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台灣 面向大陸 放眼世界
〔本報特約記者 楊程晨報導〕2月28日正值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又稱「二二八」事件)76周年,台盟中央邀請來自兩岸的10餘位民間團體人士、專家學者在北京舉辦紀念活動。
「二二八」起義發生於1947年2月28日,台灣人民不堪國民黨當局專制獨裁統治,掀起反對專制統治、要求民主自治的反抗運動。台盟的成立則與台灣「二二八」起義有直接聯繫,也被稱作「二二八之子」。
28日舉行的活動名為「追憶.啟示——紀念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76周年」。
全國政協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吳國華發言表示,「二二八」起義反映了當時台灣同胞要求剷除腐敗、推動政治改革的正義呼聲。台灣人民的民主自治訴求是基於肯定台灣與大陸不可分割的血脈聯繫,而「台獨」則是要割斷這一血脈聯繫,這是民主自治與「台獨」的本質區別。
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口述歷史小組成員、台灣青年作家張鈞凱說,「二二八」事件是在中國「轉折年代」愛國民主運動的一頁和延長線。台盟的誕生,象徵著台灣人民與新中國的歷史連結。
談及當前台海局勢,他表示,重看「二二八」事件的積極意義在於,它是兩岸心靈契合的歷史起點,是彌合包容取代仇恨廝殺的歷史原點。這也為中華民族復興與台灣社會變革注入了豐沛的歷史與思想資源。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李娜說,台盟是「二二八之子」,這個身世是歷史轉折中為民族承擔重任的光榮,是重要的歷史遺產。台盟的創建者們,他們自身的生命史、精神史,也是值得研究的遺產。
如何讓這份遺產對兩岸工作發揮更大的作用?李娜表示,認識台灣的「被殖民」「去殖民」問題,是深入台灣社會歷史、人心繞不過去的課題。除了對「二二八」起義的研究,台盟的誕生及早期創建者們在台灣光復前後,乃至日據時代後半期的文化與政治活動,都包含著對日據時代殖民創傷及其遺留問題的認識,以及台灣如何更好回歸祖國的重要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