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資訊

提告求償9000萬 營造商控竹市府片面解約停七停車場工程

〔本報綜合報導〕新竹市第七停車場興建工程去年底遭市府認定營造商工程進度嚴重落後主動解約,負責營造的繼信營建公司主張新冠疫情所造成的缺工缺料,全球皆然,不滿市府未給予合理工期,遭片面解約,已提告求償新台幣9000萬元。新竹市「停七」停車場工程獲中央前瞻計畫補助共投入2.8億元,在西大路興建地下1層、地上4層的立體停車場,2020年11月由資深甲級營建公司繼信營造承包並與市府簽約,原訂2022年完工,但期間配合市府辦燈會的停車需求,後續又因應重新地質鑽探等狀況,直到2021年8月才開工,新竹市政府交通處以停七工程進度大幅落後為由,拒付多達6期的工程款,又將履約保證金全數沒收。繼信營造表示,期間營建成本上漲,又碰上疫情缺工缺料嚴重,市府卻不給予合理工期;市府另漏列600萬元粉刷預算,過去1年要求市府完成編列,市府卻遲未能補上,許多工程需完成粉刷才能進行,市府卻指責工程嚴重落後,業者難以接受。繼信營造指出,去年8月起被市府稱工期落後,11月、12月間只開了2次趕工會議就被市府解約。市府也曾連6期工程未給付款項違約在先,甚至忽視因疫情不可抗力所應延展工期等狀況,片面強制終止施作,已在今年6月向法院提告求償9000萬元,由新竹地方法院民事庭審理中。對此,新竹市府認為,工程進度落後是事實,廠商在工程進度落後也無實際補救進度措施,未提出有效追趕工程進度計畫,因此依規解約。

交通部整合大型車預警系統遭轟跳票 全台20萬輛沒裝半台

〔本報綜合報導〕交通部為降低大型車輛肇事率,推動整合8項預警輔助系統的計畫,原計劃去年在近千輛大型車輛上進行試辦,但由於盲點偵測尚未整合完成,計畫被推遲,民進黨立委林俊憲質疑交通部承諾跳票。根據交通部統計,近兩年來,大型車肇事數和死傷人數略有下降,但仍然處於相對較高的水平。2020年有9399起大型車肇事事件,導致1萬1236人受傷,其中包括350人死亡。而2021年,事故數字略微下降,有9332起事故,導致1萬1054人受傷,其中有352人死亡。交通部在2020年提出了整合8項預警輔助系統的計劃,並編列3.3億新台幣的預算,整合的8項大型車輛預警輔助系統包括行車視野輔助系統、防撞警示系統、車道偏移警示、胎壓偵測、盲點警示、疲勞偵測、數位行車記錄器和酒精鎖等功能。交通部原本去年要在960輛遊覽車、公車及貨車等大型車試辦,但因盲點偵測項目整合仍待解決,計畫延後。立法院交通委員會25日進行「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草案審查,民進黨立委林俊憲質疑,大型車裝設主動預警輔助系統,交通部說要自己研發,但好像做不出來;5月質詢時,交通部宣稱要裝2400台,現在又稱預計從下個月至明年3月可以安裝完成800台,全台大客車超過3萬台,大貨車17萬5千台,至今沒裝半台,預算卻拿了3.3億元,要求交通部重新把計畫擬定好,因為之前的計畫都做不到。

