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編輯 劉一晨
哪一刻,讓你覺得讀書特別有用?
這裡有一個目前飛行高度約為400公里的答案,名叫桂海潮。
「我家就在他讀書的中學裡,我家的廚房對著他高中住的那間小屋。每天黃昏吃飯的時候,都會聽到他在大聲朗讀背誦。小時候貪玩,經常被老爸揪著去看他學習,透過那扇紗窗,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一個宇航員的曾經。」
這條令許多人觸動的留言,仿佛電影裡穿越時空的一個按鈕,按下去,循著與「神十六」太空人桂海潮,有過交集的那群人的話語,我們找到了那個「鄰家男孩」刻苦讀書的曾經——
01
施甸,傣語意為「美麗的壩子」,坐落在雲南省西部邊陲,從施甸縣城出發,沿著施孟公路一路前行,大概走過20公里的蜿蜒山路,就到了施甸縣姚關鎮,這裡便是桂海潮的老家。
一條老街,幾乎橫貫整個鎮子,桂海潮的家在老街的這一頭,他曾經就讀的姚關中心小學,就在老街的那一頭,老街上住著看著桂海潮長大的鄉親長輩,也有與桂海潮一起背著書包上學、放學的發小。
在老街,時光走得慢,若不是新聞鋪天蓋地,街坊鄰居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這條街有名的大學生」「那個黑瘦的男孩」。
尹成程,桂海潮的發小,他經營的電動車店離桂海潮家不遠,拐兩個彎就到,之前桂海潮逢年過節回鄉都會到他家裡坐坐,幾個從小玩到大的同學也會聚一聚,聊起上學拿獎拿到手軟的發小,尹成程特別起勁,他笑說,小時候,桂海潮也和他一起瘋玩,也會在插卡學習機上玩遊戲,不過「他戴眼鏡是學習學的,我戴眼鏡是打遊戲打的」。
「高二的時候,桂海潮還參加了高考模擬考,他竟然可以考到全校前幾十名」。
就在高二還發生了一件決定桂海潮人生軌跡的「大新聞」,那一年,桂海潮從校園廣播聽到,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太空人楊利偉成為中國飛天第一人,「夢想」來敲門了!
桂海潮回應的方式是,兩年後,以第一志願考入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宇航學院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他也是那一年北航在雲南省錄取的理科最高分。
二十年後,桂海潮與「夢想」的夢幻聯動是站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走楊利偉走過的路,飛楊利偉飛過的天。
出征前,桂海潮說,「過去只能在報導中看到的各位英雄,成為了我們訓練場上的師傅,運動場上的隊友,生活中的朋友、任務中的戰友」。
如果你「追星」,那最高境界可能就是,有一天,你也活成了偶像的模樣。
02
下一次桂海潮再看到自己興許就是在《新聞聯播》裡,在當老師的舅舅楊天福眼中,從上學開始桂海潮就特別自律,放學回來看電視時常看《新聞聯播》,看完了就自覺回去做作業了,從不需要大人操心。
閒暇時,他常跟隨小舅一起去山上放牛、放羊,特別喜歡親近自然,姨媽楊平美回憶,桂海潮從小做事情就特別專注,在同齡孩子中,要顯得更懂事一些,從不惹事打架,「雖然話不多但村裡的娃娃都喜歡跟他玩」。
刷到堂哥要上太空的消息時,桂海鑫「激動得從凳子上跳了起來!」
他現在是曲靖財經學校的一名老師,記得自己上小學時,有一次去堂哥家玩,隨手拿了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好奇地問這是什麼書,桂海潮就給他介紹了書的內容和作者,並讓他拿回去好好讀一讀。
「哥哥從小就酷愛讀書,對各種各樣的書籍愛不釋手,即使我們在一旁玩鬧,哥哥也可以靜靜地讀書」。
「我父母都是非常內斂、隨和的人,從不和人發生爭執,也從不打罵我們」,弟弟桂海益回憶父親話不多,遇事沉著冷靜。
