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遠望》2021年3-4月號 | 總390-391期社論
國家認同錯亂 保釣淪為想像
陳美霞在演講中提及他認同錢永祥所言:每一代人都有自己想像的釣運,因為每一代人都受制於自己所處的政治經濟結構、社會及文化氛圍,因此他們想像的保釣運動,每一代人必然不同。
明明需要萬眾一心、艱苦奮鬥的保釣運動,怎會淪為每代人各自「想像」?莫非每代人之中,還容許更多每個人的「想像」?每人的「想像」如果不同怎麼辦?人人各自「想像」,如何促成集體行動?難怪釣運的基礎只剩下每個漁民共通的「顧肚子、顧生存」的生理慾望!?
陳美霞、錢永祥所謂每代人「所處的政治經濟結構、社會及文化氛圍」,或許可以解讀如下。1971年4月爆發保釣運動時,中華民國是代表全中國的政權,高坐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當時臺灣人自認是中國人,多以領導、代表中國者自居;保衛中國領土釣魚臺,捨我其誰。六個多月之後,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唯一合法代表。兩蔣的愚民教育使臺灣民眾誤把政權當國家,「中華民國(實僅為其政府)被逐出聯合國」之後,更是如此。1971年「我國」被逐出聯合國,1972年「我國」領土釣魚臺遭美日私相授受,1979年「我國」與美國斷交。這些事件都引起臺民的悲憤,這些事件中的「我國」,都是指臺灣,儘管當時它叫「中華民國」,日後成為「中華民國在臺灣」,接著越來越多的人巴不得直稱它「臺灣國」。
在臺民自認中國人的50年前,保釣就是慷慨激昂的愛國運動。但是臺灣人的國家認同開始錯亂之後,保釣就開始變質,終至各憑「想像」、同床異夢。於是,我們見到這一場嚴重走調的「保釣50」。
2012年5月,正是日本人推動釣魚臺國有化運動時,曾任日本外務省條約局局長的東鄉和彥接受美國《時代》周刊採訪,他表示日本有可能因島嶼爭端問題與中國爆發熱戰,「我們……需要作好軍事準備,……這真的正在成為戰爭導火索。」今(2021)年5月1日,英國《經濟學人》又以臺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作為封面文章。就在這中、日、美對立升高、兵凶戰危的當口,本來最可以凝聚兩岸的「保釣」議題,卻在臺灣島內異化成一場撕裂兩岸甚至暗助日本的運動。
諷刺的是,「保釣50」研討會結束之前,一位為林孝信「釣魚臺教育計畫」和陳美霞釣教協工作約三年半的年輕人陳崇真,有一段發言猶如空谷足音。他說:「我們在推動釣魚臺教育時,為了吸引年輕人與社會大眾,嘗試避免太過強調國家或民族情感,而是著重保釣的理想與精神。但這樣的策略能吸引到更多年輕人嗎?……我認為沒有。……保釣避不開國家主權、避不了愛國問題、也避不掉民族主義。釣魚臺問題本身就是國家主權爭議的問題,任由保釣後來發展出什麼理念、精神或價值,都無法抽離愛國情懷來談。」他的結論是:「我們以前在推動釣魚臺教育時想要繞過的,原來都是繞不過的,以為避開可以吸引年輕人的,也正是都避不了的。這些繞不過、避不了的,正是保釣運動傳承至今,最不合時宜,也因此最為豐厚,最能點出臺灣社會問題之所在。」雖然林孝信沒機會聽到這位小助理的諍言,陳崇真也已離開釣教協,更未被聘為常務理事,但是,歷史將會證明:他這段卑之無甚高論的發言,才是真正實事求是的保釣正道。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