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于新

隨意評價別人的話

王小波曾說:「口沫飛濺,對別人大做價值評判,層次很低。」 

世有萬象,人有千面。 

如果僅憑隻言片語或一些表象,就隨意給別人下定論,只會顯示出自己的無知和狹隘,丟掉了自身的素質和形象。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位弟子出外遊學回來,便去拜見自己的師父,正好碰上師父坐在馬車上要出門辦事,師父便讓弟子同行。途中,他們在郊外的一個茶攤歇腳,弟子開心地訴說著自己這段時間以來的所見所聞。歇息完畢,兩人便繼續上路。快到達目的地時,師父突然發現自己腰間的玉佩不見了。

「肯定是剛剛在那個茶攤弄丟的,這可怎麼辦才好?」弟子焦急地說。

「現在天色也不早了,估計茶攤也已經收攤,只能等等看茶攤的主人有沒有撿到,然後給我們送過來。」

師徒倆停下馬車等待,可等了許久,都不見來時的方向有人影。

「得到那塊玉佩,都夠店小二吃穿一輩子了,說不定不是掉了,是被他偷了。」

「看那店小二的樣子,就是一副貪財相。肯定沒希望了。」

弟子氣憤地說著。師父聽後,卻依舊堅持要再等等。終於,店小二氣喘吁吁地趕了過來,把玉佩歸還給了師父,並且難為情地問師父能不能給點小小的報酬。

弟子一聽,當即哼哧了一聲,說:原來是圖更大的財啊,我就說哪來的好心。 

店小二聽後,臉漲得通紅,慌忙解釋道:「我發現這塊玉佩的時候,你們已經走遠了,我想這塊玉佩可能對你們很重要,便在附近雇了一輛馬車趕過來。

我是想去付那馬夫的錢,這對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所以……」

聽到這一番話,看著店小二身上滿是補丁的衣服,弟子頓時為自己剛剛的言行感到無地自容。

望著店小二離去的背影,師父語重心長地對弟子說:這個世界上,見多識廣的人數不勝數,而最可貴和罕見的,是守口如瓶的人品。

是啊,不隨意評價別人,是一個人人品高尚的最好體現。

不隨意評價陌生人,是對人最大的尊重,因為你不知道對方經歷過什麼。而不隨意評價身邊人,則是深到骨子的教養,是看破而不說破的善良。

傷人的直話

宗薩仁波切說過一句話:「很多時候,標榜自己說話直,只是不願花心思考慮對方的感受。」

因為不在乎,所以隨意地戳傷。

因為無所謂,所以冷漠地對待。

曾一位名氣很高的學者,收到好友的邀請,希望他到自己的開業典禮上演講。學者欣然接受,並且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演講詞寫好。為此,他不惜熬了幾天夜,反覆地修改稿子。稿子一寫好,他便迫不及待地拿給同事看。同事看了一眼,毫不留情地說:這完全不符合那種場合,你如果不想自己的名聲因此一敗塗地的話,還是重寫一篇吧。

學者聽後,又鬱悶又生氣,並且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心情一落千丈,拖著沉重的步伐便回家了。又焦慮又自責的他,幾天吃不好睡不好。直到有一天,出門遛狗的鄰居遇到無精打采的學者,詢問他近況。學者如實述說,並把稿子遞給了鄰居。

鄰居認真看完後,雖然也覺得這篇稿子偏評論性質,但考慮到直接說出來肯定會打擊到學者,便笑著說:「哇,這麼精彩的稿子,要是發給評論雜誌社,一定會大受歡迎的。」 

就這樣,學者懷著非常愉悅的心情,將稿子進行了修改,並且在後來的演說中,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人品好的人,都懂得話到嘴邊留三分,點到即止,不讓人感到難堪。因為他們知道,每個人都有尊嚴,不說傷人的直話,是給人臺階下。畢竟,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

有時候,說話懂得拐個彎,就是最好的待人之道。

揭人傷疤的話

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個人以說話戳人痛處為樂趣,你一計較,他便反過來怪你開不起玩笑,你的感受會是什麼?

是不是只想有多遠離多遠?是不是想立即拉黑,從此眼不見為淨?

相信不少人都曾遇過這樣的人,不分場合地抖機靈,還覺得自己很幽默。殊不知,這是把別人的痛苦當成了笑料,在別人的傷口上瘋狂撒鹽。

讀者桃桃曾分享過一段她的真實經歷:在一次同學聚會上,閨蜜抱著桃桃的孩子玩得很開心。就在這時,旁邊一位女同學突然對閨蜜說:「唉,真是可惜了,你說要是當初你那個孩子保住了,現在也能打醬油了吧。不過也好,一生孩子傻三年,現在我們這,就屬你最聰明了。」說完還大聲笑了起來。

原本喜笑顏開的閨蜜一聽到這話,心裡咯噔一聲,一股心痛的感覺隨之襲來,臉色一下子就變得落寞。這件事一直是閨蜜的心結,也是她極其不願提起的一件事。那位女同學的話,無異於在閨蜜的心頭上紮刀子。

看到這一幕,桃桃提醒那位女同學別說了,沒想到她卻理直氣壯地回到:「怎麼,這件事在座的人誰不知道啊?還不讓說了?玩笑都開不起,真沒趣!」不忍心看著閨蜜再難受下去,桃桃便趕緊找了個藉口跟閨蜜離開了。

哪壺不開提哪壺,是我見過情商最低、人品最差的行為。揭人傷疤的人,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敗壞了自己的人格,損人而不利己,是最愚蠢的。

而有一顆慈悲心,懂得照顧別人情緒,尊重別人隱私的人,必定是一個人品出眾,讓人欣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