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應
(圖/總統府提供)

台灣自7月27日疫情警戒降至二級,隨之而來有多項鬆綁措施,期望讓人民生活逐步恢復正常;但這波疫情來的又快又猛,危及的可不只有人民的生命安全,在疫情下撐不住倒閉的商家、被迫放無薪假、失業、甚至找不到工作的人不在少數。疫情趨緩,疫苗施打逐步穩定,政府該思考如何挽救岌岌可危的經濟頹勢。

行政院主計總處6日公佈最新失業率統計,5月臺灣本土疫情爆發後,失業率驟升至4.11%,創下7年半新高,失業人數達到48.9萬人,較4月增加5.4萬人,低工時就業人數(每週工時低於35小時)更高達79.2萬人,比4月暴增60.3萬人;勞動部26日也公佈最新減班休息(無薪假)統計,景氣影響目前全台共計3679家事業單位、多達4萬4973人被迫放無薪假,主要仍以內需型產業如住宿、餐飲業最受衝擊。

去年台灣在疫情趨緩時就曾發過「振興三倍券」,今年政府又將以何種方式來活絡市場經濟?7月19日相關單位宣佈,政府正在規劃振興方案,7月26日相關單位依然表示正在研議發放振興券。7天過去了,相關單位卻沒有進展,連民進黨立委何志偉都看不下去,認為跳針式「正在研議」的說法只是在4萬多名無薪假勞工傷口上灑鹽,幾乎是淩遲受疫情影響的勞工,相當不厚道。

在此之前,一直主張紓困普發現金的國民黨,還是認為振興也應該直接普發現金最實際。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認為,普發現金是快速方便有效、成本低、效益高,且經過國際實證後的政策,減少因數位落差或其他背景環境不同造成紓困孤兒。但政府官員表示,「發現金」並不在規劃之中,因振興政策不同於紓困,若發現金擔心民眾會把錢存起來,導致無法真正達到活絡經濟的目的。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22日指出,此次紓困特別預算匡列總金額8400億,執行至今還剩下1600億,去年發行三倍券使用率高達99%,帶來千億以上的經濟效益,國發會已在做關於振興的意見蒐集,考量除了振興,仍有防疫與紓困的任務,不會將1600億全數拿來發放振興券,但原則上不會低於三倍券的「3倍效益」。

政院強調一切都還在討論中,但有消息傳出今年將比照去年三倍券的模式,改成「5倍」的振興,何志偉也提出「六倍券」構想,主張應讓民眾用2000元現金換1.2萬元振興券,照顧勞工也照顧內需業者。

台灣疫苗緩不濟急的政策已招惹一片罵名,在疫後經濟復甦的關鍵時期,執政黨該怎麼做才能真正給予民眾實質幫助?振興政策能不能及時挹注民眾的需求?姍姍來遲的疫苗讓台灣痛失多少寶貴性命,希望執政黨這次不要再等到更多勞工的生活被逼入絕境才會記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