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台灣 面向大陸 放眼世界
〔本報綜合報導〕台灣疫苗政策失當,專家分析直指「上位者沒遠見」是最大問題,想藉疫情發展國內疫苗產業,一邊作戰,一邊練兵,但由於缺乏實戰經驗,若未來大規模施打僅做到二期的疫苗,台灣將淪為最大人體實驗場。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指出,去年全球疫情爆發時,世界多國均超買國際大廠疫苗,數量更是總人數的好幾倍,但台灣選擇一條與其他國家完全不同的路,一開始就沒打算讓所有國人接種,只採購三千多萬劑,又過於依賴國產疫苗,從結果論來看,此作法顯然是錯誤的。
另一大錯誤則是放棄幫國際大廠代工的機會。黃立民表示,包括日、韓、泰都積極參與代工,除了習得技術,也能取得一定的疫苗數量,而台灣明明有機會幫AZ代工,但最後破局,其中緣由讓人想不通。
至於國產疫苗選擇蛋白質次單位技術,黃立民直言「繞遠路」,但「頭洗下去了」,未來一定要走完第三期試驗;此外,應慎重考慮研發代工RNA(核醣核酸)疫苗,從中獲得技術。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也認為,國產疫苗即使拿到我國的EUA、開打,仍要繼續做第三期試驗,才能拿到國外正式藥證,否則未來勢必淪為台灣孤兒疫苗。
「國內疫苗不足,這是事實。」何美鄉表示,只能說上位者沒有遠見、預測失準;黃立民也說,主導防疫者不懂疫苗、傳染病,缺乏實務經驗,還無法容忍不同的聲音,到後來「願意講真話,願意當烏鴉的人愈來愈少」,這絕非國家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