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話題

豪雨襲擊台灣 部分地區傳出災情

(圖/民眾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颱風帶來西南氣流影響,連日超大豪雨襲擊台灣中南部多個縣市,造成嚴重災情,不僅農業損失已超過4億元,高雄市桃源區造價約2億4千元的明霸克露橋遭玉穗溪溢堤沖毀,六龜區新發里里長更表示「八八風災後還沒有看過這麼大的雨量」。西南氣流南移造成豪雨狂炸中南部,中央氣象局7日已對高雄全區發布「超大豪雨特報」,高雄桃源、茂林、六龜、那瑪夏區等有多條溪水暴漲、因豪雨造成山區多處土石流、道路坍方,高市府為此強制撤離千位以上居民;另外,桃源區才啟用4年、造價約2億4千元的明霸克露橋更遭玉穗溪溢堤沖毀,導致通往復興、拉芙蘭、梅山3個部落共501位居民受困孤島,需直升機空投食品、藥物等馳援;而六龜居民更表示,12年前八八風災雨水都還沒有灌進住家,這次卻是連續好幾天水淹及膝。豪雨也讓屏東山區、平原都傳出災情,山區溪水多數暴漲,到處土石崩落,瑪家鄉、三地門鄉、來義鄉和霧台鄉等多個村達紅色警戒,撤離的鄉民已超過千人,沿山公路多處路段淹水無法通行,包括通往霧台的台24線、林邊和佳冬鄉的台17線都淹水封路;平地包括大仁科技大學前維新路,水深超過20公分,新園鄉雙園大橋堤防邊水深及胸,萬丹鄉萬丹大圳也水淹路面,馬路變水路,造成人車無法通行,連高屏溪都罕見滿水位,河濱公園高灘地也全部積水。除台灣本島,馬祖地區也因連日豪雨造成多處坍方、積水,其中北竿鄉芹壁村災情最為嚴重,因土石流壓毀多輛車輛,聯外道路阻塞無法通行,芹壁自來水管路斷裂導致停水,而橋仔村也因邊坡坍塌衝擊住戶房舍受損,道路阻斷,珠螺村發生淹水及沙石淤積問題。氣象專家吳德榮9日表示,自7月下旬「烟花」颱風北上,行星尺度的西南季風即向北調整至台灣附近,已持續超過半個月,期間豪雨頻繁發生,累積的總雨量遠超過2千毫米,不但各水庫幾乎滿庫,甚至還必須以洩洪的手段來調節水位,幸好未來一週太平洋高壓逐漸增強,西南季風減弱,但低層水氣多,大氣仍不穩定,仍應注意小範圍強對流、伴隨的「劇烈天氣」如雷擊、強風、瞬間強降雨等。

連勝文確定不參選國民黨主席 將支持理念相近者

(圖/翻攝自朱立倫臉書) 〔本報綜合報導〕國民黨智庫副董事長連勝文5日表示,考量到父親連戰的身體狀況,他正式宣布不參與國民黨主席選舉;為了讓國民黨在2022年關鍵一役中勝選,他可以去支持理念比較相近、做事方法也比較正確的黨內同志。國民黨主席將於9月25日進行改選,現任黨主席江啟臣、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前彰化縣長卓伯源、台酒公司前董事長韋伯韜、前任黨主席朱立倫都已正式表態投入黨魁之爭,而外界看好參選的連勝文5日透過臉書發文表示,考量到父親連戰的身體狀況,他正式宣布不參與國民黨主席選舉。連勝文指出,新冠病毒對長輩及身體患有重大疾病者的威脅極大,他若持續競選活動,若在過程中不幸染疫,再進一步傳染給家中的長輩,這將是他一生都無法承受的災難,一輩子也無法原諒自己。連勝文說,在他心目中,父親的身影就如同巨人一般,然而當父親於5月因身體不適住院時,他看到父親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才真正意識到,父親的年紀真的大了,尤其是當父親手上打著點滴,發著近40度的高燒,看到他時卻依然用虛弱的口氣,關心他基層拜訪的情況,剎那間內心真是百感交集,「所以各位支持我的好朋友,請原諒我,於私方面,我有我無法持續黨主席競選活動的苦衷」。於公方面,連勝文表示,近期民調顯示國民黨的支持度只維持在20%左右,國民黨籍縣市首長的平均支持度卻超過3成,若這種趨勢一旦成形,未來國民黨籍縣市首長只會更與黨中央保持距離,以免黨中央變成拖油瓶,這會變成一種惡性循環;在明年選舉當中,黨中央不但無法幫助本黨各地的候選人,甚至連募集資源都有困難,大家自尋生路的結果,這個黨只會變得更糟。連勝文強調,沒有2022,就沒有2024,為了讓國民黨在2022年地方選舉關鍵一役中勝選,他可以去支持與他理念比較相近、做事方法也比較正確的黨內同志,以小我的忍讓,去成就大我的成功。就在連勝文宣布不參與黨主席選舉前,已表態參選的朱立倫透過臉書放上兩人一同觀看奧運賽事的畫面,外界解讀「連朱合作」態勢明顯;而連勝文已經不只一次公開批評江啟臣領導有問題,知情人士透露,未來要看到連、朱同台的機會並不難,若兩人確定結盟,將對江啟臣造成壓力。

