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載自《遠望》2021年3-4月號 | 總390-391期社論

統派中國人將保釣與兩岸統一結合

「保釣50」第二場次的主題是「從中美關係看釣魚臺問題的根本」,主要由大陸學者張海鵬受邀以預錄視頻演講。張教授的主旨包含: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如果連琉球地位都應該再議,日本竊取介於琉球和臺灣之間的釣魚島當然是非法、無效的;保釣成功的希望主要在中國大陸,也在臺灣和全球愛國華人的共同參與與支持。由於張教授在會上發言時間有限,《遠望》本期的「保釣50週年」特輯第二部分將刊出張海鵬教授〈釣魚島主權爭議與保釣前途——紀念海外保釣運動50週年〉全文。接著,臺大教授張麟徵演講「中美關係現況下的釣魚臺」,她指出:「釣魚臺列嶼是美國埋在中日間的一顆釘子,讓中日關係永遠不得安寧,讓日本可以長久為美所用,制約中國,這是帝國主義者慣用的伎倆。保釣運動50年最大的功勞,就是以民間的力量協助兩岸政府,使釣魚臺主權歸屬爭議長期存在。……釣魚臺問題……主要取決於中美博弈結果。而中美博弈現在才開始不久,塵埃落定可能尚需相當時日,這期間保釣運動有繼續推動的必要。」

從兩位張教授的演講以及主辦單位為此單元擬定的標題,都可看出釣魚臺問題的根本就是中美博弈。既然如此,誠心保釣者怎能不面對臺灣的國家認同,以及兩岸如何聯手保釣等問題?誠如張海鵬教授的結語:「釣魚島主權問題一定會隨著保釣先驅們的祖國認同問題一起解決」。弔詭的是,整場研討會的言論主流卻與中國大陸切割,純粹從(中國之外的)臺灣立場出發,甚至有人擔心保釣是被(大陸)官方操縱的不理性、沙文愛國主義表現(詳下)。此種矛盾、齟齬,讓人不禁懷疑:主辦方技術性插入第二場次,尤其還邀請了因提出「琉球地位再議」而使日本高度關注的大陸重量級學者張海鵬來發言(他也果然再提了琉球問題),目的僅僅是要營造「兩岸聯手保釣」的假象,以便使美、日感到壓力。

如張麟徵教授所言,迄今為止,保釣運動最大的功勞,就是使釣魚臺主權爭議長期存在。如果保釣運動僅僅是要使主權爭議繼續延燒,那麼理論上不管統派或拒統派的保釣行動,都可達到讓釣島主權存有爭議的目的,因此保釣運動大可兼容並蓄、多元共存,聯合統獨,一起「保釣」。這也許是釣教協邀請發言的來賓統獨不忌、國家認同跨度很大的原因。但如果釣教協以及所有保釣團體,除了延續釣島主權爭議之外,尚對於(含臺灣人在內的)中國人能否實質擁有釣島主權,以及兩岸如何共享長治久安、有尊嚴、不受強權欺壓的未來抱有憧憬的話,那麼統、獨能否共同保釣就是一個嚴肅的大問題。

統獨並存 保釣變調

首先,「保釣50」研討會除了由釣教協主辦之外,又列名了幾乎所有臺灣島內的統派團體(包括《遠望》)作為協辦單位,但事先並未逐一徵得各團體的同意。釣教協解釋這是基於某些統派人士的熱心建議,但因時間匆促,未及徵求各團體同意。多數統派團體所以共襄盛舉,必然是以為「保釣50」是以統一為立場的活動。但是綜觀來賓的發言內容,以及釣教協主動發布的會議資料,他們的統獨立場是刻意模糊的,甚至隱含獨臺、反中思維。臺灣保釣運動的本質,已經改變,但多數統派人士並未察覺。許多統派團體原先或許都願以開放的態度,接納立場不同的異己,甚至自信可以改造獨臺與臺獨,但事後證明前者未能改造後者,而是後者滲透、稀釋前者。統派內部敵、我、友不分,難怪統運越來越弱化。

