■ 映丞

被稱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於五月中旬的爆發性確診數讓防疫排名跌出世界十五名,其最主要的原因檢討起來無非是篩檢人數與疫苗接種的人數不足為主因,但若跟全世界各地的疫情比較台灣仍是疫情較輕的地區。只是後續疫情爆發的處置台灣似乎落後很多。

美國是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儘管美國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率在全球居於領先,美國最高防疫顧問佛奇(Anthony Fauci)今天表示有鑑國內太多人無視防疫措施,美國仍處於危險狀態。近日美國號稱接種率也超越50%,可是每日確診人數還是有近六萬人。但這樣確診率已經大幅地降低,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案,其他地區如英國、以色列等國家也因疫苗接種率提升而降低感染。

至今台灣進口疫苗接種率低迷,AZ疫苗開打一個月後只開封了1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一度擔心期限屆滿前打不完,多次放寬接種對象。直到4月華航諾富特案爆發、延燒台灣社區,疫苗施打進度才急起直追。16個月來的防疫管控,台灣成績亮眼,卻因為國際政治等因素,取得疫苗之路困難重重。這使政府在揭露疫苗採購資訊時格外謹慎,陳時中也曾在記者會坦言:「我當然顧慮很大,難道這段時間我們吃的虧還不夠大嗎?」

由於台灣取得疫苗困難重重,至今僅取得AZ與莫德納兩種疫苗,總數也只有87.66萬劑。因此,多數國人都寄望於國產的高端、聯亞疫苗,由於目前僅完成二期的試驗,尚未進入三期人體實驗,中央主管單位多方表示將發給緊急授權使用,預計六月底、七月初即可施打,但全世界沒經過三期人體試驗就授權使用的目前僅有俄羅斯跟中國兩個國家。

台灣取得疫苗的途徑確實困難,若全依賴進口,將來若新冠肺炎成為流感化需要每年注射疫苗時,問題會更嚴重。本國製疫苗的問題,最近有很多議論。為什麼自製疫苗有必要?由於:打疫苗效期多長?是終生?還是一年?半年?日前都沒有足夠時間實驗,而病毒COVID-19可能流感化,未來或許每年都要打疫苗,以台灣的特殊政治環境,如每年都要辛苦的向外國採購,很容易受制於人。

台灣自稱生物科技的技術領先全球,是繼電子產業外政府鼓勵的另一明星產業,每年投入大量預算獎勵產業,「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自96年公布施行,近日亦將付三讀的「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將無縫接軌於111年開始適用,預計實行至120年底。除因應國際生技產業先進發展趨勢,增加適用項目,並藉由租稅措施吸引資金投資及留住優秀人才,期能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這次特別把「新藥」也列入其中。特別是准許在公司未獲利以前,可以IPO,獲得社會資金的支持。

但這次新冠肺炎的疫苗研發台灣確實落後了,雖然很多專家歸咎於台灣病例數過少,疫情的資訊不足,導致研發過慢,也有人用政治操弄的手段,甚至以炒股的名義來羅織罪名。

疫苗是現在抗疫的武器,中央主管單位對於疫苗絕對不能輕視,不管是進口、還是自產都必須超前部屬,讓人民免於暴露於染疫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