太魯閣號事故調查報告出爐 罹難者家屬籲找出結構性問題

(圖/本報資料照) 〔本報綜合報導〕交通部18日公布「408次太魯閣號事故行政調查報告」,指台鐵有5項未落實管理的疏失,懲處最高層級至台鐵副局長;罹難者家屬痛心呼籲,司法機關應對台鐵深入調查,以釐清這起事故顯現的結構性問題。台鐵408次太魯閣號列車4月2日於花蓮清水隧道發生出軌重大意外,造成49人死亡、超過200人受傷。外界質疑,交通部行政調查報告已於5月21日完成,但為何遲遲不公布?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本來要等運安會8月提出完整的事故調查報告再一起公布,但因為日前有立委要求公開,因此交通部18日先行公布。根據調查報告,台鐵5項未落實管理及疏失相關事項,包括「施工計畫與各項文件審核與核定有疏漏」、「主辦單位督導工程不周」、「工地人員管理有疏漏」、「工地人員缺乏行車安全教育訓練」、「工地防護不周全」。而太魯閣號事故雖主要是廠商違規施工並不慎造成車輛翻落,台鐵仍有監督不周問題,台鐵考成會5月26日決議懲處台鐵局副局長朱來順等12人。對此,由13位罹難者家屬成立的自救團體「太魯閣的眼淚」表示,交通部、台鐵隱瞞調查報告存在之事實,不斷漠視家屬的權益,連知道真相的權利都沒有,更質疑監造單位「聯合大地」竟共同參與行政調查過程,難道不是球員兼裁判?「太魯閣的眼淚」呼籲,司法機關應對台鐵嚴加深入調查,釐清這起事故顯現出的結構性問題,唯有如此,才有真相,才不枉家人的犧牲;此外,台鐵應重新提出和解書,和解協議內容必須重新協調。罹難者家屬重申,太魯閣事件意外不是李義祥一個人的責任,而是台鐵、交通部等相關單位,種種行政怠惰、官官相護造成的重大悲劇!

民進黨執政 失業率創7年半新高

〔本報專題報導〕台灣5月本土疫情爆發,除狂飆的確診數字讓醫療公衛量能備受考驗,全國三級警戒迫使不少店家紛紛關門倒閉、失業人口數大幅攀升,疫情重創國內就業市場,讓許多民眾苦不堪言。5月失業率創7年半新高行政院主計總處原訂每月25日公布最新失業率統計,但5月失業率卻延後至7月6日才公布,一度引發勞工團體質疑違法。對此,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說明,因應全國三級警戒起始日期5月19日落在調查區間,為了更貼近疫情影響勞動市場現況,因此將調查資料標準周延後至5月23日至29日,於7月6日召開「2021年5月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線上記者會。主計總處指出,5月失業率驟升至4.11%,較4月顯著上升0.47個百分點,不僅來到蔡政府執政以來高點,也創下7年半新高,為102年12月以來最高;而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為4.15%,較4月上升0.44個百分點,也是102年10月以來最高,換句話說,失業率回到7年半前的水準。就業人數創43年來最大減幅據統計,5月就業人數1,139.8萬人,較4月減少12.6萬人、1.09%,更創下民國67年調查開辦以來的同期最大減幅。其中,住宿餐飲業就業人數較4月減少3.2萬人為最多、批發零售業亦減少2.4萬人,營建工程業減少2萬人、教育業減少1.2萬人。5月就業人數較4月減少12.6萬人,轉變為「失業者」及「非勞動力人數」兩大族群。主計總處指出,5月失業人數達48.9萬人,較4月增加5.4萬人、高達12.35%,與去年同月比較,失業人數增加3,000人。陳惠欣分析,48.9萬人主要為有工作而未做,且無工作報酬之型態,屬於暫時性失業;這群人等待工作場所恢復營業,像是夜市攤商,就能陸續回到就業市場。至於為何會出現就業人數減少12.6萬人、失業人數增加5.4萬人的落差?陳惠欣解釋,就業減少的人數中,若想繼續找工作,就統計歸類為「失業者」;但有些人選擇乾脆退離勞動市場,成為「非勞動力人數」,重返學生、家庭主婦等角色。5月非勞動力人數總計832.2萬人,較4月增加6.2萬人、0.75%。低工時就業人數暴增60萬人除了就業人數大幅減少,每周工時低於35小時的就業人數高達79.2萬人,比4月暴增60.3萬人,亦創下108年1月開始調查這項數據以來最多。陳惠欣指出,這群人包括受僱的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勞工、也包括部分工時、自營攤商、無一定雇主的工作者,主要都是受到疫情影響導致周工時減少。6月失業率恐再攀升 政府如何挽救經濟頹勢?陳惠欣指出,以往適逢6月畢業生求職季,失業率較5月相比會再攀升,今年多了疫情衝擊,接下來勞動市場的就業、失業仍將受到疫情因素影響,要持續關注政府相關補助措施、企業營運用人情形,才能對總體情勢做出進一步研析。此外,為防範就業市場萎縮與失衡,勞動部表示,將自7月12日起再度啟用「安穩僱用計畫2.0」,透過鼓勵雇主僱用及勞工就業獎勵雙管齊下的做法,促進勞雇雙方儘速媒合及協助勞工就業。

