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翻攝自中研院臉書)

〔本報綜合報導〕日前一名前中研院實驗室人員確診感染Delta變異株,傳出該人員疑未滿受訓期就進入P3實驗室操作、實驗室人力短缺、操作流程可能不符標準規定等,外界關注相關懲處最高可能到何種層級?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不排除任何層級。

指揮中心9日宣布新增1例COVID-19本土病例,為12月初剛離職的中研院P3實驗室人員,病毒定序為最早於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根據調查,這名個案曾遭實驗鼠咬,被外界認為是可能感染源,但個案當天操作的是Alpha攻毒的老鼠,實驗室同時有另外2人分別操作武漢株及Delta株老鼠,因此初步確定不是鼠咬導致感染,可能是某個環節出錯導致實驗室內交互感染。

然而12日最新調查發現,確診個案離開實驗室,竟先脫手套後脫隔離衣,順序有誤不符SOP,13日又傳出個案未滿受訓期就進入P3實驗室操作,雖目前中研院染疫事件沒有擴大跡象,但也讓中研院相關人員訓練、SOP有無落實受到質疑。

對此,陳時中表示,中研院P3實驗室染疫人員是否未滿受訓期還在調查中,而外傳訓練不足,是因為中研院人力不足,陳時中說,人力不足是現在大家都面臨的困難,但他強調,「找到人力後,就應該要訓練好」。

至於整起事件相關懲處最高可能到何種層級?陳時中表示,「懲處不排除任何層級」,但一切仍待調查清楚,除依據當事人口述,也會調閱錄影帶,釐清後才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