【如視我聞】柯文哲提出台灣外交新方向 真能在國際舞臺上找到「平衡點」嗎

■ 理應 隨著2024台灣選舉逐漸逼近,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近日在雷震民主人權紀念講座上提出了一系列關於台灣外交政策的新觀點,呼籲尋求特殊關係,推動和平共存,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國際情勢。他的言論引起廣泛關注,值得深入探討。柯文哲首先回顧了自己向前總統李登輝提問的一個關鍵問題:為何提出兩國論?李登輝的回答是,不要拘泥於名詞,強調「特殊」而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這一觀點被柯文哲視為解決台灣外交困境的方法,使台灣能夠在國際舞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柯文哲強調,中國大陸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每天都主張台灣是其一部分。這種政治現實要求台灣必須擁有清晰的對外政策。為此,民眾黨中央黨部已成立涉外委員會,分為大陸組和外交組,以應對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特殊關係。在這種特殊關係的基礎上,柯文哲提出了他對台灣外交政策的新思考。他認為,從美國和中國的角度來看臺灣,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這一平衡點應該是建立在台灣自主和兩岸和平的基礎上,並維護台灣現有的民主自由政治體制。這樣的政策可以形容為「嚇阻」和「溝通」,即在必要時展示台灣的國防力量,同時保持對話和交流的管道。柯文哲強調,和平是有代價的,台灣不能僅仰賴他國的善意,必須具備足夠的國防力量,同時主張兩岸交流,以增加善意並降低戰爭風險。他指出,台灣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之一,但降低戰爭風險是每個台灣人的責任。在柯文哲的提議下,台灣將不再被簡單地視為「台灣海峽兩岸」,而應被視為「大平洋兩岸」。這一新的外交思維可以幫助台灣在國際舞臺上找到平衡,不僅仰賴美國或其他國家的善意,同時也積極參與區域和國際事務。柯文哲的提議為台灣外交政策帶來了新的視野,強調了特殊關係、和平共存和平衡外交的重要性。這一政策觀點在不斷變化的國際環境中,為台灣提供了一條可行的道路,使台灣能夠在世界舞臺上保持穩定和繁榮。隨著2024台灣選舉的臨近,我們期待政治領袖能夠進一步探討和實現這一新的外交方向,為台灣的未來帶來更多希望和機遇。台灣的和平、安全和繁榮是全體台灣人民共同的期望,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願望。我們應支持這一新的外交理念,以實現台灣在國際事務中的穩定和繁榮。

【說法】保障健康福祉:台灣健保系統現況與挑戰

■ 映丞 台灣的健保系統被譽為世界上最優秀的之一,但它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許多專家都非常憂心。以下是台灣健保系統的問題點分析:人口老化和少子化:台灣的人口結構正在快速老化,而出生率持續下降。這兩個趨勢增加了對醫療系統的需求,同時限制了健保費用的提高。這導致了資金短缺,影響了醫療服務的提供。醫護人力不足:台灣醫療體系面臨醫護人力短缺的問題,包括醫師和護士。部分原因是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大,薪資待遇不夠吸引人,以及培訓醫生需要長時間。這導致了醫療機構難以應對患者的需求,尤其在繁忙的醫院。偏鄉醫療資源不足:台灣的醫療資源不均衡分佈,尤其是在偏遠地區。這導致一些地區的居民難以獲得基本醫療服務,並可能導致偏鄉地區的兒童難產率和產婦死亡率較高。年輕醫師不足:培養一名專業的醫生需要長達5到10年的時間,但年輕醫生的數量不足以填補即將退休的醫師的空缺。這可能導致未來的醫師斷層,並影響到醫療系統的穩定性。工時過長:許多醫護人員的工作時間過長,這不僅對他們的生活平衡造成負擔,還可能影響他們的專業表現和患者的安全。看診時間品質問題:由於患者需求龐大,許多醫院的看診時間過於擁擠,導致看診時間的品質下降。患者可能需要長時間等待,並無法得到足夠的診療時間。健保費用問題:鑒於財政限制,台灣的政府可能不容易提高健保費用,以應對上述問題。這可能導致健保系統面臨更大的財務壓力,如果不加以解決,可能會出現危機。台灣的健保系統雖然具有許多優勢,但仍面臨著諸多挑戰。政府、醫療機構和社會各界需要共同努力,以確保該系統能夠持續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並應對人口老化和資源不均等等問題,以確保台灣的健保系統仍然能夠履行其宗旨,即為全體國民提供平等和有效的健康保障。近日,VICE Asia推出一段題為「台灣世界一流的健保系統正在崩潰」的報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該報導描繪了台灣的醫療健保系統的優勢,但也強調了目前面臨的挑戰。本文將就這一主題進行深入討論,以全面了解台灣健保系統的現狀和未來前景。台灣的醫療健保系統被譽為世界上最優秀的之一,其中最大的優勢之一是,患者僅需根據其收入支付保費,醫療費用由健保給付。這種系統讓台灣人享有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同時不會因財務壓力而選擇不就醫。然而,如同報導中指出的,台灣的健保系統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首先,少子化和高齡化問題對台灣健保系統構成了日益加重的壓力。人口老化使得需求增加,而出生率下降導致健保費調漲幅度受到限制。這一情況引發了醫護人力短缺的問題,就連台北榮民總醫院這樣的大型醫療機構也面臨著難以招聘護理師的困難,這樣的困境對於台灣的醫療體系來說是一大挑戰。此外,台灣的健保系統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偏鄉醫療資源不足,導致兒童難產率和產婦死亡率較日本和韓國高,缺乏年輕的醫師,工時過長,工作與休閒無法均衡,病人愈來愈多,但看診時間有品質問題。這些問題引發了社會的關切和討論。許多人對此報導表示認同,認為這些是社會上存在但少有人公開談論的問題。有人擔心如果不調整健保費用,系統可能會面臨更大的財務壓力,甚至出現崩潰的風險。對於這一報導,台北榮民總醫院已經做出回應,強調台灣的健保系統對民眾的照顧和方便性,並表示他們原本與VICE合作是為了突出台灣的優勢,但影片最終呈現了「台灣健保正在崩潰」的主題,使他們感到遺憾並表示抗議。台灣的健保系統雖然優秀,但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了保障民眾的健康福祉,政府和相關機構需要積極應對這些問題。該系統需要持續的改進和調整,以確保未來能夠繼續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同時確保醫護人員的合理待遇和工作條件。最終,我們必須共同關心和參與,以確保台灣的健保系統能夠繼續為國內民眾提供所需的保護和支持。

