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確診個案逼近6萬例,面對嚴峻疫情,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11日在YouTube頻道「新冠肺炎科學園地」直播中指出,4月至今,約有38名輕症者直接轉重症,建議國內應調整醫療量能,避免患者錯過黃金治療期。

4月1日至5月9日期間,推估輕症者有38人未經中症直接轉重症、從中症轉重症則有19人,倘若未依序經歷正常病程的確診者比例越高,顯示台灣醫療量能問題越大。他建議,可透過持續加強疫苗施打及抗病毒藥物運作,精準調整醫療量能,讓急診能迅速處理、住院安排更加精準。

陳秀熙進一步說,精準住院、Omicron精準防疫2大主軸相當重要,透過精準快篩盡早發現個案,再進行精準住院及ICU照護,以利預防重症及死亡,也能維持醫療、社會正常運作關鍵的「無症狀或輕症調整適應期」。

針對「適應期」,陳秀熙建議,可依《傳染病防治法》第44條,逐漸將通報、檢疫與隔離措施從電信管理,變成軟性自主健康管理及自我監測,再有效匡列居家隔離對象,並倡導無症狀或輕症可快速康復的民眾是「降低社區流行原動力(免疫保護力)」,且不用「黑數」形容,以避免民眾產生獵巫心理,確診而不通報。

指揮中心昨(10)日公佈新增5萬780例本土病例,再創新高紀錄。對此,原估恐單日新增達7萬例的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分析,會有此差距主因在於台灣人一特性,因此原估計的高峰日會往後延,而他也分析,目前已有4縣市出現黑數。

沈政男指出,10日新增的本土確診數與3天前的4萬6000例差不多,等於過了1個複製週期,平均1例只傳給1個人,這有可能發生?他認為,必須考慮黑數與Rt值。他表示,若假定北北基桃Rt值不低於中南部,10日北北基桃占全台7成、最高時將近8成,「顯然北北基桃已經出現黑數」,問題是10日的中重症數目並沒有顯著增加,也就是說,黑數即使存在,也沒有太多。

許多人預估死亡率都引喻失義,因為他們未將南韓、紐西蘭、新加坡等國的老年人染疫占率、老年人疫苗施打率與老年人死亡率看得詳細清楚。

南韓雖有9成以上長者打疫苗,但因為80歲以上染疫占率高達2.8%,因此死亡人數也不少。他認為台灣安養院守得好,未讓超高齡長者大幅感染,因此台灣目前死亡率是萬分之2到3,未來若繼續保持,台灣有機會創造死亡率新低,並在Omicron病毒防疫、共存這條路上,超越韓國、新加坡與紐西蘭。但醫療量能不足,醫護人力負擔過重,恐是指揮中心該注意的重要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