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話題

淨零碳排計畫具體配套看不見 2025跳票再騙2050?

■ 轉載自臉書/國民黨立法院黨團 國發會上月30日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關鍵的發電來源部分,再生能源占比將從2025年的兩成,大幅拉高至六到七成,並納入約一成的氫能電力、百分之一的抽蓄水力,並保留20%-27%的火力發電,搭配碳捕捉封存(CCUS),達成電力供應的去碳化。國內三大工商團體一致認為,政府在講「做不到的天方夜譚」。國民黨1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質疑國發會提出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根本就是空話,國民黨團提出6項淨零排放規畫問題重重:一、再生能源占比大幅增加。二、低估淨零轉型成本。三、預算編列不足。四、減碳目標低於國際標準。五、後續執行沒有研擬可行性方案。六、缺乏治理架構。因此,國民黨團主張,「淨零排放」後續執行才是重點,強烈要求蔡政府應盡速提出可行性方案及配套,好讓國內產業遵行,確保全體國民健康權益!總召曾銘宗表示,節能減碳是世界發展趨勢,也是台灣急須提早面對因應的問題,關係到全體國人健康權益,也攸關我國產業發展。因此,國發會提出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到底可不可行?國民黨團將會強力監督。曾銘宗指出,根據國發會公布的路徑和策略,再生能源部分,將提高到供電的6-7成,這張「遠期支票」根本無法兌現,因目前再生能源僅有7%,蔡政府開出的2025年再生能源要達20%的支票,就已經跳票了,遠期支票更是無法兌現。此外,淨零轉型成本部分,韓國每年3,000億元,我國只有1,000億元,根本就是嚴重低估,勢必會影響未來執行的深度、廣度和成效。曾銘宗表示,2050淨零排放8年9,000億元預算,一半來自國營事業,近年台電、中油財務狀況極為吃緊,到底是政府補助?還是國營事業要自行支應?未來是否會反映到電價、油價上?2030年減碳目標10%-30%,遠低於國際標準45%,勢必將會遭到國際質疑我國減碳決心。更重要的是,「淨零排放」後續執行問題,政府不能只提出路徑,必須研議出可行方案,當國內工商團體都認為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是「天方夜譚」,根本就是口號、畫餅充飢、不具可行性。曾銘宗表示,2050淨零排放缺乏治理架構,蔡政府是否訂定特別條例,竟推給下一任政府,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最關鍵的治理架構,既無專法可管,也沒有獨立執行機關,也沒有人控管相關進度。曾銘宗表示,攸關2300萬國人健康權益,和台灣產業未來的發展,國民黨團主張「淨零排放」後續執行才是重點,要求蔡政府應盡速提出可行性方案及配套,好讓國內產業遵行,確保全體國民健康權益!經濟委員會召委謝衣鳯表示,從國發會公布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中,發現有非常多政府做不到的部分,先暫且不討論2050年再生能源比例是否能夠靠著新興技術達標,就從近期政府再生能源達標的比例來看,台灣電力2022年裝置容量的數目,再生能源(風力+光電)只有12千瓩,預計到了2025年要達到20千瓩、2030年達到40千瓩,以目前的速度根本就無法達到預期裝置容量的目標。謝衣鳯指出,經濟部、台電經常把「裝置容量不等於發電量」,沒有這麼多的裝置容量,根本就沒有辦法達到發電量,沒有發電量的能源配比,根本就是空話、空談。謝衣鳯表示,目前代理台電董事長的經濟部次長曾文生,3月31日在經濟委會進行「強化電網千億預算計畫」報告時說,2025年所有再生能源裝置穩定性不足,因此都要配備10%儲能設施,2025年儲能設施只有2千瓩,但是根據國發會的淨零排放路徑圖,再生能源必須要有5.6千瓩的儲能設施,這代表目前的現況,跟淨零排放路徑圖根本沒有辦法媒合,國發會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到底有沒有跟政府所有部門和企業溝通?以目前的時程和進度,根本無法達到國發會所公布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目標。謝衣鳯進一步表示,根據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到了2030年電動車要達到30%,但是根據監理處汽車領牌數統計顯示,2021年電動車與油車相比只占1.8%,在10年內要達到30%目標,現階段看不到政府提出什麼樣的政策、配套和誘因,包括充電樁、快充站的設置數量,有沒有法源依據在老舊社區內裝設相關充電裝置?有沒有進行過跨部會協調?龐大的電動汽機車數量在充電同時,有可能對目前脆弱的電網產生嚴重的衝擊,政府是否已經做好準備?目前國內電動機車數量將近12%,要達到2030年35%的目標,仍舊非常遙遠。謝衣鳯強調,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不應該只是畫餅充飢,必要用具體行動、預算和政策作為,來告訴國人如何達到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的目標。副書記長吳怡玎表示,2050淨零碳排說的就是政府如何達到能源轉型目標,現在台灣的發電裝置有70%屬於二氧化碳排放,能源要轉型,電夠用嗎?發電夠不夠乾淨?根據國發會預估,我國電力成長1.5%-2.5%,比鄰近韓國2.5%-2.6%還低標;此外電力成長與GDP成長有相關聯,根據國際能源組織(IEA)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估有3%成長,台灣每年預估GDP成長,在2020年3.36%、2021年6.45%,今年有4.42%,跟國發會電力成長預估相比較,台灣電力真的夠用嗎?吳怡玎指出,台灣的電夠乾淨嗎?2021年台灣火力發電占比83.37%,跟全球63%的火力發電比高出許多,能源轉型能真的夠改善現有高佔比的火力發電?令人懷疑。再根據國發會的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在火力發電部分還佔有20%-27%,要靠碳捕捉、碳儲存來減碳,但是火力發電的碳捕捉、碳儲存的技術不純熟,現階段商轉的碳捕捉一年才100萬公噸二氧化碳,在國際能源組織(IEA)計畫到2050年火力發電(石化發電)利用碳捕捉、碳儲存來減碳,也只有5%,國發會居然規劃到27%,實在有夠誇張。台灣電力已經不夠用,也不乾淨,光是發電一年碳排放就達100多億公噸,不只是碳捕捉技術不純熟,碳儲存連台電都不曾實驗過,是要打到地下?國發會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實在令人失望。副書記長陳以信表示,國發會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公布之後,蔡政府根本就是靠一張嘴減碳、空話大餅,代理台電董事長的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說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說是「挑戰」,不是「困難」,事實上不是「挑戰」,根本就是「跳票」,去年9月蔡英文總統為了配合世界發展趨勢,開始制定2050淨零排放目標發展方向,但是根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規定,政府必須在去年9月提出溫室氣體國家報告,直到今年2月才提出,已經違反了《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第13條之2「每3年必須提出溫室氣體國家報告」的規定。陳以信進一步指出,溫室氣體國家報告不但遲到了好幾個月,報告內容竟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都未提到,蔡政府這份溫室氣體國家報告完全沒用,有此可以證明蔡政府在淨零排碳完全沒有整體規劃,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根本就是空話大餅,減碳只靠一張嘴。

