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應

實施雙語教育有助於提升學生的英語程度,並使他們更有競爭力和應對國際環境的能力,但全教總等團體認為,雙語政策是「庸才政策」,培養出來的是英文和專業都不夠好的人……

非英語系國家的孩童雙語情況可以因國家和地區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情況的比較:

歐洲國家:歐洲許多國家普遍實施雙語或多語教育,孩童從小學習本國語言以外的第二語言,通常是英語、法語、德語或西班牙語等。

這些國家的孩童常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能夠流利地使用至少兩種語言。

北歐國家:北歐國家如瑞典、挪威、芬蘭等國家,通常有著良好的英語教育體系。他們在學校中從小學習英語,而且許多人英語能力相當出色。

東亞國家:在東亞地區,如中國、日本、南韓,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也很普遍。許多學校在小學階段就開始教授英語課程,並在高中階段有更加深入的英語教育。然而,由於英語不是這些國家的母語,學習效果可能因各種因素而有所不同。

東南亞國家:東南亞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元語言環境普遍存在,孩童通常學習多種語言,包括英語。這些國家的教育體系注重英語教育,許多孩童能夠流利地使用英語作為溝通語言。

總體而言,非英語系國家中許多國家在孩童的雙語教育方面做出了努力。這些國家通常提供英語教育的機會,並將其視為重要的語言能力。然而,每個國家的教育體系和學習環境有所不同,孩童的雙語能力也會因個人學習態度和背景等因素而有所差異。

雙語政策是一個教育政策,旨在培養學生的多元語言能力,特別是英語能力,以因應全球化的趨勢和國際交流的需求。這樣的政策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和資源,使他們能夠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和成長。

然而,教育政策的實施和效果通常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教師培訓、課程內容、學校資源等。這些因素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挑戰,例如師資素質不足或課程規劃不當。因此,評估一項政策的效果需要考慮到各種因素和相關研究的結果。

若是有人認為雙語政策對孩子的英語能力產生負面影響,這可能反映出某些地區或學校在實施政策時遇到的困難或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可以評估和調整相關政策的具體措施,以確保教育目標的實現和學生的綜合發展。

總體而言,教育政策的評估應該基於充分的研究和數據分析,並兼顧各方的意見和利益。這樣才能找到平衡的方式,確保孩子能夠獲得良好的教育,包括語言能力的培養。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反對雙語政策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幾點:

資源分配:全教總可能認為,政府在實施雙語政策時,過度注重英語教育,導致其他學科和專業的資源被忽視或減少。這可能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師資素質:全教總可能認為,在推行雙語政策的學校中,師資素質不足,英語教師的專業能力可能不夠好,或者其他科目的專業老師英語能力不足。這可能導致學生無法獲得高品質的教學。

學生學習負擔:全教總可能關注學生的學習負擔,認為過度推行雙語政策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學生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英語,導致其他學科的學習時間減少或學習品質下降。

教育品質問題:全教總可能對一些雙語學校的教育品質表示擔憂。他們認為,一些學校為了迎合雙語政策,可能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存在問題,無法提供有效的教學和學習環境。

總的來說,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反對雙語政策可能是出於對教育資源、師資素質、學生負擔和教育品質等方面的考慮。他們希望政府能更全面地考慮這些問題,確保學生的綜合發展和教育品質。

要正確發展台灣的雙語教育,可以考慮以下方向和策略:

  1. 定下明確目標:確定雙語教育的目標和期望成果,例如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培養跨文化交流能力等。這樣可以使政策制定者、教育機構和教師在教學和評估中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
  2. 增加師資培訓:提供優質的師資培訓,確保教師具備良好的英語能力和專業知識。這包括提供持續的專業發展機會,培養教師的語言教學技能、教學方法和跨文化教育意識。
  3. 平衡課程規劃:制定平衡的課程規劃,結合英語和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在學習英語的同時,繼續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這樣可以避免過度偏重英語教學而忽略其他學科的情況發生。
  4. 提供適切的教材和資源:確保學校有適切的教材和教學資源,能夠支持雙語教育的實施。這包括英語教科書、多媒體教材、線上學習資源等,使學生能夠在多種學習情境中進行英語學習。
  5. 強調語言應用和溝通能力:雙語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溝通能力,而非僅僅強調文法和單詞的學習。提供豐富的口語練習機會、演講比賽、跨文化交流活動等,使學生能夠運用英語進行真實的溝通和交流。
  6. 家長參與和支持:鼓勵家長參與學校的雙語教育,提供支持和配合。建立家校合作機制,促進家長對孩子學習的參與和投入。

透過以上的措施,家校合作機制可以更加緊密地連結學校和家庭,共同促進孩子在雙語教育中的學習成果。這樣的合作可以提供一個共同的學習環境和支持系統,有助於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之間無縫地過渡,形成學習的一體化。

透過家校合作,家長可以更深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學習需求和興趣。他們可以與教師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學習目標、制定個別化的學習計劃,並提供學習支持和指導。家長的參與和支持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他們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和支持,從而增加學習動機和自信心。

同時,學校也可以從家長那裡獲得寶貴的反饋和意見,了解家庭環境和文化對孩子學習的影響。這些信息可以幫助學校更好地調整課程和教學策略,使之更貼近孩子的實際需求。

此外,家校合作也提供了學習資源和機會的共享。學校可以與家長共同探索和開發學習資源,例如建立家庭圖書館、共享學習網站、組織學習活動等。這樣的合作可以豐富孩子在家中的學習體驗,擴大學習的範圍和深度。

總而言之,建立家校合作機制是推動雙語教育成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透過有效的溝通、合作和資源共享,學校和家庭可以攜手合作,營造一個支持孩子學習的環境,促進他們在雙語教育中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