【就事論世】美國新議長強生當選及美國對以色列支持:共同迎向挑戰

■ 理應 美國眾議院終於在漫長的等待後,選出了新的議長,結束了長達22天的混亂時期。共和黨籍眾議員強生以220票當選議長,為國會帶來新的領導風采,同時,眾議院亦通過支持以色列對抗哈瑪斯的決議。這一系列事件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並在政治舞台上掀起了新的浪潮。眾議院這次的選舉過程雖然曲折,但強生最終以220票成功當選議長,並保持了黨派的團結。在前議長麥卡錫被罷免後,強生成為第四位共和黨議員角逐議長之職。他的當選將在眾議院內外產生深遠的影響,因為他一直是前總統川普的支持者,這對於美國政治風向和政策制定將有所影響。強生的當選還引起了台灣問題的關注。他是國會台灣連線的成員,並曾在台灣國際團結法案和其他支持台灣、反對中國的法案上簽署連署。這表明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將持續穩固,並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也可能對中美關係帶來進一步的緊張。總統拜登對強生的當選表示祝賀,並表達了期待共同合作的願望,以尋求共同點,代表美國人民。這種跨黨派的合作精神對於化解政治分歧、推動政策改革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眾議院內的保守派也承諾在支出法案上給予強生更多的空間,這將有助於實現共和黨的政策目標。另一個引人注目的事件是眾議院通過的支持以色列對抗哈瑪斯的決議。這一決議以412票贊成對10票反對的結果通過,其中有9名民主黨議員和1名共和黨議員投反對票。這一決議凸顯了美國對以色列的堅定支持,並對哈瑪斯的行動表示譴責。這也反映出美國政府在中東地區的政策立場,並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這一系列事件也引發了一些重要問題和挑戰。首先,美國政治的極化和黨派分歧仍然存在,這將影響政府的運作和政策制定。強生的當選雖然是一種積極的信號,但他必須面對巨大的政治壓力,以實現國會的共同目標。其次,對台灣問題的關注和支持雖然受到歡迎,但也可能對中美關係帶來新的挑戰。美國應謹慎處理台灣問題,以確保不升級現有的緊張關係。此外,支持以色列的立場也可能引發國際爭議,並對中東地區的穩定產生影響。總結而言,美國眾議院選舉新議長和對以色列的支持是當前政治局勢中的重要事件。這些事件將對美國內外政策產生深遠影響,並需要政府和議會共同努力,以應對各種挑戰,實現國家的共同目標。我們期待看到美國政治的穩定和國際事務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