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郭其鈺報導〕走過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相見大橋,再穿過一段彎曲的山路,一座清新古樸的房子在樹影間若隱若現,這便是「相見茶舍」。院子裡,民宿掌櫃張育銘正在澆花,他來自台灣台北,現在是相見村的新村民。

從台北到杭州,跨越山海來開民宿,緣起何處?「我們老闆很有想法,是她提出來的。」張育銘笑言。

張育銘口中的「老闆」正是他的妻子潘青青。潘青青出身「旅遊世家」,是浙西大峽谷景區的「掌門人」。近年來隨著傳統觀光型旅遊遇到挑戰,潘青青試圖從休閒遊、體驗遊中覓得新機。

2008年,潘青青和張育銘結婚後,每年都會隨丈夫到台灣度假。度假中,台灣當地的民宿給了她靈感,「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互動式旅遊。」

尋尋覓覓,夫妻倆相中了臨安相見村,計畫打造民宿集群。相見村常住村民不足百人,沒有年輕人,沒有產業。也正因為此,這裡反而保留了原生態。

2015年,潘青青與相見村簽訂整村開發協議,一期租賃八棟閒置民宅,一次性支付十年房租200萬元(人民幣,下同)。並採用自營、二次招商等形式開發民宿,還吸引了其他台胞前來投資經營。

在這裡,張育銘天生的親和力為「相見」系列民宿增添了幾分「台味」,還把台灣民宿中崇尚自然、尊重生態的理念搬到了相見村。春天的「茶評會」、夏天的「螢火蟲計畫」、秋天的「良食餐桌」、冬季的「封藏大典」等一系列以全村名義舉辦的活動,「圈粉」了不同年齡段的遊客。

2017年,相見村入選臨安首批村落景區建設專案,借此契機,潘青青為村裡爭取到600萬元專案資金。這筆資金怎麼用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我們建議村裡打造鄉村客廳、石屋書巢、觀景平台等項目,這些都是能變成業態產生效益的。」潘青青把每一分錢都算到刀刃上。為了更好參與相見村村落景區的建設運營,夫妻倆還和村裡成立合作社——杭州臨安相見生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村集體以資源入股,未來的收益村集體占20%。

對相見村來說,村民的收益也是實實在在的。民宿的產權所有人最少也能一次性拿到十年8萬元租金,多的高達25萬元。當地村民也能在民宿裡打工,目前4家民宿有近20名長期雇工,每人年均收入5萬元。此外,還有種田、種菜等季節性雇工30多人。

村民胡玉翠已經在「相見茶舍」幹了6年,她從沒想過年過60歲還能在家門口賺點小錢。「原本村子裡很冷清,現在不僅有遊客,年輕人也回來了。」

眼下,疫情讓一切都慢了下來,但賣房間本就不是張育銘的初衷。他說,民宿傳遞的是一種「在地文化」,要以民宿作為一個視窗,挖掘鄉村本身的價值,通過互動體驗與遊客產生精神上的共鳴。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