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台灣 面向大陸 放眼世界
〔本報綜合報導〕8月23日是天問一號遨遊太空、追夢火星13個月整,也是祝融號火星車平安在火星度過100天的日子,更是行駛里程突破1000米的關鍵一天。如今,已圓滿完成既定使命的祝融號,在火星表面刷新著自己的紀錄,創造著無限可能。
從啟程那天開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一直被人關注。前幾日,一段火星車視頻在網路上被熱轉:祝融號的車輪在火星表面上碾出了「中」字花紋,這個設計是為了測量火星車的行駛滑移率。評論中,許多網友感慨設計師在精細的科研活動中流露的人文情懷,讚歎他們的奇巧心思。
其實,航太設計師們「用中國文化裝點火星車」的心思,除了「中」字車轍花紋,還有很多。在收攏狀態下,祝融號看起來下方上圓,方代表大地,圓代表天空,寓意「達地通天」,契合有效載荷的任務使命;艙體為長方形,頂板為近八邊形,是中國人「四平八穩」美好祈願的體現。展開狀態下,祝融號呈現「蝴蝶」外形,源於對中國風箏的借鑒,畢竟風箏被譽為最早的飛行器。
其中,最費心思的,要屬在桅杆頭部增加這次火星任務的型號代字。經過多方論證,最終在著名沙畫藝術家蘇大寶先生的建議下,選定「九疊篆」的「火」字。九疊篆是一種非常特別的篆書,原本是一種流行於宋代的「國朝官印」字體,主要用於印章鐫刻,筆劃折疊堆曲,均勻對稱。每一個字的折疊多少,則視筆劃的繁簡確定,有五疊、六疊、七疊、八疊、九疊、十疊之分。之所以名為「九疊」,是言其多。在文昌發射場,工人師傅們精心製作了這個「火」字圖案,小心翼翼地安裝到火星車的桅杆上,成為祝融號火星車的車標。
經過10個月的飛行,火星車來到了火星表面,又經過90多個火星日的努力,目前已經行駛了一公里,獲得了10GB寶貴的科學探測資料。從火星傳回來的火星車自拍照中,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個「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