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話題

大法官人選疑「綠友友」 國民黨:人民還會相信司法嗎?

〔本報綜合報導〕蔡英文近日提出4名大法官人選,包括監察院祕書長朱富美、最高法院刑事庭審判長蔡彩貞、台大法律學院教授陳忠五及民間司改會出身的律師尤伯祥,名單一出爐就引發議論,其中尤伯祥曾涉教唆串證,提名只因曾是太陽花學運的辯護律師;朱富美則是檢察總長邢泰釗的太太。國民黨痛批,蔡政府如此酬庸、看顏色、看意識形態提名大法官,人民還會相信司法嗎?現任大法官15人,其中104年10月1日就任的4位大法官,均於今年9月30日任期屆滿。對此,蔡英文3月核定成立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並公開接受各界推(自)薦。蔡英文5月30日公布4位大法官提名人,分別是最高法院刑事庭審判長蔡彩貞、監察院秘書長朱富美、台大法律學院教授陳忠五,與民間司改會出身的律師尤伯祥,31日下午已送至立法院,咨請立法院行使同意權。但此次大法官提名人引發爭議,民進黨立委蘇治芬轉貼20年前在前雲林縣長張榮味涉及林內焚化爐貪汙案件中,負責審理的審判長康樹正的文章,內容節錄部分判決書內容;蘇治芬也稱「尤伯祥律師被提名為大法官,令人震驚。雲林焚化爐案,他教唆證人偽證。」另外,平時勇於提出司改建言的高檢署主任檢察官陳宏達,也在臉書轉貼尤伯祥的報導,他語意深長的表示「每個受提名人都應該隨時照照鏡子,檢視自己的專業品德、言行舉止是否足以擔任大法官。」令人質疑的還有朱富美,是檢察總長邢泰釗的太太。而陳忠五曾質疑馬英九服貿協議,以及在台大選出管中閔擔任台大校長後,發聲明要求台大必須重選。因此,國民黨痛批,因為政治正確,陳忠五、尤伯祥等人才會受到蔡英文青睞。國民黨指出,這4位提名人都是「綠友友」,民進黨現在不只行政、立法權通吃,還想拿下司法權,若大法官成為民進黨黨意的傀儡,如何期待之後的釋憲案能夠公平公正?提名人選全看顏色,如此酬庸,人民還會相信司法嗎?

台灣周邊海域抽砂行為嚴重影響海洋生態

■記者游宏琦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域受抽影響抽砂影響研討會」於5月31日下午接續針對抽砂對海洋環境影響及法律層面進行第二、三場次討論,出席專家學者與有關機關嚴重關切問題之危害,並與在場參加者交換有關解決對策等意見。第二場次之重點在「生態環境面」,由中央研究院鄭明修研究員提出專題報告,強調位於澎湖七美西南方約30浬的台灣淺灘,其海底珊瑚礁生態現在面臨最大的危機就是違法抽取海砂,並向對岸呼籲;希望中國能約束違法抽砂行為等四項建議。台灣大學袁孝維教授接續表示:「中國抽砂船於馬祖海域的作業干擾常造成鳥類驚飛,燕鷗棄蛋情形屢見不鮮,已對國際自然保育聯盟評估「極危」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的保育工作造成影響,疾呼對岸應積極遏止抽砂,才能有效防止情形再惡化。」針對上述學者所提意見,內政部、農委會漁業署、海委會國家海洋研究院及海洋保育署也分別提出111年至今在馬祖海域的調查成果,顯示抽砂行為對於該海域之海底地形、底棲及浮游生物、燕鷗保育等確實造成嚴重的衝擊,其中,國家海洋研究院院長陳建宏更建議,抽砂對生態的影響應持續揭露給國際社會,以對中國施加更大的壓力。 鄭明修研究員說明抽砂活動對於台灣攤之影響。(海洋委員會提供) 另第三場次則討論「法律」及實際執法層面,日本早稻田大學,瀨田真准教授以國際海洋法視角提出「北京政府沒有參與嗎?」、「抽砂行為僅係為了私人商業利業?」等問題供現場參與者思考,並指出國內外多位學者認為抽砂行為涉及灰色地帶「手段」及「策略」之評論,並推論中國潛存擴張管轄的圖謀;馬來亞大學Su Wai Mon高級講師亦認為,不論是在國家或國際層次,在開發自然資源的同時,要有限度,國家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生物多樣性公約(BBNJ)的規範下,任何國家於開發行為的同時,要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以避免對生物多樣性產生危害。中華電信張錫煌協理接續說明,2014年建設的海纜,過去6年都沒有任何障礙,直到抽砂船作業後,每年都有發生海纜斷裂情況,影響離島居民通訊權益,並付出巨額修復費用;台灣國際法學院洪偉勝秘書長表示,單純抽砂是環境問題,但損壞海纜則為國安議題,由於確保基礎建設及找出替代方案深受國際社會重視,建議我國可汲取歐美國家有關經驗。長期關注違法抽砂議題的監察委員田秋堇也在綜合座談表示,經過政府修正《土石採取法及》及《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提高罰則與海巡署加強查緝後,連江縣政府已認為當地海域違法抽砂情形有相當改善,惟抽砂船扣押後之拍賣非常困難,船舶去化也曠日廢時,建議行政機關可研議更好的處置對策。主持研討會綜合座談的海洋大學饒院長瑞正提出整體總結,本日研討會從三個面向探討抽砂議題,面向完整、成果豐碩,期望政府相關機關根據今天與會專家的建議,採取更為適當的法律建構及落實執行方案,並持續推動我國海域受抽砂影響之研究調查;111年於馬祖海域調查迄今,已有豐富證據顯示抽砂對我海域之損害,期望經此專案調查成果可以作為民事賠償責任之證據。 國家海洋研究院,進行海底地形調查台灣周邊海域抽砂行為。(海洋研究院提供) 本次會議在海洋委員會與海洋大學共同邀請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充分討論及現場參加者積極提出意見後,是國內首次以抽砂對海域影響舉辦的國際研討會,從多重面向商討解決對策,並共同疾呼中國必須積極遏止抽砂活動,才能實踐國際社會應有之責任及確保海洋生態多元與資源永續。

