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 王尚智

侯友宜的台大演講,一大早終於看完了全場。

該給多少分?心中浮現的數字是:「58分」!

侯友宜除了「政治性格」不被認同與接受,也「缺乏一種政治能量的多元頻譜」。

侯友宜的「政治能量」並不寬闊、缺乏跳躍,尤其最麻煩的是「無法說服」。

 

他始終是處在一種極其明顯的「自說自話」!

難以說到聽者們的內心裡去,更無法透過各種的陳述去打動人們,或者使聽者願意慢慢的、或由衷的相信。

這些無關乎「口才」,選民大眾只是翩翩的蝴蝶,在尋找某一個能夠真實信受的氣味。

 

侯友宜昨天開始「展現」一些蓄意的「強勢或氣勢、指責與叫陣」。

但這些蓄意給人的感覺也並非堅定,而是來自明顯的「焦慮」。

終於在昨天的演講中,他也稍微比較有這麼一些些關於「政策態度」的意向或傾向了。(比如核電,但夠明確嗎?)

整場看下來如今侯友宜「給人的感覺」,確實是一種「他真的想選」,而且也正在「全心全意努力著」了。

 

然而侯友宜與柯文哲的演講,最大差別是:

即使時至今日也「依然感受不到」,侯友宜曾經是真的日以繼夜且真正用心思考過「台灣要往那個方向去?今後要如何治理台灣?」

昨天的幾個小時,他只是說出了,他和幕僚團隊「一起討論規劃的內容」。

只有各種反覆的「說法」,毫無一絲絲反覆深思之後吐露的「感動」。

同時缺乏「餘裕」,也不見「幽默」;所有任何足以體現出高度、胸壑、格局的基本元素。

是有點不一樣了!但現場包括媒體記者在內,應該沒有人被打動。

 

我認為,如今的侯友宜只是一種「後來決定想選」而已。

也因此,對於那麼多從外人看來如此理所當然的「國際的、兩岸的、經濟的、產業的、政策的、爭議的」諸多議題。

包括這一個多月來,藍媒電視上已經有那麼多人「提出建議、幫忙出招」,明明答案都是理應那麼清清楚楚的就在那裡,不必挖空心思。

但侯友宜顯然若不是「立場裹足不前」,就是對於「治理整個中華民國實在胸無點墨」!

於是才會「無法決定、不願表態、難以明說」諸多明明一點也並不複雜艱難的問題。

 

因為在此之前,或許侯友宜其實從來沒有真正的、反覆的思考過,諸如「台灣的今後未來何去何從」這些無比需要燒腦的哲思。

沒有拼命思考過兩岸國防戰略,沒有專程請教詢問過台積電的半導體產業方向。

習慣好好做事的他,只是「稍微知道、或聽過幕僚報告過」這一些事而已。

也因此,他才會不斷的說出那些,幾乎都是和「別人說過的一樣的話」!

如今每天網路上都有人在比對且質疑:侯友宜為何總是說著,與蔡英文「一模一樣的話」,與柯文哲「幾乎一樣的話」?

除了「侯侯作代誌」,敢問至今、現在、當下全台灣一般民眾究竟記得了「侯友宜具體說過了什麼」?

你骨子裡的台灣未來並不具體,人們對你自然也就難以具體信賴交付。

 

尤其是年輕人!

乃至全台灣40歲以下的中年人,在歷經了這20多年來藍綠執政的等然荒漠之後,對於選舉投票「已經不會無知,同時沒有虧欠」。

綠營支持者,或許依然有著對民進黨的一種意識形態的彼此綑綁。

但除此之外的其他七成選民,卻再也不是「只能選擇國民黨」了!

侯友宜昨天的演講,只是繼續證明了一個令人啞口無言的關鍵:

跌落神壇的國民黨,即使已經失去執政且在野那麼久了,卻依然還是「對台灣的年輕人毫無所悉」?

 

國民黨下台之後黨內人事機器依然龐大,卻始終明顯「空轉」著與基層民眾和人心趨勢毫不相關的事。

除了少數黨內也已經四、五十歲的新世代,將近這8年來整個國民黨上上下下、裡裡外外對台灣的年輕族群堪稱依然是「毫無培養、毫無耕耘、毫無進展、毫無掌握」!

也因此,在台大演講整個幾乎都是「年輕族群聆聽」當中,明明就是一場已經特別經過「精心準備、仔細演練過」的重要演講,最終還是呈現著國民黨場子裡永遠的一種難以描述、無從扭轉的「自說自話」!

