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 沈政男
新冠疫苗混打的呼聲越來越高,甚至有長者鑽漏洞賺得混打,顯見指揮中心要再抵擋這股民意浪潮,勢必越來越難。
以混打取得較好的免疫力,早已經是對抗病毒傳染的重要疫苗施打模式。不少病毒性疫苗,只打一劑的保護力不夠好,自然想到多打一、兩劑,藉由「第一劑促發、第二劑補強」的原理,產生更好的免疫反應。後來,因為同樣劑型一打再打,效果也不夠好,於是想到混打不同的劑型,比如先打病毒載體式、再打次蛋白疫苗,結果發現抗體免疫與細胞免疫兩種免疫機制都增強,保護力遠勝同劑型補打。
何以目前市面上的新冠疫苗,多數要打兩劑?就因只打一劑的保護力不夠好,而採用「促發與補強」疫苗模式。一個藥廠只研發一種疫苗,當然採用同劑型補打,但等到其他疫苗也上市,自然有人想到混打模式。歐洲最開始採用混打,乃因病毒載體式AZ疫苗打了一劑以後,發現有血栓副作用,因此想到第二劑改打mRNA疫苗BNT或莫德納,後來發現混打以後,竟然中和抗體效價與變種病毒保護力,比兩劑AZ疫苗更好,因此陸續有歐美國家將混打列為官方建議的施打策略。
指揮中心目前反對混打的理由,是「欠缺實打試驗、只有AZ混BNT數據」,若果如此,為何國產疫苗可以採用免疫橋接方式,由中和抗體效價來推論保護力?為何也有人說,同是次蛋白疫苗的Novavax可佐證國產疫苗保護力?事實上,混打的中和抗體效價試驗,在國外已有數篇論文證實,而且細胞免疫,甚至比兩劑BNT更高;此外,莫德納與BNT來自同樣的專利技術,沒有理由不能彼此沿用試驗結果。
指揮中心表示,「待三個月後國內混打試驗結果公布再做考慮」,但是目前狀況是,已經有好多第一劑打AZ的人,企盼第二劑能打莫德納或BNT,尤其是醫療人員,幾乎人盡皆知若要對Delta病毒株產生夠好保護力,第二劑打mRNA疫苗是更好選擇。雖然打兩劑AZ或許也能夠預防Delta重症,仍須考慮病毒繼續變種,以及傳染給他人的風險。
從疫苗管理的角度來看,開放混打等於多了一種施打選擇,可提升施打意願,壞就壞在台灣疫苗取得青黃不接,若再讓民眾自選,就怕AZ過剩,而mRNA疫苗短缺。然而,混打趨勢已經難擋,未來勢必有好多打了第一劑AZ的人採取觀望,造成第二劑施打率嚴重低落。
指揮中心必須針對混打趨勢及早調整疫苗施打對策,比如先讓高危險族群接受混打,剩餘莫德納再開放給一般族群。將要進口的一千萬劑BNT也應考慮用於混打,一來可「促銷」AZ,再者,也讓有限疫苗發揮最大保護力。至於青少年打BNT,歐盟已經講得很清楚,應先讓年長族群取得夠好保護力,行有餘力再讓重症比率極低的青少年施打疫苗。
(轉載自沈政男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