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話題

統一祖國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使命

圖為本文作者秦廣澤 2023年3月13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民族復興的題中之義。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夕,我國自主研發的東風41型和東風17型兩枚導彈在北京展覽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中展出,引起全世界輿論關注。這是中國共產黨為解決台灣問題,向世界展示完成統一祖國歷史使命的決心、信心和能力。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就確立了爭取台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統一祖國的歷史使命,並為此而鬥爭。抗戰勝利後,台灣回到祖國懷抱。解放戰爭,國民黨退守台灣,由此衍生「台灣問題」。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依然為解決台灣問題不懈努力。1955年,中共中央公開提出「爭取和平解放台灣」;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出祖國和平統一方針;1985年3月,六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式確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報告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報告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一百餘年來,中國共產黨肩負統一祖國的歷史使命,不斷推動兩岸關係與時俱進,取得了重大成果。例如,兩岸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交流合作日益廣泛和密切;兩岸雙方達成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開啟協商談判和黨際交流,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使兩岸政治互動達到新高度;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格局不斷鞏固;對「台獨」分裂勢力各種謀「獨」行徑的堅決鬥爭取得一系列重大勝利。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來的這10年,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兩岸關係發展大勢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就兩岸關係和台灣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和新主張。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岸一家親」、推動「兩岸融合發展」「應通盡通」、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等理念,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誓「六個任何」,展現大陸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2019年1月2日,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以兩個「無法改變」和兩個「無法阻擋」,昭示祖國必然也必須統一的歷史大勢。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我們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我們必須堅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堅決粉碎「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圖謀。我國在北京展覽館展出洲際彈道導彈東風41型和高超音速導彈東風17型,意在展示中國共產黨在完成祖國統一的歷史使命時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解決台灣問題。毋庸置疑,這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廣大台灣同胞。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2023年3月13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民族復興的題中之義。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積極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裂活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如今,祖國大陸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有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扎實推進祖國統一進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二十大報告中所說的那樣,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作者:秦廣澤)

