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台灣 面向大陸 放眼世界
〔本報特約記者 齊輝報導〕近日,「夢回母親河」兩岸媒體採訪團一行走進開封,開展為期兩天的採訪活動。
參訪團一行首先來到蘭考縣,參觀蘭考城市會客廳,近距離接觸熱情好客、勤勞樸實的蘭考人;拜謁焦桐,參觀焦裕祿紀念館,聽「焦桐守護者」魏善民講述「焦桐」的故事,深刻感悟焦裕祿同志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採訪「夢裡張莊」村、中國民族樂器村徐場村、蘭考音樂小鎮,見證蘭考縣在焦裕祿精神的引領下,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發展理念,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焦桐樹下,當聽到魏善民老人說他自己從當年和焦裕祿書記一起種泡桐,到從自己的父親手中「接棒」守護「焦桐」已近六十年時,台灣青年黃愷嘉對記者表示:「焦書記帶領大家種植泡桐的事蹟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魏善民老人守護『焦桐』五十多年也讓我敬佩。我相信,一代又一代的『黃河種樹人』會讓蘭考更加美好。」
如今的泡桐樹已經成為蘭考的「綠色銀行」,除了能防風治沙,泡桐還是製作民族樂器的優質原材料。蘭考縣堌陽鎮就是民族樂器生產特色鎮,有180多家不同規模的民族樂器生產企業或作坊,年產銷各種民族樂器70萬台(把)、音板及配件產品100多萬套,年產值15億元人民幣,解決了近萬人的就業崗位。在堌陽鎮,採訪團一行認真觀看了民族樂器的製作過程,瞭解民族樂器產業帶動當地就業的情況。台灣青年李顏如還現場與民族樂器製作人合奏了一曲《茉莉花》,宛轉悠揚的古箏和二胡合奏的優美旋律深深地感染了在場的兩岸媒體人。
隨後,採訪團一行還在清明上河園、城摞城遺址、開封府、龍亭等園區開展了采風活動。邂逅包青天、結識英雄漢、體驗吹糖人,領略北宋的盛世繁榮。一朝步入清明上河園中,好似夢回千年。
參訪過程中,剛好碰到開封舉辦的首屆文投杯美食大賽,大家饒有興致地品嘗了開封各種各樣的特色小吃,對美食的製作更是興趣盎然,紛紛圍繞著開封堂倌響堂文化傳承人孫潤田採訪詢問,尤其是在觀看了老人製作小籠包子的過程後,不由得交口稱讚。
大家一路走、一路看,見證著開封這座歷史名城正在用勤勞和智慧,續寫著東京汴梁的絢麗篇章,記錄著它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貢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