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方華

「布穀飛飛勸早耕,春鋤撲撲趁初晴。千層石樹通行路,一路水田放水聲。」這是清人姚鼐的《山行》,詩人給我們描述的,正是一幅熱鬧而美麗的春耕圖。

 「三月田溝走水渾,機耕機播綠村村。溪垟日暮雞聲遠,白鷺新留埂上痕。」這是今人寫的春耕詩,與古詩不同的,是詩中反映了現代農村機械耕種的情景。雖然機耕已是比較普遍,但扶犁呵牛的原始耕作方式仍時見田間地頭,也成為田園風光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油菜花開的日子,正是我生活的長江中下游平原春耕時節。這時漫步鄉野,風景秀麗宜人。油菜花把大地鋪成了一張金黃的地毯,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好似地毯上耀目的點綴或是鑲在毯沿的花邊。放目四野,總會看到田間耕作的身影。或是握鋤在青青的麥壟間鋤草鬆土,或是在新翻的土地上撒籽播種。最是那揚鞭牛耕的情景,讓人感覺到古樸而濃郁的鄉村風味。

「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我國大部分地區在驚蟄前後即進入春耕。春耕、夏耘、秋獲、冬藏。春耕是一年農事的開始,所謂:「春播一粒種,秋收萬顆籽。」沒有春天的耕耘,哪有秋天的收穫?北方也有農諺稱:「春天多鋤一遍,秋天多打一面。」以此提醒人們重視春耕。

在古代,連貴為至尊的皇帝在春日裡也親歷耕犁,以示劭農勸稼、祈求年豐之意,謂之「親耕」。

至清代,皇帝親耕已成禮節,一般選在二、三月一個吉利的日子舉行。皇帝親耕前,先要到西苑(今中南海)豐澤園前的演耕地裡練習一番,以免親耕時生疏。正式親耕之日,一清早,皇帝就乘輿前往城南的先農壇,先祭拜先農,然後到觀耕台前的籍田裡執鞭駕牛,扶犁耕播。在一片鼓樂讚歌聲中,一般往返來回三趟,便完成了「三推三返」的親耕禮。

皇帝親耕,不過是個禮儀,但也有皇帝當真耕田的。據記載: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帝在京南的鄉間視察春耕情況,曾親持犁器,一氣兒耕了一畝地。當時共有萬人觀看此景,大學士李光地特為文勒石,以志其事。

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至今,上至九五之尊,下至黎民百姓,無不知曉春耕之重要。所以世世時時有人「欲乘長日勸春耕」。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始。」春雷陣陣,雨後花豔,農家田間耕作,播下種子,也播下了一年的希望。

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一畝田。若不抓緊「春耕」勞作,哪有未來豐碩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