和平統一是兩岸共同利益

為什麼說海峽兩岸命運與共呢?打開地圖看看,台灣離大陸太近了,不僅近,大陸海岸線東西延展,台灣就在大陸環抱裡。地理上而言,台灣位於中國海洋大陸架上,地理上就是大陸的一部分。台灣東邊是一條深深的海溝,如果把台灣再往東挪一挪,那就會陷入海溝沒頂了。遠在三國時代,東吳國就管轄台灣,稱為夷州。如今生活在台灣的人,絕大部分都是漢人,講普通話、閩南話和客家話。文字也是漢字,文化也是儒家文化。由於地理和文化的統一,海峽兩岸是事實上的統一市場,台灣流行的歌曲大陸也流行,台灣流行的時尚大陸也流行,台灣流行的飲食大陸也流行,同文同種,氣味相投。所以,大陸是台灣最大的經濟夥伴。相比之下,美國只是台灣第二大交易夥伴,貿易額僅有大陸的貿易額的一半。所以,與大陸割裂,台灣的經濟會非常困難,人民生活水準會大打折扣。台灣能讓台灣歌曲和飲食在歐美流行嗎?那不是台灣的自然的市場。台灣銷往美國的商品,大多數賣給那裡的唐人街。所以,就台灣利益而言,和平統一是最大的經濟利益。從中華民族的利益而言,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出百年屈辱最後一步。甲午海戰中國戰敗,日本佔據了台灣為殖民地。這是中華民族的屈辱。二戰日本戰敗,台灣回歸中國,是抗日戰爭無數民族英雄鮮血換回來的成果。然而,冷戰爆發伊始,美國第七艦隊就駐紮到了台灣,維持了台海武裝割據的狀態。美日鼓動台獨運動,是百年屈辱列強壓迫中華民族的延續。所以,統一台灣事關中華民族尊嚴。台灣不統一,就談不上走出百年屈辱。中國福建信媽祖,台灣也信媽祖。中國大陸信觀音菩薩,台灣也信觀音菩薩,中國大陸尊孔,台灣也尊孔。統一是兩岸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什麼是美國在台灣的利益呢,美國在台灣的利益就是不沉的航空母艦,就是壓制中華民族不允許中華民族復興的地緣政治戰略利益。日本要分裂台灣,是不甘心二戰後把台灣歸還中國。美國要分裂台灣,是不甘心中國擺脫了美國控制。 二戰後的格局,按照雅爾達協議,中國就和歐洲一樣,屬於美國主導的地區。在羅斯福的藍圖裡,中國就應該和法國一樣,共產黨放棄武裝變成多黨制下的一黨,只能在議會裡爭取幾個席位。但中國和法國不同。美國有諾曼地登陸佔領法國驅逐德軍,美國沒有軍隊進入中國抗日戰場,抗日戰爭中國共產黨在敵後根據地不斷壯大,那不是法國遊擊隊能望其項背的。日本投降的時候,前線作戰的都是八路軍,日軍找不到國軍受降,只能讓八路軍受降。美國開動飛機和機械化運輸把國軍運到大城市去接收日本投降。是為了國軍嗎?不是,是為了美國在華利益。冷戰初美國就開始幫助蔣介石反攻大陸,天天派U-2偵察機到大陸上空。朝鮮戰爭把戰火推到鴨綠江邊飛機轟炸丹東,是為了台灣反攻大陸嗎?不是,是為了美國在華利益。越南戰爭也是美國根據“多米諾骨牌”理論的遏制中國的地緣政治,支援越戰的美軍基地就在台灣。台灣從1949年開始就是美國的一個棋子。如今一些台獨勢力幻想美國保護台灣,保護得了嗎?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最失敗的兩場戰爭,以歷史經驗,美國有能力保護台灣嗎?美國有什麼理由要保護台灣利益?這不符合地緣政治強權政治的邏輯。如果美國是為了台灣的利益,就應該支持兩岸統一,讓兩岸和平繁榮。台灣人民的福祉不是美國霸權利益,阻礙中華民族復興才是美國霸權利益。不要以為美國有個什麼《台灣關係法》,美國就有保護台獨的義務,那是做夢。美國佔領阿富汗20年,說撤就撤。基地組織本來就是美國在阿富汗抗蘇的盟友,本來就是美國中情局一手培養起來的。後來為什麼基地組織就發動了911襲擊呢?蘇聯解體了,兔死狗烹,基地沒有用了,被美國拋棄了。如果不是美國盟友,基地組織人員能那麼順利在美國境內接受駕駛訓練嗎?911襲擊者都是美國簽發的簽證讓他們入境美國學習飛機駕駛技術的。如果不是被美國拋棄,基地組織犯得著使出911的狠手嗎?《台灣關係法》和上海聯合公告是相矛盾的,美國今天想用《台灣關係法》那一定不是為了保護台灣人的利益,一定是為了美國霸權利益。明天不用《台灣關係法》,用中美三個公告,也是為了美國利益,可以把台灣拋在一邊。中美三個聯合公告以後,台灣的聯合國席位就沒有了,長點記性吧,美國為了地緣政治利益拋棄盟友的做法少嗎?借助外部勢力搞台獨的人,是民族敗類,是歷史罪人。歷史上借助外部勢力的戰爭往往是引狼入室。近的就是吳三桂引滿軍入關打李自成,結果是滿族入主中原近270年。五代十國的時候,石敬瑭借助契丹的勢力擊敗了後唐,建立了後晉,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致使中原喪失了燕山屏障,使得後來金元長驅直入南下滅了宋朝。如果台灣獨立,列強在台灣佈置導彈,威脅大陸,那中國是無論如何不能容忍的事情。俄羅斯不能容忍烏克蘭加入北約就是這個原因。所以,統一台灣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台獨其實就是為美國壓制中華民族復興火中取栗。 台獨理論之一,就是美國鼓吹的民主制度。說台灣不能被專制中國統治,被專制中國統治台灣人就沒有自由了。這是謊言。現在大陸人到世界旅遊,都巴黎香榭麗舍大街購買奢侈品,然後還回大陸,是不自由嗎?這種台獨理論,把台灣資本主義與大陸社會主義對立起來。但海峽兩岸都是中國人,為什麼為了西方兩種意識形態對立起來呢。共產主義理論是西方理論,資產階級民主也是西方理論。這兩種理論在西方是對立意識形態,在中國則不是。西方資產階級民主在中國儒化了,儒化成孫中山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共產主義在中國儒化了,儒化成毛澤東思想。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的繼承者傳承人。孫中山講天下為公,繼承了儒家大同理想。習近平講人類命運共同體,也繼承了儒家大同思想。可見,兩岸意識形態不是對立的,兩岸意識形態是中華文明吸收西方文明的兩個流派分支,本質是不對立的,是可以統一到儒家大同意識形態裡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兩個結合的結果,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和與華夏文化相結合的結果。海峽兩岸統一,是華夏文明的統一,是儒家大同理念的統一。蘇聯解體東歐巨變,是前蘇聯和東歐接受了西方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結果,自蘇東巨變以後前蘇聯和東歐發生了四場戰爭,科索沃戰爭,格魯吉亞戰爭,亞美尼亞戰爭,和烏克蘭戰爭。接受西方意識形態是很危險的事情。前南斯拉夫被戰爭分裂成六個國家。如果台灣真正獨立了,真正的是自己做主了,擺脫了美國的控制了,美國就一定會在台灣發動顏色革命,像把南斯拉夫分裂成六個國家一樣,把台灣分為中華民國和台灣共和國和客家共和國三個國家。看看拉美那些島國。比台灣還小的島都可以有兩三個國家。以台灣的地理位置,台灣從來都沒有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或者是西班牙殖民地,荷蘭殖民地,日本殖民地,今天實際上是美國的半殖民地。競選台灣總統的候選人紛紛到美國朝聖鍍金以得到華盛頓許可。台灣回歸祖國以後才有可能堂堂正正挺起胸膛做中國人。兩岸統一了,兩岸學習西方的不同的東西就都融化到統一的華夏文明中了,中國人學習西方就會青出於藍勝於藍,一定能把西方引以為豪的東西做得比西方還好。台海兩岸沒有意識形態對立,只有意識形態不同,不同的多元文化,多元思想,可以在儒家文化內和而不同。統一是底線,是紅線,沒有統一就沒有和平。這是歷史經驗。中國歷史上統一都是和平年代,分裂都是戰亂年代。在中國政治文化中,統一是正義,是道德良心。在今天世界格局中,統一是和平,是繁榮。無論從地理、文化、民族、經濟、地緣政治、還是意識形態,和平統一都是兩岸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命運。(文 / 郭曉明)