【如視我聞】大陸人民在台灣不享有或負擔國民的權利義務

■ 理應 行政院發函通令各部會,中國大陸人民不具中華民國國籍、非屬中華民國國民,不享有或負擔中華民國國民的權利義務,「大陸地區人民亦為中華民國人民」等相關函釋,即日起應停止適用或不再援用。中國籍錢姓男子民國107年來台單車環島,行經高雄路竹區遭路燈電死,其家屬提出國賠,法院一、二審判高雄市政府需賠463萬元;法院今年2月指出,判決是經函詢國賠法主管機關法務部及陸委會,獲函覆「中國大陸人民也是中華民國人民」,適用國賠法,所以據此依法賠償。中國男子遭路燈電死判國賠463萬,法院判決中國人民也是中華民國人民,但陸委會卻指稱中國大陸人民非為中華民國國民。此判決引發社會關注,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發函通令各部會指出,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2條僅以設戶籍地定義台灣人民與中國大陸人民,但自條例施行以來,部分機關曾以解釋函令認定中國大陸人民亦屬中華民國國民(或人民),或賦予中國大陸人民等同於中華民國國民的權利義務。政院指出,兩岸條例公布施行迄今已逾30年,兩岸互不隸屬為兩岸現況和既存事實,中國大陸人民與中華民國國民也明顯有別。為了分辨兩岸國民差別,政院舉例,民國89年國籍法修法已將定義國籍的用詞由「中國人」修正為「中華民國國民」;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條第1款也規定,中華民國國民是指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居住台灣地區設有戶籍國民或台灣地區無戶籍國民,已明確律定中華民國國民的範圍。政院說,中國大陸人民不具中華民國國籍、非屬中華民國國民,自不享有或負擔中華民國國民的權利義務。政院強調,兩岸條例並未規範關於國籍的取得或國民身分的認定,因此應適用其他有關法律的論斷,而不宜逕以函釋替代,相關做法不合時宜,也容有未妥。政院表示,「大陸地區人民亦為中華民國人民」相關解釋函令已經由大陸委員會會同相關機關完成檢討,應自即日起停止適用或不再援用;其他機關也應就業管部分,儘速完成既有函釋盤點,停止適用或不再援用相關函釋,並儘速完成相關法制程序。政院強調,凡涉及中國大陸人民的權利義務事項,應以法律,或法律明確授權的命令明定。各機關未來遇有法令制定或修正時,也應併同檢視涉及中國大陸人民權利義務的規範。民進黨立委鄭運鵬也在臉書指出,未來若法官還有類似的引用及判決,就是法官個人意識形態問題、就是錯誤的判決,必須接受民眾的批判,司法院也須進行教育訓練、統一解釋。根據資訊,行政院發函通令各部會停止適用或不再援用「中國大陸人民也是中華民國人民」相關函釋,並強調中國大陸人民不具中華民國國籍,非屬中華民國國民,因此不享有或負擔中華民國國民的權利義務。這項宣布可能意味著政府對待中國大陸人民的身份和權益進行了重新定義,並強調了兩岸國民的差異。此舉可能對涉及中國大陸人民的相關事項產生影響,例如國賠案件中的賠償問題。每個人對於這個宣布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可能認為這是必要的措施,以強調兩岸國民身份的區分,並確保中華民國國民的權益。然而,也有人可能對此表示擔憂,擔心這種做法可能引發更多的爭議和分歧。最重要的是,這項宣布反映了政府在處理兩岸關係和國民身份議題時的立場和政策調整。相關的法律和法規可能會根據這一宣布進行調整或修正。這項命令可能對民進黨的信任度產生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對那些關注兩岸議題和民眾對待中國大陸人民權益的選民而言。這是因為這項命令改變了先前的解釋函令,針對中國大陸人民的身份和權益做了重新定義,引發了相關的社會關注和爭議。對於一些民進黨的支持者來說,這項命令可能被視為政府努力維護中華民國國民身份的一種表現,並且可能受到一定的支持。然而,其他人可能對這項命令表示擔憂,擔心它可能被解讀為一種歧視或對中國大陸人民的不公平對待,進而影響到民進黨的信任度。信任度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政府的政策執行、公眾對待人權和平等的價值觀等。因此,這項命令可能在某些人中引起對民進黨的質疑或不滿,但對於其他人可能沒有太大的影響。最終,信任度的變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取決於政府的整體表現和公眾對其政策的評估。國民黨發言人歐陽龍表示,政院的通令是「政治操作」,是為了轉移民進黨執政的失敗,並且挑釁兩岸關係,造成台灣安全的危機。國民黨台北市長蔣萬安說,政院的通令是「違法」的,因為沒有經過立法院的審議和同意,也沒有經過司法院的解釋,是「濫用行政權」。國民黨立委林德福則認為,政院的通令是「無效」的,因為它與憲法第3條和國籍法第2條相牴觸,也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2條相抵觸。

