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食專欄主筆/游宏琦 專訪撰稿

國際知名媒體機構GreenBiz與S&P Global Sustainable1,於2023年6月合作出版《2023綠色產業報告》,在報告中整理出在後疫情時代,社會經濟發展十大關鍵永續趨勢,其中「替代性肉製品」就是未來一個重要的趨勢性產物。

推廣動物產品替代品的非營利組織「優質食品協會」(Good Food Institute, GFI)則指出,在「替代性蛋白」的消費客群中,「維根主義(亦可譯「純素主義」)」(Vegan)是經濟市場中增加速度最快的的一個龐大族群,除了攸關乎環境環保議題已經引起人們高度重視,對於健康與時尚的形象營造,維根主義中素食這個消費市場確實正逐年在擴大。

全球吃素人口比率 台灣排第3

數據統計公司「World of Statistics」指出,台灣蔬食人口比率居全球第三,僅次於印度和墨西哥,反映蔬食已成為台灣飲食的重要趨勢。

從World of Statistics日前發布的資料,台灣有13%~14%的人口是蔬食者,相當於超過300萬人。比例高居全世界第三,回顧2017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曾評選台灣為「十大素食友善城市」,
目前全台已有超過6000家素食餐廳,其中不乏異國料理,加上隱藏於大街小巷中各類家庭式經營的素食小吃攤位,在台灣吃素的選擇性可以說非常多元。
英國的英文新聞週報《經濟學人》也將2019年定為「維根之年」(The Year of the Vegan,又譯為「純素之年」),這個來自於國外的概念也因眾多推廣者的努力逐漸為人所知,同時帶動了台灣蔬食市場興起及全植物產品的激增。

維根主義VS宗教素食
維根主義與台灣主流的宗教素食傳統相比,兩者之間在理念和實踐上仍有所差異。宗教素食多因修行或持戒之故要求戒除葷腥(肉類和五辛)和酒類,因為是以不殺生作為概念主軸所以往往不忌奶(蛋)、蜂蜜。

後來被許多NGO非營利組織有計劃推動的維根主義則多強調動物權,力行不剝削動物作為生活及飲食方式:不吃含有動物性成分的食物(包括奶蛋蜂蜜;維根主義在此反而不排斥蔥蒜、及允許在餐飲中酌加適量酒精),不穿(戴)羊毛、羽絨、蠶絲、皮革、皮草等衣飾,不使用含動物成分或經動物實驗的產品,強烈拒絕參觀或支持馬戲團、包括圈養動物、動物園、海生館等涉及動物展演的場所,也不贊成為了滿足私慾而飼養野生動物。
這兩種價值取向的落差,讓部分維根主義倡議者傾向與宗教為導向的素食做切割,以維持獨立性與凸顯其動物權的訴求。

但在台灣素食的發展還是以中國佛教、道教為基礎,素食中有「五辛」(又稱五葷: 蔥、 薤、韮、 蒜、興渠)的禁忌,即把蔥、 蒜、韮、蕗蕎類等有辛味的蔬菜也視為葷食,因為吃了會刺激性欲,並在口中產生臭味。

五辛之說出自佛教《楞嚴經》:「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

然而,對於單純想吃素的人截至今日在台灣的發展,已經與健康時尚掛勾,逐漸跳脫了五葷菜」的禁忌,何況蔥、蒜、韭是既美味又可調味的蔬菜。

沒有五辛禁忌的「蔬食」,可以在烹飪上有更大的空間,因此市面上許多原本素食商家已經將素食二字招牌換下,重新掛上「蔬食」二字,講究跨國、創意的素食餐廳也愈來愈多。

在台灣各個連鎖超商也都發展出自有的蔬食即食料理、冷凍微波食品;以供應給廣大的上班族人口作為平日上班時餐飲的另一選擇。

疫情後,不管是維根主義、蔬食主義、素食主義;可以預期的是都會在台灣百花齊放快速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