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體育署提供)

本次東奧雖然只開賽四天,但我們已取得了台灣參賽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很多項目雖然沒能奪牌,但成績卻是跨越式的成長,真的是振奮人心。

在奧運這個運動界最高的殿堂,有哪個運動員不想奪牌、取得好成績,但是一個運動員的發掘才是真正成功偉大的開始。依照台灣以往的經驗,台灣的運動員多半是屬於天才型的,與生俱來的天賦,但是由於台灣沒有一套嚴謹運動員遴選制度,往往會流失人才,或在培訓的過程中被迫轉到其他項目,甚至中途放棄運動員生涯的也不在少數。本次的舉重金牌郭婞淳就是很好的例子。原本他是田徑場上的選手,因田徑場上的失誤而挫敗灰心,教練無心一句話問他要不要練舉重而轉換跑道,卻造就一代的舉重女神。

據教練表示,對於改變運動項目沒有經過科學數據的分析,只因一時的意念。其實很多運動員只要有運動潛能與天賦的本能,確實可以在很多項目中有傑出的表現,但是卻不一定能在最專長的項目中發揮。

以澳洲為例,學生在自一年級開始,每學期都由教育主管單位安排不同的體育項目學習,包括游泳、田徑、球類等等,即使你不一定能成為運動選手,但是也可以在每學期的學習中對體育培養出興趣。另外透過校際間的比賽,相互切磋,在各項目學習的同時,有教練群在旁觀察看各項目是否有表現突出的選手,再重重篩選,直到水準能達到要求,並用科學的儀器加以數據分析,再加上身心調適輔導,不適者就淘汰或調整項目,最後再遴選為項目選手,一般都要6-12年,才能培養出一個選手。

台灣很幸運,在基礎的體育與運動項目訓練中,都沒辦法落實基礎訓練,但卻出了很多位世界級的運動明星,但這非長久之計,台灣必須制定出一套兼具科學基礎與醫學基礎的運動培訓制度,還有在基礎選才的部分,一定要有多方考慮,多方條件篩選,公開、透明的選出優秀的人才。

若無伯樂,顯現不出千里馬的實力,但伯樂已非當時的伯樂。只有真正的實力展現,才有今日的千里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