其次,林孝信曾公開表示美國的老保釣捐款是釣魚臺教育工作的主要經費來源。如果老保釣的統獨立場與林孝信、釣教協一致,他們的合作就是相得益彰;萬一不一致,他們之間就存在誤會與辜負。此事含糊不得。

最後,臺灣社會所以快速綠化,當然與臺獨、獨臺執政有關,但也與統派團體沒有抓緊機會堅持把反獨促統的道理講清、講透,放任似統非統言論橫行有關。以保釣為例,媚日臺獨無心保釣,拒統獨臺無能保釣,兩岸聯手才是保釣的正道,其理至明。但臺灣釣運竟然淪落到避談統獨,甚至改以漁民為保釣主角,這都是統派逐步棄守理論陣地與道德高地的結果。

《遠望》雜誌林金源社長在2012年至2015年間,曾多次應林孝信主辦的「釣魚臺公民教育計畫」邀請演講,並總是聚焦於兩岸的歷史連結、明清時代「厚往薄來」的天下秩序、日本滅琉球占釣島的不義,以及兩岸聯手才能保釣等主題。但林孝信私下告之:「你說得很好,可是這些話我不方便說,請你多說。」這些動之以情、說之以理的演講內容,可能是改變臺灣民眾錯誤思維的最後機會,但是連高踞保釣祭壇的「老林」都「不方便說」,保釣層次、格局的日漸低落豈能避免?保釣本質的改變豈屬意外?

臺灣社會獨化的典型三部曲是:綠營先死纏爛打,讓民眾厭惡統獨爭辯;再讓民眾覺得統獨是無解難題,只好擱置、共存,名為「多元」;最後綠營再抹黑中國及統派人士,使其噤聲,於是臺獨成為唯一政治正確,統論喪失道德正當性。面對獨派的積非成是、橫柴入灶,統派卻是逐步妥協、再三忍讓,本是愛(中)國運動的保釣,最後竟與統獨議題脫鉤,它的變質就是循著上述三步驟演化而來。

陳美霞說:「老林返臺之後,觀察到臺灣社會強烈的臺灣意識形態、甚至民粹氛圍,也體會到此時刻不易推動保釣工作,因而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社區大學運動、科學普及及通識教育工作,期望臺灣社會能更開放的愛鄉愛土、關懷世事,進而促進臺灣民眾關懷社會改造的議題及公民素養。」

這是林孝信的第一步:放棄挑戰臺灣意識(其實就是臺獨意識),放棄詮釋統一與保釣的連結以及它們的道德正當性。2012年他又籌組「人人保釣大聯盟」,發起抗議日本的示威遊行。林孝信邀請各團體參與,明定放下立場,一致對外。聯合(實即擱置)統獨,一起保釣,這是他的第二步。於是「釣魚臺是我們的」、「釣魚臺是臺灣的」就成為統獨都可接受的口號、共識。

「我們」一詞在臺獨派與獨臺派口中,僅指(不含大陸中國人的)臺灣人,但在統派心裡,則指兩岸中國人。如果對著日本喊「釣魚臺是臺灣的」,那麼臺人的「民族意識」或許可對日本造成邊際壓力;但如果對著大陸喊「釣魚臺是臺灣的、釣魚臺是我們的」,此話背後就有一句潛台詞:「釣魚臺不屬於中國」。那麼,臺人的分離意識對日本將是一大助力。

統派期待釣島回歸臺灣、臺灣回歸中國,美日從此不能再以臺灣、釣島牽制中國。臺獨與獨臺的想法可能是:只要不與大陸聯手,就可誘使日本對臺協商讓利,最後的目標不是保住釣魚臺主權,而是拉攏日本對抗大陸。由此可見:「釣魚臺是臺灣的、是我們的」是一柄雙刃劍。這劍要護誰、砍誰,必須說清楚。但是林孝信卻不想說清楚,他怕說清楚會瓦解他的保釣聯盟。

最後,陳美霞接續林孝信走出第三步,把保釣「在地化」、「窄化」成漁民的生計問題,但閉口不提它攸關中國復興、東亞和平。半世紀前慷慨激昂的愛國運動,遂消解於無形。

(文章未完,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