台灣與疫情前的「正常生活」距離有多遠?

〔本報專題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自2020年初爆發至今,儘管變種病毒仍持續蔓延,基於一年多的防疫經驗與疫苗高接種率,全球多國正迎向「後疫情時代」,疫情壟罩下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劇變,因此如何回復疫情前的「正常生活」,為全民所關注。反觀台灣,在去年全球疫情大流行時宛若平行世界,直至今年5月進入三級警戒至今,解封之日還是未知數。究竟,我們與疫情前的「正常生活」距離有多遠?《彭博》:台灣「防疫韌性」第44名全球最大財經資訊公司《彭博》自去年起製作「全球防疫韌性排名」(Covid Resilience Ranking),針對53個規模超過兩千億美元的經濟體,以「疫苗接種率」、「封鎖嚴重性」、「航班載客力」及「開放接種疫苗旅客的自由度」四項指標進行評比,每月底公布最新結果。台灣自今年5月爆發本土疫情後,由原先全球前5名退至第15名,6月28日公布的最新排名中,台灣在整體評比退居第44位,「航班載客力」更淪為墊底。《彭博》強調,過去對抗疫情最重要的指標,是控制新增確診數和死亡數,避免醫療系統不會崩潰,但現在改變評分方式,「是否能恢復疫情爆發前的生活,這樣的能力更為重要」。《經濟學人》:台灣「正常指數」倒數第2英國新聞周報《經濟學人》每周更新彙整「正常指數」(normalcy index),追蹤群眾行為因疫情所產生的變化,觀察對象針對全球五十大經濟體,總計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90%,人口數占76%。「正常指數」以疫情前的活動量為100作計算基準,分三大領域、八項指標進行評比,而五十大經濟體總體評量則是根據各國成績、經人口數加權平均後的數值。全球「正常指數」在2020年3月驟降,當時許多國家因應疫情爆發急遽升溫,採行了封鎖政策;2020年4月,正常指數只剩35,爾後才逐漸回升。《經濟學人》6月30日公布最新分析,全球「正常指數」目前達到66,而台灣「正常指數」43.7,在50大經濟體中排名倒數第2,僅高於馬來西亞。台灣「運輸及旅遊」低於總體平均「正常指數」分類三大領域中,第一大類為「運輸及旅遊」,細項指標包括大城市中的大眾運輸用量、城市中交通壅塞的程度、以及國際與國內航班數;第二大類為「休閒娛樂」,細項指標包括民眾花多少時間出門活動、電影院票房收入、以及專業運動賽事觀賽人數;第三大類則為「零售與工作」,細項指標包括實體商店客流量、辦公室用量。《經濟學人》分析指出,在「運輸及旅遊」方面,近期各國大眾運輸用量都強力復甦,交通也變得壅塞;雖飛航仍大多受各國政府限制,但台灣持續加強人員流通管制措施下,在航班、大眾運輸、及道路運輸三項指標的成績,皆不如五十國平均。在「休閒娛樂」方面,去年4月各國警戒最為嚴格的時期,電影院、運動館等場所被迫關門,民眾活動量一片死寂,現在雖然緩步復甦,但電影院的人潮恐怕永遠無法回到從前;而還未解除三級警戒狀態的台灣,目前正身處於去年多國的防疫歷史中。在「零售與工作」方面,多數民眾居家辦公、分流上班,減少出門採買可能接觸的風險,Zoom雲端視訊會議、亞馬遜無人機宅配等成為疫情期間新生活模式。大部分白領員工期待日後進辦公室的時數可以維持彈性,辦公室用量可能永遠無法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台灣要回歸「正常」仍須努力疫情時代下,全球面臨嚴峻考驗、無一倖免,政經活動被迫停擺、勞動市場失業、貧富差距加大、新常態的出現,人們原有的「正常生活」被迫改變,最卑劣和最良善的人性都在此刻表露無遺,英國文豪狄更斯《雙城記》開卷語「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彷彿為疫情時代下了最佳註解。然而,疫情不僅反應人性,也考驗政府對於緊急事態的應變能力,《彭博》與《經濟學人》對台灣祭出的警訊,說明目前要回復疫情前的「正常生活」,台灣仍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