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特別報導

日前,賴清德已藉電話向蔡英文報告要參選黨主席,很顯然的,就算賴御駕親征參選黨主席,可能會被質疑初選機制「量身定做」、「球員兼裁判」,而這流言蜚語已經不是賴的考量;他考量的應該是,若被英系代理人取得黨主席這戰略高地,初選制度對其勢必有公平疑慮,就像是上屆他和蔡英文初選,但制度對其明顯不利,讓賴吃了大虧,是以這次的進取主席,賴勢在必得。而當賴主動出擊的當下,為避免權力跛鴨化的小英,當然也得化被動為主動,蔡賴較勁,民進黨內山雨欲來風滿樓。

首先,要平衡賴的親征佈局,黨主席英系勢必出牌,而陳建仁出馬的機會應該比鄭文燦要高。第一,陳建仁較溫和、威脅感較低,和賴的衝突不會拉高,第二,陳建仁出馬,雖是英系,但多是藉小英光環,陳自己並無政治能量和賴較勁,賴、蔡仍能維持一定的關係,不致撕破臉。第三,相對於陳建仁,鄭文燦的功能大得多,特別是內閣這一塊,鄭若上位,更能多方面制衡賴。

其次,要平衡賴的權力,避免讓他「全碗捧去」,內閣絕對是重中之重。蘇貞昌內閣已被認為是這次民進黨大敗的主因之一,其實沒理由穩坐其位,換閣揆及內閣改組勢在必行,蔡英文考量的只有時機點及閣揆人選,現今賴提早攤牌,反而會更推動內閣的提前改組;拉抬吳怡農的選情是其一,畢竟現今王鴻薇的聲勢碾壓吳怡農,吳怡農面對記者提問又常和記者衝突,無法突顯高度格局,若沒有刺激選情的強心針,恐怕結果已定。

基於此,藉內閣改組、換閣揆來呼應民間需求,凸顯黨內改革,當然是一劑能提振吳怡農選情的強心針;況且,蘇貞昌現今已無制衡賴清德的權力,民間聲望持續下探,不滿意度拉高,對蔡英文也邊際效益遞減,順勢換閣揆一方面能救選情,另方面能呼應社會需求,還能牽制賴清德,對小英來說當然有利,問題是誰來當新的閣揆能達到以上三種效益?或許鄭文燦仍會是不二人選。

雖然鄭文燦日前因論文抄襲案被取消碩士資格,但受傷並不深、衝擊並非大,閣揆未必沒機會;畢竟選舉已經結束,鄭也快速道歉且說明原因止血,就算只能說服綠軍基本盤,也達一定效果,況且閣揆是由總統任命,只要小英願意,鄭仍可上演大復活。畢竟由鄭文燦組閣對蔡也有其利基,首先就是平衡賴清德的黨權,畢竟賴要參選黨魁選舉,勝率極高,小英當然得找心腹強將來制衡,鄭文燦當然是首選;其次,若鄭文燦閣揆做得好,半年內又取得政治能量,未必不能再為小英牽制賴清德的2024。

再者,鄭文燦組「中壯內閣」,納入卸任縣市長、口碑不錯的林右昌、潘孟安,即便加上敗選、但仍有能量的正國會少主林佳龍、前防疫指揮官陳時中,甚至因為抄襲而棄選的林智堅等,以中壯人士為基礎的內閣,不僅可控制被批評的力道,也可對比國民黨高層的傳統老派;只要鄭文燦領銜的中壯內閣能氣象一新、做出政績,勢必也能訴求中間及年輕選票,說不定又幫民進黨鋪平了2024勝選的道路。

基於此,賴雖然主動出牌,但小英也並非無牌可打,而賴的倉促出招,卻也可能暴露破綻,反而也可能給了小英以逸待勞的空間。第一,賴親征黨主席,雖然是要控制初選局面,但會讓外界覺得賴就是要拚2024,把位子看得太重;第二,賴表明要選黨主席,若是英系結合各派系達成「圍賴」共識,賴若遭滑鐵盧,豈不是重創其總統路?第三,賴要選黨主席,有沒有結合其他派系或與之協商過資源的分配,若沒有,以民進黨的邏輯,又豈可讓你一人「全碗捧去」?

民進黨大敗的混亂局面就像金庸筆下倚天屠龍記「六大派圍攻明教的光明頂」一般,那時張無忌因為天時、地利與自身武功的優勢解了明教危難,進而上位成為教主,現在的賴清德真有成為「張無忌」的能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