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柳金財
台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在「雙十講話」中,強調不會冒進,但也不會有所退讓。在兩岸政策立場上,重提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主張維持現狀,全力阻止現狀被片面改變;也再度呼籲「兩岸解決分歧,必須透過平等對話」。同時,提出「四個堅持」,尤其公開倡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形同定位兩岸關係為「國與國關係」。此種呼籲表面看似四平八穩、不卑不亢態度,然這並未切中兩岸衝突癥結核心問題,反而導致兩岸關係治絲益棼。
首先,訴諸「中國威脅論」與「台灣議題國際化」。蔡英文提出潛在「中國威脅論」,認為「當我們越好,中國(大陸)給我們的壓力就越大」,因而「台灣議題國際化」更顯其重要性。同時,宣稱G7、北約、歐盟,以及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對話」,不約而同關注台海的和平與安全,同時也關心印太區域和平穩定的現狀,是否會遭到片面破壞。尤其更提及「威權主義的擴張,讓全世界支持自由民主價值的國家,都有警覺,而台灣正處在民主防線的最前緣。」、「世界未來的走向,也必將影響台灣的前途。」觀之民進黨當局處理「全球化」及「中國化」的兩股趨勢,主張先從「全球化」再轉至「中國化」,而非以「中國化」作為進入「全球化」之基石。
其次,「中華民國台灣」從「中國之國」到「台灣之國」。蔡英文講話除提「『中華民國』110年,其餘皆提「中華民國台灣」72年,這樣對比關係顯示「中華民國」從「到台灣」、「在台灣」及「是台灣」,已經融為「生命共同體」。講話中多次提到「中國」,同時又多次論及「中華民國台灣」,這顯示「中華民國」這個「中國之國」,因歷經「中華民國台灣化」過程,以蛻變為「台灣之國」,儘管這並非是激進「獨派」所持傳統意義上「台獨」理論要追求「台灣共和國」目標。
再者,完全不具政治統合的「兩國論框架」。蔡英文把「中華民國」一下子說成是110歲,又變成72歲,這存在「主權」及「治權」概念衝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意味著「中華民國」在1949年已在大陸「死亡」,1949年以後在台灣重生的是「中華民國台灣」。由於蔡英文並無論及「兩岸統合」概念,此種「兩國論」框架比李登輝的「特殊國與國關係」更為趨向獨立。
最後,正式提出「兩國論」,但並非「分裂國家模式」定位。蔡英文所提出「四個堅持」公然定位兩岸關係為「兩國關係」及強調基於人民自決概念、「統獨公投」呼之欲出。
這不同於馬英九時期以「一國兩區」定位兩岸關係,且從島內現行「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界定兩岸也是「台灣地區」及「大陸地區」。從蔡英文宣稱「『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角度來檢視,由於並未以未來統一為取向,不同於「分裂國家」即使現存為兩個國家但皆以「統一」為前提。
綜上所論,蔡英文的講話充滿矛盾對立的政策思維,恰恰是這種矛盾政策觀,導致兩岸衝突「無限上綱」。此即一方面表示善意不變、承諾不變,及主張維持現狀;但卻又另一方面表示「中國威脅論」、「台灣議題國際化」、倡議「兩國論」,若是對照先前所提「兩岸鄰國論」,則此政策論述則是意圖「改變現狀」,或是將「維持現狀」解釋成現狀是「兩國論」。其所欲達成「維持現狀」目標,不僅無法達成,反而正被其「兩岸兩國論」訴求「改變現狀」,致其講話不但沒有發揮兩岸「冰融效果」,反而重啟另一波「對抗循環」。
(轉載自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