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特約記者 周文奇
袁隆平院士靈骨安放儀式現場

2021年11月15日上午「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會暨靈骨安放儀式在長沙市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這位一生研究水稻、根植於泥土的老人長眠在他深愛的土地上。袁隆平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袁老逝世消息傳開全網送別袁老,一幕幕讓人淚目!

「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那個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比掃帚還長,太陽曬起來,我跟我的同事就坐在那個稻穗下乘涼……」這是袁老的「禾下乘涼夢」,如今已成真了。今年8月15畝「巨型稻」在重慶市大足區拾萬鎮長虹村試種成功,據瞭解,這批「巨型稻」的高度是常規稻的兩倍,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2米左右。「巨型稻」不僅有粗壯挺拔的稻稈,還耐淹澇、耐鹽鹼,而且能為植株帶來充分的營養,為水產、哺乳類動物遮陰避涼,提供最佳棲息場所。「巨型稻」所在的稻田還可以蓄水通過「稻魚共生」專案幫農民增產增收。

在追思會上,湖南省農科院主辦袁隆平院士追思禮展開對老先生的深情懷念,及近期科研成果進展的分享。「稻子熟了,我們想您了。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向您報喜來了。」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張德詠輕語訴說。

10月17日,在湖南衡南,袁隆平熟悉的稻田裡,第三代雜交水稻「三優1號」,晚稻達畝產936.1公斤,加上早稻畝產667.8公斤,周年畝產1603.9公斤,再次刷新世界紀錄,完成了老先生提出的「三千斤」攻關任務。低鎘水稻技術研究實現「三個率先」,已選育出多個鎘低積累水稻新材料,並進行了較大面積示範,有望在「十四五」期間徹底解決「鎘大米」問題。

此外,海南三亞海棠灣新基地正式啟用,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水稻國家工程實驗(長沙)三大平臺有序推進,有力支撐著湖南著力打造的嶽麓山實驗室建設。

「老師,我們高起點設計與謀劃雜交水稻國際化發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21年,隆平高科雜交水稻國際市場銷量近1500公斤,同比增長30%,預計到2023年可突破2000公斤。您的『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已逐步成為現實。我們一定會將您的雜交水稻知識理論體系和雜交水稻事業傳承下去,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造福世界。」隆平高科黨委副書記、學生廖翠猛說。

袁隆平之子袁定安深情發聲,「敬愛的父親,您對往事如數家珍,講笑話信手拈來,起綽號入木三分,學方言惟妙惟肖。我們時時回想,終生難忘。父親,走的時候,您也許還有幾多牽掛,但您放心,您的家人弟子,摯友同事一定會同心前行,將您開創的雜交水稻事業繼續傳承,發揚光大。禾下乘涼其中,我們一起圓夢!」

「我們會繼續堅守袁老師開創和領銜的雜交水稻事業,根據時代對雜交水稻提出的新要求,刻苦攻關,把論文寫在大地上。」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吳俊研究員表示。

 

風吹稻香時

一粥一飯間

想您

讓我們再次致敬、緬懷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