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龔常報導〕壬寅虎年春節,一場以「穿越海峽的新春祝福」為主題的「雲拜年」在兩岸民間迅速興起,海量拜年短視頻在兩岸互聯網社交平台不斷刷屏,在臨近元宵節之際更是掀起了又一個高潮。兩岸各界同胞不約而同在「雲拜年」中表達祝福、共話親情、期盼團圓,一句句暖心話語讓兩岸之間充滿了溫馨年味和濃濃親情。

春節拜年、共敘團圓是中華民族千年不變的傳統習俗。哪怕身處異地,家人親友們也會想盡辦法表達相思祝福之情。九百多年前,25歲的北宋文學家蘇軾就因無法與親人團聚過年,寫下了《守歲》等一組詩句寄給弟弟蘇轍,抒發思念之情,「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如今,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讓更多無法團圓的人們打破時空局限,實現親朋好友「雲團聚」,真切感受一年中最溫馨、最幸福的時刻。這次在兩岸民間快速興起的「雲拜年」熱潮,正是在這樣的潮流下形成的一場跨越海峽間隔、打破疫情攔阻的親情大聯通。其中,既有年近百歲的兩岸新聞學泰斗方漢奇先生和李瞻先生,聚首互訴70年高山流水遇知音般的深厚友誼;也有在清華大學等大陸高校就讀的台灣青年學子,向島內親人送去視頻「家書」、傳遞思念與祝福。無論是耄耋之年的長者,還是風華正茂的青年,都願意通過這種方式拱手拜年、互道祝福,傳遞的不僅是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更體現了兩岸同胞期盼早日團圓的共同心聲。

「雲拜年」在兩岸民間掀起熱潮再次印證,包括春節、元宵節等傳統佳節在內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全體中華兒女流淌在血脈中幾千年文化基因的傳承,其中自然包括台灣同胞,這是不容否定質疑的。再者,兩岸同胞對團圓的期盼、對歸根的嚮往也是一脈相承的,這種內心深處的濃厚情感能夠支撐每一個中國人跨越山海,不忘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