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沒學過經濟學、政府不要呼弄我們、也不要裝懂
■ 台大農經系教授吳珮瑛
目前為因應疫情擬發放一千換五千的五倍券,首先,用一千換五千讓民眾感覺錢「好像」變五倍大,其實民眾的錢元沒有變成五倍大,是變四倍而以,因此名稱就呼弄我們。因為實質上,我們領的五千中有一千被政府收走,這些錢十之八九是被政府存起來,或不知去向、如以2,300萬人算,就收走的230億元,比較可能是存起來、不管是誰存起來,且可能存起來的人是原本就比一般百姓有錢,所以更不需動用此一額外之財,政府念茲在茲深怕百姓將錢存起來無法創造經濟效益、政府(或這些大咖)存起來就可以創造經濟效益,真是騙鬼!你們的經濟學知識如果知道存錢會降低經濟效益,誰存都是降低,且百姓就算年底前未花完,明後年也會花,大咖一輩子都不缺這些錢、所以存起來基本上可能完全沒有機會花。現在的團隊是要下台了嗎?何以如此急、更何況年底花完的五千元也還算不進今年的效益,因為店家收到大筆券兌換來的錢,不可能在年底就同步花完,不知要滾幾輪的後端店家所收到的錢,他們對經濟的貢獻不知何時才能計入?
此外,百姓要去領三(五)倍券的一千元,在百姓的立場是支出,請問這230億是政府的收入嗎?是什麼收入?政府的收入是來自林林總總的稅、捐、費及各式各樣的收入等等,請問向百姓收取的1,000元既非稅、捐、費,難不成是「獨占及專賣收入」,果是如此豈非更自打嘴巴,因此項收入是「中央政府為增加國庫收入或節制生產消費」,政府都怕百姓不消費,還幫他將一千元存起來,法律人是不知這樣的矛盾嗎?
政府口口聲聲去年的經驗是限制券在年底用完、創造了千億元的效益,一般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效益是以國內(民)生產毛額的增減變化表示,而整體的國內(民)生產毛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或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白話文的意思是前者為屬地,只要台澎金馬創造出來的產值均算,不論是本國人或外國人的貢獻都涵蓋在內,後者是屬人,台灣人會到處做生意,所以盯著人不論他在世界哪個角落所創造的產值都算,關心三(五)倍券的經濟效益,GDP的數值比較有意義。
而GDP以支出面衡量主要有五大組成,分別為民間消費(C)、政府消費(包括貪污)(G)、資本形成(I)也就是公私部門的投資、輸出(X)及輸入(M),簡言之,GDP=C+G+I+X-M,GDP不是僅看總額,現在三(五)倍券要看的重點是民間消費(C),然政府僅說三倍券創造了千億的效益,並沒有清楚告訴我們,創造多少民間消費,因為我們不預期口袋多了2,000元會有什麼投資,其他項目更與此無關。
由主計總處的資料可知2019年的民間消費為9,885,165(百萬元新台幣、後續單位同),而發放三倍券的2020年、此項目為9,608,671,減少了2.80%;2019年政府消費為2,656,205、而2020年為2,770,148,增加4.29%;2019年資本形成為4,463,678、2020年為4,688,389,增加5.03%,看來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貢獻不少;而2019年輸出為12,022,294、2020年為11,620,614,減少3.34%;最後2019年的輸入為10,094,817、而2020年為8,921,582,減少11.62%。整體GDP在2019年為18,932,525、而2020年為19,766,240 ,成長4.4%。
所以政府最喜歡拿出來吹牛的就是整體的經濟成長率,貿易總額(進出口合計)由2019年至2020年是減少的,更別提與三倍券直接影響的是民間消費也是減少的,所以號稱三倍券所創造的千億元經濟效益是藏在哪裡?GDP的增加全然是來自和政府的消費(G)及投資(I)二項目,如果時間拉更長由2018年觀察起,政府消費則由2,623,385一路提升至2020年的2,770,148,增加了5.59%;而資本形成更是可觀,由2018年的4,085,901 增加至2020年的4,688,389,增加了14.75%,堪稱創造GDP成長的重要推手,因為此二項目高比例的增加,才使得GDP之正成長得以屹立不搖。如此我們更關心,政府消費及投資的去向,是天女散花、顧樁綁竿、雨露均沾、見者有分抑或淘空地基?
執政團隊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你們不也是在地上行走的人群,怎如此不知、也不會觀察一般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及行為?讓消費者因多了得以做各式自由隨時運用的一筆錢,是為消費者創造最大滿足感的來源,而百姓的滿足不正是支持你們執政滿意的重要根源,綁手綁腳施捨給予並非每個店家都會收的五千元,其中再夾著三張千元大鈔,你們是假設收到錢的都是貴夫婦,所以出手都是千元大鈔,貴夫婦是刷卡不眨眼且完全不缺你們這四千元的一群,難不成你們被這些貴夫婦環繞久了而忘了外圈人的生活方式?
最後,最愚蠢的政策是一個相對高之行政成本的政策,這些包括印製券所需要的二十多億元,除了這些實質支出外,領券可能的群聚風險、領券所耗的時間(時間就是金錢,這不是說說而以,否則不用蓋高鐵),使用期限及店家對券使用方式的限制,又製造一堆券、塑膠套及信封等垃圾等都是執行五倍券的行政成本。三倍券如果真的創造千億效益,這些效益正好用來處理印券所製造的垃圾,這些也都計入GDP的政府消費或投資。果是如此,拆掉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考試院及監察院,台灣三、五年後經濟成長率必然大增。
(轉載自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臉書/本文作者為施正鋒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