 

台下Q&A的年輕人問題雖然犀利,卻並沒有帶著任何成見,專程去挑釁侯友宜。

但侯友宜依然還是那麼的「說不清楚、說不透」!

肢體與言語中,彷彿充滿著一種「當國民黨的參選人可以」,但骨子裡「並不願跟國民黨站在一起」,所以也「不願接受包括92共識在內的各種國民黨長期且多年的既定主張」!

不接受92共識當然可以,那你自己有什麼?什麼都沒有,所以那其實就是「骨子裡不接受」。

 

侯友宜明明是「好人」,卻完全無法「感動人」,原因何在?

關於這點,無論你喜不喜歡柯文哲,都可以從柯文哲身上找到答案。

唯一的原因,只有一旦當政治人物的「角色、立場 / 價值、認知」,出現本質上的、根本性的嚴重分歧時,一個人所說的一切,給人的感覺都只是「有口無心」而已!

侯友宜的選情低迷,從來不是基於深藍裡有人懷疑、或者綠營裡有人企圖分化,而說到最後,侯友宜確實就是給人感覺「骨子裡點點滴滴並沒有真正認同或接受國民黨」!

 

當一個人,骨子裡「就是壓根不喜歡馬英九、就是鄙視韓國瑜、就是排斥郭台銘、就是厭惡傅崑萁」。

這樣的一個人,才會「死都不肯說出這個黨已經認定的92共識、死都不願意主動去尋求和好與和解、死也要在第一時間比民進黨還快出手對自己黨內同志開刀並發文指責黑金」!

然後,擁有著「雪亮眼睛」的選民並不會也不願追隨這種政治人格分裂,對此所抉擇的是:

柯文哲的支持率來到56%,而侯友宜的支持率僅有12%。

 

相差四倍以上的驚人懸殊?!如今許多人都安慰說,「還有機會」。

但究竟誰來具體說出要如何做,才能保證可以輕易改變年輕選民、改變自家的馬迷、郭粉、韓粉「已經明明白白的清楚認定」?

過往的選舉國民黨支持率的變化,都是因為「愛恨民進黨」,討厭陳時中這才讓蔣萬安水漲船高。

然而侯友宜的不斷墜跌,並非來自賴清德,全然是他自己的個人因素。

 

這幾乎正在成為一場大選的「預知失敗記事」。而!

關於所謂「政治形象」所需的一切說法、一切訴求都可以被調整改變,但侯友宜的問題是:

1)「政治性格」根深柢固、

2)「政治認同」分道揚鑣、

3)「政治喜惡」愛恨分明,這三大本質,完全難以也無從改變!

 

選舉,固然有許多技術與經驗可以加入或修正,但相對需要輻射出鋪天蓋地的「政治認同、人格信賴、精神感動」。

只是,這三大要素,完全是由選民自行感受且各自決定!

在一幅深藍色的畫框之中,那一坨黑白不清灰乎乎的色彩,完全無法融入也並不協調。

這即是所謂的「直觀的政治審美」!當一個人「骨子裡沒有的東西」,別人再怎麼想像或說服,也都無法感受的到。

 

只是,參選到底的宣告,已經說滿,並且說透。

一邊說了「絕對不會換人」、另一邊說「絕對不會退選」。

然而民調的支持率,卻也已經對此在一個月內極其直率的顯示:台灣選民對此其實「一點也不在意」!

 

今後,國民黨與侯友宜是不是「民進黨之外的唯一選項」,顯然已經再也不然。

之後,台灣民眾到底要如何才能「下架民進黨」,也已經與國民黨再無任何因果關係。

再之後,國民黨逐漸離開40歲以下台灣民眾的視野,一旦成為「可有可無的泡沫政黨」,也完全不是會動搖國本的事。

 

但在此之前,只有一批人要特別注意了:

所有國民黨內即將「參選立委」的小雞們,最好不要無視於一旦「母雞拖垮小雞」!

事情早已經發生過了!沒有人會忘記,2016年國民黨因為大選的大敗,選情廣泛牽連而毀於一旦。

「支持者含淚也不願出門投票」,最終讓立委選舉一起陪葬,一路至今。

 

話說2016年當時,其實深藍族群也並非含淚,只是不去投,因為沒有別人可投。

只有感動會讓人含淚,絕望並不會。

所以話說到最後,侯友宜要怎麼做才能「打動人、感動人」?

問題一語道盡,僅僅只在侯友宜的「骨子裡」。

都說「花若芬芳,蝴蝶自來」,政治人物當然且尤其適用。

藍綠白都在努力盛開,選民們都是翩翩的蝴蝶。

(轉載自王尚智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