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台灣 面向大陸 放眼世界
〔本報綜合報導〕紐西蘭乳品2025年進口將零關稅,打擊本土酪農業,酪農盼農委會協助解決乳源過剩問題,或提出離牧補償方案,但農委會卻以環保稽查、嚴查超養等方式迫酪農減產,專家認為,農委會賣牛奶不夠努力,若能找到特殊產品,也許可以有競爭力。
台紐在WTO架構下,2013年以會員身分簽署《紐西蘭與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經濟合作協定》(ANZTEC),2025年紐西蘭進口的液態乳將零關稅。乳業協會祕書長方清泉說,台灣因地處亞熱帶,酪農生產成本遠高於溫帶的歐洲、北海道,我牛奶價格因而為歐洲的1.5倍,未來紐西蘭牛乳零關稅後,將更加衝擊本土牛乳競爭力。
目前國內酪農約500戶,乳牛在養量約10多萬頭,每年生乳總生產量約46萬公噸,另外每年約進口7、8萬公噸;國內乳量過剩,農委會目標是國內年產生乳40公噸,等於要減產百分之15、6萬公噸生乳。
方清泉說,酪農正受進口損害,乳業協會請農委會協助解決酪農可能過剩乳源的問題,過剩的牛乳可製成奶粉、做成煉乳,農委會卻一直迴避問題,不願意輔導做加工;農委會要酪農減少飼養規模、減少乳量生產的方式是加強環保稽查、要求各縣市政府查嚴查牛隻超養,「任由乳廠欺壓酪農」。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說,國內生乳生產成本高,若要製成各種加工品,成本更高,因此國內乳業消費仍以飲用鮮乳為主,加上國產鮮乳市場已趨近飽和,若不隨市場需求調整,2025年會面臨更大壓力,且過去10年國內生乳產量增加,但酪農飼養效率、乳品質都在退步,因應策略應在於乳牛的汰弱扶強,透過乳牛保險推動低產獎勵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