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台灣 面向大陸 放眼世界
〔本報特約記者 壯錦報導〕2月13日,雖然第一次不在家過年,但梁慧婷認為一個人過除夕也不能少了儀式感。這位來自香港的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女生,決定在朋友圈裡把自己和家裡人的年夜飯「PK」一下。
為做好疫情防控,廣東省今年提倡儘量留粵過年。和不少來自香港的同學一樣,梁慧婷留在廣州校園裡過寒假。雖然沒能和家人一起過春節,但她仍然把假期安排得很豐富。節前,她參加了暨南大學的中華傳統文化體驗課。射箭、國畫和書法,梁慧婷試了個遍。過完節,她還要準備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來自台灣的楊采綺就讀於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正在攻讀碩士研究生的她,這個寒假也很充實。「我還有許多實驗要做,在校基本上是宿舍、實驗室『兩點一線』。」她說。
梁慧婷和楊采綺不約而同地談起,畢業後想留在粵港澳大灣區工作。梁慧婷覺得大灣區目前的發展很快,內地尤其是廣東的機會很多。2020年12月,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工商業聯合會等單位共同啟動實施「展翅計畫」港澳台大學生實習專項行動。這次行動整合了300多家廣東大企業、行業領先企業等機構,涉及金融、科技、醫藥等領域,提供近900個實習崗位。
〔本報特約記者 喻珮報導〕2月13日,霓虹閃爍,萬家燈火,武漢長江大橋的橋面兩側早已掛上了喜迎春節的紅燈籠。離大橋不遠處的一個住宅社區裡,十幾位在武漢創業、就業的台灣青年歡聚一堂,圍爐話團圓。
37歲的台青陳俊宇在武漢經營一家智慧科技體育公司,今年的農曆新年,是他和妻子沈潔姮第一次在武漢過春節。為了迎接朋友們的到來,沈潔姮特意提前把家中佈置一新,採購、備菜,大年三十這一天,端出了一桌地道的台灣年夜飯——清蒸多寶魚、火腿鮑魚燉母雞湯、鹵肉飯……
張貼好春聯和「福」字,擺好果盤和大富翁桌游,陳俊宇點開微信和在台中的兄弟、母親視頻拜年。「母親已經68歲了,去年我教會她使用微信,所以分隔兩地的這段時間裡,我們經常視訊,也讓她瞭解我在武漢工作和生活的狀況,請她放心。」陳俊宇說。
在武漢創業的台灣青年導演薛穎穜,每天也接到好幾位元台灣好友的視頻問候,他還隔著手機螢幕,和好友「雲」合唱了一曲《外婆的澎湖灣》。被台青們親切地稱呼為「薛導」,薛穎穜常去一些台灣朋友開的店鋪「串門子」,並有計劃地記錄這些店鋪逐漸恢復人氣的面貌。
大年初一一早,「春節留漢台青群」裡已經熱鬧起來,拜年的祝福語此起彼伏地閃現。近60位「留守」武漢的台青在微信群裡互相拜年,相約著聚會。
「過年需要什麼說明隨時聯繫我!」武漢市台青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群裡說道。
針對今年武漢市大部分台胞選擇留漢過年的情況,湖北省台辦、武漢市台辦、武漢台資企業協會設立24小時服務熱線,隨時解答台胞在武漢過年的各類疑問,提供生產生活保障。
〔本報特約記者 吳書光報導〕2月12日,農曆大年初一,身處山東濟南的台商王克璋頗為從容。由於3月要回台灣開會,忙碌了一年的他計畫好好休息:「養精蓄銳再出發!」
從1992年洽談專案算起,濟南大自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克璋與山東濟南有了近30年的交情。這個春節他回應「就地過年」的倡議,首次在濟南過年。
「心安之處是吾鄉。」家在台北的王克璋說,從民俗到食品等過年的禮數,台灣與山東幾乎一模一樣。大年三十,王克璋給工廠同事發了紅包,一起吃了餃子,他還與在台灣的家人視頻拜年,共迎辛丑牛年。
雖然遠離家人在濟南,身為濟南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榮譽會長的王克璋並不孤單:「由於疫情防控要求,據統計今年有60位台商在濟南過年,而且很多台商是一家人在濟南過春節,熱熱鬧鬧。」
據山東省台港澳辦介紹,今年春節期間,山東省市兩級台港澳辦服務熱線電話保持24小時暢通,隨時接聽和答覆台港澳同胞有關諮詢,做到有求必應、應做盡做。
〔本報特約記者 張玉潔 張格報導〕2月12日,「每逢佳節倍思親,因疫情讓回家的路遙遠!因疫情也聯結了許多關愛!」春節前,在湖南藍山縣湘威人文實驗學校擔任校長的台灣女博士李視芳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這樣一條資訊。
2011年,李視芳受一家在湘台企邀約,來到地處山區的藍山縣,參與創辦服務農民工子弟的學校,堅守至今已是第十個年頭。今年決定留在湖南過年的李視芳剛走訪完困難學生,就收到了節日禮物。「不少大陸友人邀我去他們家過年,還給我寄來水餃、韭菜盒子等各種食物,我身處異鄉卻感受到特殊的一份溫暖!」她說。
據瞭解,受疫情影響,湖南共有606位台胞、台商、台生選擇留湘過年。春節前夕,湖南省委台辦發出公開信,宣導大家就地過年,同時各地台辦以多種形式走訪慰問台胞台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全力保障在湘台胞過一個安定、祥和的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