促台鐵痛定思痛! 交部拍板再付1.5億懲罰性賠償金

〔本報綜合報導〕造成49人罹難的台鐵太魯閣號事故4月2日屆滿週年,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罹難者家屬應獲懲罰性賠償,由台鐵支付新台幣1.5億元;罹難者家屬委任律師陳孟秀說,多少錢對家屬來說沒意義,在意的是台鐵有沒有被處罰、痛定思痛改善。陳孟秀3月底在臉書發文表示,任何制度性問題,均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但若沒有人吹響號角,這些潛藏的沉痾將永遠不會被改變。台灣民生基本的交通安全乃至公共安全,一直是我們至今日常的恐懼,也是現今體制中最深處的挑戰,「台鐵必須在每一事故的賠償,一次比一次賠償得多。」陳孟秀說,前次普悠瑪事故造成18人死亡,台鐵賠償每人1570萬,台鐵曾要痛定思痛,然而過了2年半,沒有看見台鐵任何改革的步伐,只有更多的怠忽職守,釀成更嚴重的意外,再次因為台鐵的工安疏失導致太魯閣事故,造成近3倍的49人罹難。即使再多金錢都不能挽回死者的生命,但若沒有大幅提高賠償,台鐵只會不痛不癢,因循苟且,因此太魯閣號罹難者家屬組成的「太魯閣的眼淚」訴求之一是「家屬們沒有要更多,但台鐵必須付出更多」。對於家屬的訴求,王國材同意台鐵應再給付予「太魯閣號事故全體罹難者家屬」總額1億5043萬元的賠償,作為台鐵的懲罰,這也是台鐵首度支付懲罰性賠償金。陳孟秀說,雖然再多的錢都無法換回太魯閣號事故家屬摯愛的性命,但唯有如此,才能嚇阻台鐵將人命納入固定支出而改善消極的態度、督促政府痛定思痛,審慎鐵路行車安全、落實改善。

太魯閣受難家屬協尋事故後「公務繁忙」的蘇貞昌 人民何時能等到真正改革?

