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人 逆風的烏鴉
中時昨天(24日)報導了關於高端疫苗因為放大製程,導致疫苗品質不穩定,有高達82%被退貨的新聞。新聞出來以後,高端說要提告,於是今天中時出現了這樣一則啟事:
「《中國時報》前項報導均有所本,新聞來源包括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國政基金會公開記者會,以及相關專業人士的訪談,重要採訪內容也有錄音,為求報導周延起見,記者於新聞刊登前1日,曾分別以手機、line等通訊方式,5次連絡高端疫苗執行副總兼發言人李思賢查證,並以line簡訊告知報導內容大意,表達採訪之意,但到當晚10點截稿前,仍未得到高端的回應。」
我不想在這篇文裡辨正報導內容孰是孰非,但想談一下這則啟事給我的一些感想。
可能很多人覺得,現在新聞自由,要報導就可以報導什麼。但其實以我近二十年的記者經驗,這幾年可以說是記者採訪最困頓、遇到的阻礙最多的時候。
政府對於各種訊息採取差別對待,只對自己友善的媒體主動提供訊息也就算了。更糟糕的情況是,即使媒體獲得了新聞訊息,只要是對其不利的新聞,被採訪方也會用各種方法刁難、抵制,以致新聞難產。
你可以不喜歡中時的作風,但在新聞處理上,中時在這則新聞的處理上已經沒有甚麼可以挑剔的。前已經聯繫高端很多次,但對方還是不願意回應。試問如果對方一直不回應,中時是應該放棄這個新聞嗎?又或者是等幾天、有了正式回應再做?
一般人可能會覺得,等個一兩天無妨。但採訪對象「抵制」不利新聞的手段,其實不只「相應不理」一個,更惡劣的,是把訊息提供給友好的媒體,不但破了獨家,而且搶先一步帶風向。如果是如此,記者情何以堪?
而這些政府高官或者被政府庇佑的共犯結構,其實就是刻意用這些方式來逃避媒體監督:如果因為問不到回應而放棄報導,是讓它們如願:如果你還是報導了,他可以說你偏頗或者沒有平衡、沒有查證,甚至可以告你。這就是現在握有權力的人,對待媒體監督的方式。
古早以前(其實也沒多久,大概就是蔡英文上台以前),不管藍綠政府,媒體和採訪對象大概都有一個默契,就是媒體去問一個新聞,採訪對象可以證實有、沒有或者以「不便回應」來回應,最低限度,說謊的機會不多,最多就是有所保留,不會和盤托出。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採訪對象有的說成沒有、沒有的說成有的是常態,相應不理,讓你寫不成新聞,或者等你寫了新聞再來到打一耙的,更是所在多有。中時遇到的,大概就是最後面這種情況。
媒體是權力的監督者,某種角度看,媒體本身也是權力者,所以也必須受到監督,這是我百分之百贊成的事。但是當權力者把應該提供的資訊變成稀有財,選擇性地提供或者不提供,把媒體當成它的傳聲筒,這就不是一個健康的事情。而這樣不健康的事情,在當今的權力體制底下,卻已經成為常態。
(轉載自逆風的烏鴉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