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台灣 面向大陸 放眼世界
對於去年買BNT破局,說法很多,大致分成利益派和政治意識形態派兩種說法(那個什麼政治打壓的可以略過不用想,完全沒有可信度)。基本上,我是相信利益派的–為了維持國產疫苗的利益和有政治人物想從中得利。
不過在這兩派說法之外,其實我聽過另一個說法。就是去年10月到11月東洋和衛福部談判的時候,當時開出的疫苗價格是一劑31.5美元,這數字比其他疫苗都來得高,於是陳時中產生了一個想法:
2021年初以後,各國疫苗研發都會出來,疫苗生產會大爆發,所以疫苗將從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台灣疫情還好可以等,所以就等到變成買方市場再買,就可以花比較少的錢買到比較多的疫苗。
這說法看起來是有一點合理性的,大概也反映了當時民進黨政府對疫情的篤定心態。總而言之,這應該是對於去年BNT疫苗破局原因最好的說法了。
但儘管是「最好的說法」,但仍舊不是個好的說法。買疫苗如果真的要等便宜,那不如等2022年以後再買,但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