(圖/翻攝自太魯閣的眼淚臉書) 〔本報綜合報導〕去年台鐵太魯閣號事故奪走49條人命,罹難者家屬3日在臉書貼出「尋人啟事」,盼尋找事故至今以「公務繁忙」為由拒絕見家屬的行政院長蘇貞昌。貼文一出引爆網友怒火,紛紛痛批「今天公祭,明天忘記!標準SOP」、「只有選舉前人民才是頭家,選完後人民是個屁」。太魯閣號408車次在2021年4月2日上午行駛途中撞上滑落邊坡的工程車,釀嚴重出軌意外致49人不幸罹難、200多人輕重傷。雖運安會已作出事故發生的調查報告,肇事的承包商李義祥也被控過失致死等罪遭到羈押審理中,家屬們對於台鐵所展現出的改革決心仍打上一個大問號。罹難者家屬3日在臉書發文表示,事發當天包括民意代表們、部長、院長及總統都到現場,「握著我們的手、給我們擁抱,承諾會積極協助我們」,還說會痛定思痛督促落實台鐵改革,但「幾個月過去了,大家漸漸淡忘了我們,也淡忘了台鐵」。罹難者家屬指出,台鐵在過去這段時間,依舊傳出各種大小事故,讓他們感到相當害怕,擔心悲劇會再次發生,希望能夠讓政府明白台鐵改革的重要性,因此透過不同方法想與蘇貞昌見面,甚至為此寫下聯名信,但得到的僅是「公務繁忙」4個字,「從2021年4月2日那天起,我們再也沒有任何人得到蘇院長的關注及協助。」 罹難者家屬說,這段期間只能透過新聞媒體看到蘇貞昌活躍出席各種活動,甚至還有台鐵EMU3000列車首航……「我們就這樣被留在了2021,被忘在了2021」,最終才決定在臉書貼出「尋人啟事」,希望能夠獲得幫助。 家屬沉痛的呼籲讓許多網友看完後相當氣憤,大酸「我們現在的綠營大官不都是這樣,第一先震怒,第二是慰問,而且一定要讓媒體拍到畫面,然後就bye bye了」、「有錢相見,沒錢再見;出事不見,作秀出現」、「選舉還沒到,你們這些配角哪值得蘇院長的關愛?」、「沒有選擇,那些官對百姓就是又聾又盲又傲慢」。蔡英文去年4月7日曾說:「別懷疑政府改革台鐵的決心」。4月8日蘇貞昌說:「台鐵遇此大難,政府責無旁貸」。 但如今官員在事故後先「震怒」已成為SOP,隨著新聞熱度減退,當初的承諾被政府所掌控的主流媒體、健忘的社會漸漸遺忘,受害者家屬的呼籲再再被忽視與漏接,小眾的聲音永遠無法讓改革得到重視,還是要到了選舉執政者再開始畫大餅,但漏洞未曾被補起……人民何時能等到真正的改革?

【話山論見】反萊豬公投失敗的關鍵在哪裡?