【社論】「郭柯合」可能是戰勝賴清德的唯一方法

目前根據提供的資訊,我們可以得出郭台銘的未來動向尚未確定。儘管國民黨已經結束徵召,但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仍在積極行動。據瞭解,他邀請彰化縣議長謝典林和屏東縣議長周典論在信義區的家中會面,討論未來的方向。媒體人士持續勸說郭台銘獨立參選,但也有藍營人士建議他先以輔選挺郭立委為優先。因此,郭台銘將在未來幾天的討論中決定他未來的方向。在國民黨正式徵召新北市長侯友宜參選2024後,郭台銘的團隊就開始發佈郭與黨主席朱立倫會面的消息。有各種地方派系對郭台銘抱有期待,而郭本人也相信自己可能被徵召。原計劃於20日舉行的大團結造勢活動因郭遠赴日本而破局。郭台銘在21日晚回國後仍在積極行動。據瞭解,原計劃郭台銘與謝典林等人的會面安排在22日進行,但由於一些原因推遲到23日下午四點,在郭台銘信義區的住所中進行。媒體人士不斷勸說郭台銘獨立參選,但也有藍營人士建議他先以輔選挺郭立委為優先。因此,郭台銘的未來動向尚未確定,下午的討論可能會決定他接下來的方向。郭台銘與柯文哲合作的機會目前仍然存在,但具體的合作可能性需要考慮多個因素。以下是一些可能影響郭台銘與柯文哲合作的因素:首先,政治立場和政策觀點:郭台銘和柯文哲在政治立場和政策觀點上可能存在差異。他們可能在一些問題上意見相左,這可能會影響他們是否能夠建立合作關係。其次,選舉策略:郭台銘和柯文哲都是具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他們在選舉中的策略和目標可能有所不同。合作的可能性將取決於他們是否能夠在選舉目標和策略上達成共識。第三,黨派歸屬和支持基礎:郭台銘是鴻海集團創辦人,目前沒有黨派歸屬,而柯文哲則曾經是臺北市長並參與了台灣民眾黨的組建。他們各自的支持基礎和政治背景也會對合作產生影響。儘管存在一些挑戰和差異,如果郭台銘和柯文哲能夠找到共同的利益點和目標,並願意在一些重要問題上達成共識,他們合作的機會仍然存在。然而,具體的合作形式和可能性需要根據雙方的實際行動和進一步的政治發展來確定。郭台銘與柯文哲合作勝選的機率,可能由以下因素影響:一是政治氛圍和民意:選民對於郭台銘和柯文哲的認可度和支持度將直接影響他們合作的勝選機率。政治氛圍和民意可能會隨著時間推移和不同的政治事件而變化。二是選民的認同和期望:選民對於郭台銘和柯文哲的政治理念、領導能力和政策主張的認同程度也會影響他們合作的勝選機率。選民對於兩位候選人合作的期望和期待也是重要的因素。三是競選策略和組織能力:郭台銘和柯文哲的競選策略、團隊組織和資源調配能力將對勝選機率產生影響。他們能否有效地組織和動員支持者,以及在選民中建立廣泛的共識和認同,將對合作的成功與否起到重要作用。四是政治合作的可行性:郭台銘和柯文哲之間的政治合作的可行性和具體形式也會影響勝選機率。他們是否能夠在政策議程、政治目標和權力分享等關鍵問題上達成共識,並能夠協調好各自的支持基礎和利益關係,將決定合作的成效。需要強調的是,政治選舉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勝選機率的評估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無法進行準確的預測。只有在實際的選舉過程中,通過選民的投票結果才能最終確定候選人的勝敗。如果郭台銘和柯文哲沒有合作,而選擇獨立競選,他們的勝選機率將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候選人的競選平臺和政策主張對選民的吸引力和支持度至關重要。他們能否提出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方案,回應選民的需求和關切,將直接影響他們的勝選機率。再者,候選人的支援基礎和選民動員能力對於勝選至關重要。他們需要能夠吸引到足夠數量和廣泛性的支持者,並能夠有效地動員選民參與選舉活動,包括投票和宣傳等方面。