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吳生林報導〕兩岸一家親,融合向未來。7月30日上午,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以及菲律賓等地的施氏宗親和專家學者聚首廈門,舉行紀念施琅統一台灣340周年座談會,共話兩岸融合發展,助力兩岸統一大業。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知名統派人士、新黨主席吳成典也以視頻方式參與這次座談會。

1683年,施琅將軍奉旨征台。農曆六月十四從東山出師,攻奪鄭軍重兵鎮守的澎湖,全殲鄭軍主力。爾後開展招撫,促使鄭氏政權釋兵而降,台島不戰而下。施琅針對棄台論,疏請留台,強調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圉。經其力爭,台澎得以納入清朝版圖。 之後,清政府為強化對台灣地區的行政管理,採納施琅建議,設置「台灣府」,隸屬于福建。「台灣府」下設三縣——台灣縣(今台南)、鳳山縣(高雄)、諸羅縣(嘉義),派八千官兵駐防,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統一。

為紀念施琅統一台灣340周年,廈門市臨濮文化研究會聯合台灣的世界臨濮施氏宗親總會主辦這次座談會,100多位嘉賓與會,其中包括數十位來自台南市、台中市、台北市、高雄市、彰化縣的施姓宗親會代表。與會嘉賓圍繞施琅統一台灣的歷史功績與現實意義、相關歷史文物保護與傳承等議題進行研討,並對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建言獻策。

「將台灣納入中國版圖,維護國家統一,讓台灣與祖國大陸心手相連, 是施琅將軍最大的歷史功績,他也因此成為兩岸民眾非常懷念與敬佩的歷史人物。」新黨主席吳成典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如今紀念施琅將軍統一台灣340周年,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就是絕不能讓台灣落入外人手中。兩岸統一是歷史必然,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是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最佳選擇。

此外,吳成典也歷數施琅將軍對台灣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積極作為。「設官、駐兵、減稅、賑災、興修水利、開墾土地,施琅對開發台灣做出了卓越貢獻,對台灣老百姓非常照顧。」施琅也曾經描述台灣港道迂回,地勢險要,又具有周環四達的優勢,是江、浙、閩、粵四省的門戶和屏障,且當地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非常富饒繁榮。

福州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陳承茂表示,今天,施氏宗親們牽頭在這裡舉辦紀念施琅統一台灣340周年座談會,這不僅是施琅後裔、施氏族人們的盛事,也是兩岸的大事。通過此次紀念活動,有助於推動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有助於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為推進兩岸融合發展,三年前,我們提出建設「兩岸大灣區」,並先後成立了由大陸、台灣共同擔任所長的16家不同行業的研究所,鼓勵兩岸企業合作開展專業領域研究。同時,在北京成立了兩岸大灣區研究院和兩岸大灣區產業聯盟,在香港掛牌成立兩岸大灣區產業基金等。期望全球施氏宗親企業家們發揮施琅將軍堅決捍衛華夏一統的愛國主義情懷,積極投入兩岸大灣區融合發展,強化資源分享共用,加強合作,共擔民族復興大任,共用民族復興榮光。

台盟省委會專職副主委許勇鐵致詞表示,施琅統一台灣,撫平了因改朝換代造成的兩岸政治傷痕,使台灣成為屏障祖國東南半壁的海上長城。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個事實無從辯駁。中國人民希望和平統一,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施琅統一台灣,無愧於維護國家統一的明智之舉,這對今天我們解決台灣問題仍有借鑒的現實意義。

廈門市臨濮文化研究會會長施性勤認為,施琅為靖海寧疆,統一祖國,鞏固海防,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促進兩岸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功在當代,澤及千秋!而施琅與廈門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包括統一台灣後在廈門駐紮十三年,最後在廈門逝世。如今在廈門舉辦施琅統一台灣340周年座談會,除了紀念、宣傳他統一台灣的歷史功績外,也希望發揮傳統的宗親文化力量,同姓同宗,家國一體,以情促融,進一步密切兩岸施氏宗親的交流合作,助力兩岸融合發展與統一大業。

據悉,這次座談會由台盟福建省委會、廈門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福州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福建海峽傳統文化研究院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