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李憶心

少欲

柳宗元有一篇文章叫《蝜蝂》。

蝜蝂(fù bǎn),是一種喜愛背東西的小蟲。

爬行時,無論遇到什麼,就拿過來放在背上,漸漸地東西越來越重,但筋疲力竭也不肯停下,直到跌倒摔死。

很多人活得不幸福,便是像蝜蝂一樣,欲望過多,但卻忘了能背負的東西是有限的。

內心的豐盈,源於欲望的減少,而非外物的增加。

少欲,知足,放下貪念,才是養心之法、善身之道。

凡事以少為貴,少才能得到更多。

 

少怨

白居易生來體弱,年少恰逢安史之亂,顛沛流離。

中年仕途坎坷,屢遭貶謫,「謫居臥病潯陽城」,但他卻活到了75歲的高齡。

他長壽的秘訣就在於:少抱怨,常開懷。

臥病在床時,他笑著說:「枕上愁煩多發病,床上歡笑勝尋醫。」

年老中風後,他依舊笑著說:「頭風若見詩應愈,齒折仍談笑不妨。」

白居易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仍然心中無怨,熱愛生活,所以人生處處是風景。

生活再難,別忘了微笑;日子再苦,別少了樂觀。

少抱怨,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你就贏了。

 

聽過一句很有道理的話:

「每個你無法釋懷的今天,都將成為你耿耿於懷的昨天。」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過得不開心,就是因為記性太好。

養生之道,貴在善忘。

該忘的忘,該放的放,清空消耗自我的負能量,才能怡然面對生活。

正如華嚴寺門前懸掛著的楹聯:

人生百年如朝露,活在當下。

世間萬象皆浮雲,樂住心中。

人生,就是一場邊走邊忘的旅行。

忘卻煩擾,才能內心晴朗;卸下枷鎖,方能邂逅美好;心裡無憂,身體才能無恙。

 

羅曼·羅蘭說:「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

閑一陣,是福氣。閑太久,或許就是一場災難。

人一旦閑下來,就會貪圖享樂,安於現狀,慢慢地無中生有,慢慢有很多的時間去胡思亂想,去患得患失,去糾結不清,在剪不斷,理還亂的莫名情緒裡迷失自己。

不是時間太矯情,而是人心太做作。

「忙」也是全世界眾多「大師」級人物的養生訣竅,比如:

貝聿銘九十歲高齡時,仍舊不知疲倦地工作,設計了蘇州博物館。工作對於他來說,是一種快樂。

他笑稱自己是「勞碌命」,每天就懂得埋頭工作,有時忙到凌晨,待在博物館裡的時間一般會超過8個小時,仔細斟酌每一個建築細節。

每天凌晨 4 點時,季羨林書房的燈就會亮起。他說:「起來好去幹活呀!」算起來,九十多歲的他,每天的工作時間都會超過 10 小時。

人生太閑則別念竊生,太忙則真性不現。忙而有價,閑而有趣,才是人生最好的狀態。

周作人曾經寫到:「人生,有必須的忙,也要有必須的閑。只爭朝夕的忙,是為了夕陽看花的閑。」

忙出意義,閑出情義,讓歲月在忙碌和閒暇之間,開出拈花微笑的境界,便是人生最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