哪怕他們偶爾犯了錯,也不會苛責。
「我們的父母都是農民,在學習上沒有辦法給予太多幫助,但非常支持我們,希望我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對於兄弟倆的成績,父母也不過多過問,指引他們的,是父親最常說的話,「用心去做就好了,遇到困難就想辦法解決」。
03
走出家門,走進教室,上小學的桂海潮總是坐第一排,到了初、高中才慢慢壯實起來,小學老師趙光富對他的印象是「非常喜歡提問」,有些問題讓人意想不到,連老師也答不上來。
鄉村小學可以看的書特別少,他課餘時間總喜歡抱著書,從為數不多的書籍中探索廣袤的未知世界。
高中時期的數學老師楊中軍記得,下課鈴聲響起,同學紛紛奔向食堂時,桂海潮總會抓住老師請教問題,經常一討論就是半小時,「得知標準答案後,他往往還會有自己的見解,並且和老師討論有沒有更簡易的解法」。
令楊中軍印象最深刻的是,高考數學桂海潮提前半小時交卷,見到老師時自信滿滿地說「滿分應該沒問題」。
在高中化學老師楊洪洲那裡,我們窺見一個「時間管理小能手」,「吃飯他總是錯開高峰,平常洗漱的間隙也在學習,就連熄燈後還打著電筒在學」。
桂海潮高中同學說,「記得他每天早上第一個從宿舍到教室看書,晚上總是最後一個從教室回到宿舍」。
難得的是,「一般成績好的同學會有些『高冷』,但桂海潮不是,有同學提問他都會很熱心地解答,也能和同學打成一片」。
高三期間,每天早上6點左右,英語老師孫愛春都能看到桂海潮在大聲朗讀英語和語文,尋找語感。
品性好、有天賦、有主見,刻苦、勤奮,而且心態非常穩,是桂海潮給各科老師留下的印象,他不僅擅長找學習方法,每次還會主動問老師要試卷來做。
有老師替他「抱不平」,2005年高考題目相對簡單,對於各科實力較強的桂海潮來說,其實有些吃虧,桂海潮考完第一反應是「高考題怎麼是這樣的?」
04
走出小鎮,走入繁華,人生考驗才剛剛開始——
桂海潮(右一)本科畢業合影
要經得起誘惑,坐得住「冷板凳」,桂海潮守護「夢想」的方式是整整9年,一路從本科攻讀完博士學位,繼而赴國外從事博士後研究,且在國際頂尖期刊發表近20篇學術論文,2018年,31歲的桂海潮,便在母校擔任起了博士生導師,桂海潮的師兄賈英宏說,讀博期間,桂海潮「特別穩」,先花時間下足功夫研究基礎理論,「每次去實驗室,他基本都在看書」。
面對有很多技術難點的科研項目,他「很少瞻前顧後」。
「幹勁特別足,心理素質也特別好,沒怎麼見他發過愁」。
出成果不是最快的,但他總是一絲不苟、厚積薄發,抓住關鍵難題不放鬆。
王悅是桂海潮的同事也是同學兼室友,以前同寢時見他每天睡前都坐下來,安安靜靜地寫日記,總結一天的收穫,對生活非常認真。
王悅眼中,桂海潮喜歡不斷挑戰和提升自己,並且做事有股韌勁,「找准目標就一股勁兒紮進去」,遇到不懂的問題,「無論下多大功夫也要搞明白」。
入選預備太空人,封閉訓練期間,桂海潮仍是盡己所能,擠出時間指導學生科研,親自幫忙推導關鍵的理論公式。
桂海潮準備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公告
博士生夏新會回憶,開大組會的時候,「桂老師思維特別活躍,總能一語中的發現問題,基礎功底很深,說話也風趣幽默」。
他關心身邊人,能很快地和大家打成一片,非常願意為他人服務,他也關心書外的世界,2008年北京奧運會還是志願者,「點子特別多,做事效率很高」,是個「時間管理大師」,也是個「情緒管理大師」。
周圍人的評價是,他樂觀又豁達,很少被負面情緒侵擾,即使受到挫折也能很快振作。
書法、長跑、騎自行車、游泳,這些都是桂海潮喜歡的,他帶的博士生蘇文傑說,「好幾次我們找桂老師的時候,他都是在體育場跑步」。
夢想,一定是一個首尾接續的環形,如今,像桂海潮仰望過「楊利偉」那般,「桂海潮」又成了許許多多孩子的心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