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專題報導〕台灣5月本土疫情爆發,除狂飆的確診數字讓醫療公衛量能備受考驗,全國三級警戒迫使不少店家紛紛關門倒閉、失業人口數大幅攀升,疫情重創國內就業市場,讓許多民眾苦不堪言。

5月失業率創7年半新高

行政院主計總處原訂每月25日公布最新失業率統計,但5月失業率卻延後至7月6日才公布,一度引發勞工團體質疑違法。對此,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說明,因應全國三級警戒起始日期5月19日落在調查區間,為了更貼近疫情影響勞動市場現況,因此將調查資料標準周延後至5月23日至29日,於7月6日召開「2021年5月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線上記者會。

主計總處指出,5月失業率驟升至4.11%,較4月顯著上升0.47個百分點,不僅來到蔡政府執政以來高點,也創下7年半新高,為102年12月以來最高;而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為4.15%,較4月上升0.44個百分點,也是102年10月以來最高,換句話說,失業率回到7年半前的水準。

就業人數創43年來最大減幅

據統計,5月就業人數1,139.8萬人,較4月減少12.6萬人、1.09%,更創下民國67年調查開辦以來的同期最大減幅。其中,住宿餐飲業就業人數較4月減少3.2萬人為最多、批發零售業亦減少2.4萬人,營建工程業減少2萬人、教育業減少1.2萬人。

5月就業人數較4月減少12.6萬人,轉變為「失業者」及「非勞動力人數」兩大族群。主計總處指出,5月失業人數達48.9萬人,較4月增加5.4萬人、高達12.35%,與去年同月比較,失業人數增加3,000人。

陳惠欣分析,48.9萬人主要為有工作而未做,且無工作報酬之型態,屬於暫時性失業;這群人等待工作場所恢復營業,像是夜市攤商,就能陸續回到就業市場。

至於為何會出現就業人數減少12.6萬人、失業人數增加5.4萬人的落差?陳惠欣解釋,就業減少的人數中,若想繼續找工作,就統計歸類為「失業者」;但有些人選擇乾脆退離勞動市場,成為「非勞動力人數」,重返學生、家庭主婦等角色。5月非勞動力人數總計832.2萬人,較4月增加6.2萬人、0.75%。

低工時就業人數暴增60萬人

除了就業人數大幅減少,每周工時低於35小時的就業人數高達79.2萬人,比4月暴增60.3萬人,亦創下108年1月開始調查這項數據以來最多。陳惠欣指出,這群人包括受僱的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勞工、也包括部分工時、自營攤商、無一定雇主的工作者,主要都是受到疫情影響導致周工時減少。

6月失業率恐再攀升 政府如何挽救經濟頹勢?

陳惠欣指出,以往適逢6月畢業生求職季,失業率較5月相比會再攀升,今年多了疫情衝擊,接下來勞動市場的就業、失業仍將受到疫情因素影響,要持續關注政府相關補助措施、企業營運用人情形,才能對總體情勢做出進一步研析。

此外,為防範就業市場萎縮與失衡,勞動部表示,將自7月12日起再度啟用「安穩僱用計畫2.0」,透過鼓勵雇主僱用及勞工就業獎勵雙管齊下的做法,促進勞雇雙方儘速媒合及協助勞工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