另外,競選資源和組織能力是決定勝選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候選人需要有足夠的財力和人力資源,能夠有效地組織團隊和開展選舉活動,包括廣告宣傳、造勢活動等。最後,政治氛圍和對手競爭也會影響獨立候選人的勝選機率。如果其他候選人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廣泛的支持,獨立候選人的勝選機會可能會受到壓制。需要強調的是,具體的勝選機率需要在實際的選舉過程中,通過選民的投票結果才能最終確定。政治選舉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預測勝選機率是複雜而困難的。因此,以上提到的因素只是一些可能影響勝選機率的因素,具體的情況仍需根據選舉活動的發展和選民的選擇來確定。國民黨沒有提名郭台銘作為候選人,作為國民黨未獲提名的候選人,郭台銘將失去黨內正式的支持。這意味著他無法以黨派身份爭取黨內資源、組織和人力支援,可能會面臨來自黨內的競爭。國民黨作為主要政黨擁有一定的組織和資源優勢,包括黨務支持、財務援助和廣泛的黨員網路。郭台銘沒有國民黨的提名,他將面臨更大的挑戰來組建自己的競選團隊,並且可能缺乏黨派的廣泛支持。國民黨作為政治黨派的認可度和影響力會對候選人的選民支持產生影響。郭台銘沒有國民黨的提名,他可能面臨來自一些支持國民黨的選民的質疑和不認可,這可能會影響他在選民中的競選形象和支持度。郭台銘將需要重新評估和調整他的競選策略。沒有國民黨提名的情況下,他可能需要尋求其他政黨或獨立選民的支持,並制定相應的競選策略來爭取選民的支持和信任。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一些可能的後果,具體情況取決於郭台銘本人的決策和行動。在政治競選中,候選人可以根據形勢和資源進行調整和適應,以爭取選民的支持。目前依照民調的結果,民進黨還是領先國民黨與民眾黨,若國民黨與民眾黨沒有採取合作的態勢,那民進黨就穩操勝券。因此,「郭柯合」應是戰勝民進黨唯一的方法了。

台電四接環評6/2續審 環團質疑環保署淪經濟部打手

〔本報綜合報導〕台電協和電廠規劃更新改建第4座天然氣接收站(簡稱四接案),環評初審在本月25日召開,但因環團人士衝進會議室抗議,環評會決議散會擇期審議,環保署火速排定6月2日再審。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質疑,所有瑕疵環保署沒有要求台電補正、修正就火速再開會,呼籲環保署別淪落為經濟部的打手、台電的遮羞布。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指出,環保署此舉完全是「程序違法未解決,違法環評又續開」,直接排擠掉原定6月2日下午2點召開的其他環評審查案,顯然不打算要求台電說明四接東移方案違背環評法、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及海岸管理法的行為。環保署護航已經從裁判變成球員,企圖在2024大選白熱化前清理戰場,將四接填海造地案強渡關山,行政「強暴」基隆市民、海洋生態與百年基隆港。行動小組認為,目前爭議在於,四接東移方案並沒有被指認為可能的填築區,海域調查樣站也非考量東移方案而訂定,因此東移方案沒有依環評法規定有過範疇界定的程序。行動小組呼籲,環保署確實要求台電完成法定調查程序,不要強推七月即將卸任的環評委員「審查違法的環評資料」,讓環評會議寫下更加黑暗的一頁;依照二階第一次範疇界定會議時的環評委員討論意見,需在填築區內設置調查樣站並進行調查;有關四接對基隆港營運影響,各界仍諸多疑慮,應重做試驗;台電提出的《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初稿》東移方案非過去的方案範疇,直接召開延續會議已經違法,要求環保署退回此次環境影響評估資料,請台電依法重跑環評程序,不要讓環評委員違法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