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特約記者 李雙雙

熊江坤:江西贛州人士,畢業於香港佛教大學香港佛教聯合會,是中國傳統國學文化的傳播者。

二十多年來,他堅持用傳統文化傳播正能量傳播善知識,不管經歷多少質疑和阻撓,他都從來不曾停下腳步。他說,幫助人們過上豐盈幸福的生活是他畢生的追求。

他堅持著初心,不斷探索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形態之間的聯繫。以此改變人們的生活狀態和事業動態,幫助人們走出迷局,獲得豐盈而又幸福的人生。成為了無數人的心靈導師以及事業領路人。

他常說:「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林中,心不動則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則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如若我的點播能讓人『心不動,身不傷』,此番也就圓滿了。」

二十世紀70年代,熊江坤出生在江西一個小山村,家裡有七個兄姐。

老話說多子多福,實則多子則窮。熊家常年窮的揭不開鍋,所以熊江坤小時候長得很瘦小,乍看之下比同齡人小了兩三歲。

70年代末期,文化產業逐漸復甦,各大寺廟紛紛復起。寺廟裡有地有糧,為了生存,年少的熊江坤進入了江西寧都縣的永寧寺。而後又輾轉來到少林寺學武,以鍛煉自己的體魄。在少林寺,他明白了只有強壯的身體才是生命生存的根本。明白這一點後,他每次回家探親都會召集族中孩子教授武藝。充分發揚——少年強則中國強的精神。

1986年,他被帶到香港,在香港佛教聯合會學習。繼續每天吃齋、念佛、普渡的生活,二十多年的佛學教育,奠定了他獨特的一套佛學理念。

長大後的熊江坤悟性很高,師父經常帶著他到處做法會普渡。他覺得自己的這份工作是很高尚的,能夠教化眾人。

出於對國學文化的沉迷,他毅然前往新加坡易經學院學習易學文化,繼而前往台灣雲夢山繼續深造。

2002年學成回國後,致力於易學文化的傳承,引導人們學習易學,讓大家學會更加豁達樂觀地看待人生。

十幾年來,熊江坤一直致力於利用易學文化幫助人們提高生活品質。從籍籍無名到名滿天下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宗教工作。各級黨委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黨的宗教工作創新推進,取得積極成效。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更加全面,宗教工作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宗教工作法律體系和政策框架日益健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不斷增強,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逐步深入。宗教界弘揚愛國精神,講大局、講法治、講科學、講愛心,不斷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易學文化,不斷的宣導人們做人要厚道、友善,心胸寬廣,要有大的格局,學習大地般的仁慈寬厚,包容萬事萬物的品德,厚德載物、以德服人。古語有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只要修善積德,就能承載天道的所有饋贈。

常常有朋友問熊江坤,二十年的時間只做一件事情,會不會覺得膩煩。他說:「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栗。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