■ 理應 1218公投結果出爐,反萊豬公投未過關,政府可持續開放含有萊劑豬隻肉品、內臟與相關製品進口。台灣人對豬肉的喜好度大於牛肉,而本土的豬肉更是民眾的最愛。原本台灣對豬隻的養殖技術就非常成熟,若非因口蹄疫的影響,台灣豬肉的輸出可能佔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外銷日本。台灣豬肉很有優勢,即使開放萊豬進口,但國內仍無需使用萊劑,可藉此做出市場區隔,並打出台灣品牌。第十八案反萊豬公投「你是否同意政府應全面禁止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之乙型受體素豬隻之肉品、內臟及其相關產製品?」由國民黨籍立委林為洲領銜提出。18日公投結果不同意票勝出,政府將可持續開放萊豬進口。台灣養豬超過百萬頭的8個縣市中,就有7個縣市的不同意總票數大幅超過同意票,此為反萊豬公投案翻盤的關鍵。雖然選前民調清一色指出反萊豬公投的同意票遠超過不同意票,不料最後結果卻是不同意票較多,成為本次公投的最大變數。就縣市來看,全國22縣市中,有13縣市都為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僅有9縣市為不同意票多於同意票,分別是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屏東縣、宜蘭縣。過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台灣採取日本模式,意指開放含有萊劑豬肉進口,但國內不可生產或使用萊劑,未來也不會開放萊劑進出口與生產使用,這是與台灣所有養豬業者都講好的事情。但國民黨卻未深入底層佈局,瞭解業者的需求。不過面對含有萊劑的外國豬肉,台灣豬隻是否會使用萊劑?台灣民眾攝取豬肉比例高,而國產豬肉之所以相當優異,就是因為沒有荷爾蒙的腥味,「我想我們的豬農會去選擇一個比較適合台灣的(飼養方法)。」且若台灣不使用萊劑,還可與美豬做出市場區隔。台灣其實有很深厚的畜牧業發展基礎,農業也在國際社會上有相當佔比,未來台灣應不斷提升產業條件,掌握關鍵產業在國際市場的佔有率,配合科技創新技術,並進一步鼓勵養豬業培育優秀人才,並強化豬隻育種,維持國產豬優勢,在國際上打出台灣品牌。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教授林榮信也提到,像是和牛或是國人喜歡的五花肉,都是要有一點油花才會好吃,但萊劑會降低肌肉中的脂肪,也會減少油花,吃起來口感乾澀,「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就依照現有的飼養方式繼續飼養即可。所以我們要質的提升。」台灣進口豬肉佔比少,即使公投通過,完全禁止萊豬進口,對台灣豬業也沒有太大影響,提升台灣豬業競爭力比較要緊,可以從育種做起,仿效鹿兒島豬隻提升豬肉品質,做好管理、冷鏈等,並加速產業轉型,把眼光放到全世界。至於部分民眾仍對萊劑存有疑慮,萊克多巴胺代謝快,較無殘留問題,若有殘留,豬內臟中,肝、腎的萊劑殘留量較高,但國內豬肝臟就已經賣不完,不太會再進口,進口較多的則是台灣產量不足的大腸頭,民眾若是真的擔心,可以將豬肉煮熟後再食用,降低萊劑殘留濃度,或是認明產地,改吃台灣豬肉。養豬業者認為進口萊豬與否對台灣養豬產業影響極低,反而希望台灣豬隻從口蹄疫拔針後,希望能夠在更為自由的貿易環境下出口豬肉,不料國民黨硬要越俎代庖提出公投案。國民黨發動的反萊豬公投事實上只會傷害台灣本地的養豬產業。

藍批「總預算案逕付二讀」邁向獨裁 綠反擊國民黨才是始作俑者

〔本報綜合報導〕民進黨團21日突襲將總預算案逕付二讀,遭國民黨團痛批過去從未有人敢剝奪立法院審查預算的權利。立法院法制局坦言,這是台灣首次以表決方式終止公務預算在委員會的審查、逕付二讀,雖然合法,但不符合委員會專業審查精神。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於公投前夕宣布拒審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民進黨立法院黨團21日在立法院會提案變更議程,以人數優勢將總預算案公務預算部分自委員會抽出,逕付二讀,並由立法院長游錫堃召集協商;院會最後表決照案通過,遭國民黨團痛批,民進黨團再怎麼野蠻,也不能閹割立院預算權。對此,民進黨立委蔡適應表示,9月朝野就講好總預算關於公務預算部分,各委員會最晚要在11月17日送財政委員會彙整等,國民黨對於程序其實非常清楚,但現在沒有任何一個委員會審竣,是因為國民黨11月底宣布停審總預算,導致表定程序無法完成,且國民黨當時就知道未來必會逕付二讀,現在卻罵民進黨獨裁,真是莫名其妙。民進黨立委黃世杰指出,去年黨團討論到若個別召委拖延總預算審查,是否可由另一位召委排審,時任國民黨團總召林為洲持反對意見,並指若有拖延就是逕付二讀,因此民進黨團不得已才將總預算逕付二讀,因為若總預算無法審竣,所有新興預算須待審完才可以動支,包括外界關注的軍公教調薪。然而,林為洲指出,過去僅有朝野有共識的法案或有急迫性的特別預算案曾逕付二讀,總預算案逕付二讀的狀況從未出現過,民進黨說今年審特別慢,但其實並沒有,下週都還有排預算審查,若真的把總預算直接拿到朝野協商,委員會可以收攤了。國民黨立委曾銘宗也表示,民進黨一直認為時間有耽誤,所以必須將總預算案逕付二讀,但自97年度至110年度的總預算案,除97、101、105年度適逢大選年外,其餘年度的總預算案均在當年1月中下旬才通過,今年與歷年比並沒有比較慢,民進黨睜眼說瞎話,利用多數暴力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