兩岸直航10日起恢復10航點 清明節前開放「小三通」客運中轉

■ 本刊特別報導 大陸委員會9日宣布恢復兩岸空運客運10個定期航班航點、13個包機航點,10日起實施。中華航空表示,擬優先復飛廣州、深圳。長榮航空說,將依相關主管機關公布新增的飛航航點,評估市場需求後,新增航點及航班數。兩岸客運航點原本共61個(台灣10個、中國大陸51個),受COVID-19疫情影響,2020年開始,中國大陸方面大幅縮減到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廈門、成都4個。陸委會9日會同交通部、衛福部召開記者會,公布「恢復兩岸空運客運航點之規劃」,陸委會副主委詹志宏表示,在風險可控、業者營運量能等各方面評估考量下,依據商務交流旅運優先、台商密集地區等原則,優先規劃開放深圳、廣州、南京、重慶、杭州、福州、青島、武漢、寧波、鄭州等10個定期航班航點,10日起實施。另外,有需求但尚未達到恢復定期航班條件的航點,暫規劃可申請包機,共計13個航點,包括瀋陽、無錫、海口、長沙、西安、濟南、合肥、南昌、天津、溫州、大連、桂林、徐州,這部分細節由交通部公布實施。陸委會補充,在恢復航點討論過程中,政策上已確定將於清明節前開放「小三通」客運中轉,至於執行細節及配套作業,由陸委會於下週公布。華航表示,兩岸航線目前飛航北京、上海浦東、成都及廈門等航點,並持續因應市場增班,上海航線包含桃園、松山、高雄往返,總計每周達26班,已恢復至疫情前水準。將綜合評估市場動態、營運規劃等作業,擬優先復飛廣州、深圳。長榮及立榮航空兩岸航班也持續增班,3月26日起,桃園-北京每天1班、桃園-成都每週2班、松山-廈門每週3班,上海航線每週將達27班,包括桃園-浦東每週15班、松山-浦東每週3班、松山-虹橋每週6班、高雄-浦東每週3班。

文中街學童悲歌市府允諾改善,但全市問題如何解決?

■文:Claudius (2月)17日有一名網友分享在鳳山區文中街,離文德國小約50m一個路口距離,約有50名國小生走在路上,因為沒有人行道,學生只好自己拉起繩索、隔出步行空間,再由兩名老師在最外側顧隊,這張照片立刻引起熱烈討論。在網友留言與媒體報導中,都再次提到了台灣是「行人地獄」的狀況。經過一天發酵,工務局回應研議後,決定先增設標線型人行道、取消分向線、設置路肩,還有設置速限30等,確保學童安全。然而,不要說高雄全市,就算只看校園附近,高雄的人行環境大部分仍相當惡劣,只改善有上新聞的案例當然是不夠了。如果我們拿大家熟悉的日本對比,我們隨機選擇(真的是打開google地圖後亂選)一個案例,這是池袋北側的「板橋区立板橋第五小学校」周邊,由於位在在窄小的巷弄內,離開學校之後,緊接的道路是沒有實體人行道的。然而,當地劃設為「通學路」的範圍,雖然沒有設置實體人行道,但在道路邊線上(有的會塗成綠色的標線式人行道),設有圍欄阻隔車輛偏移與違停。另外不論路邊住家或小型工廠,都在自己的土地上設有停車位,因而佔用道路的行為相當少。這種規格,其實在人本交通標準上,算是及格而已。歐洲許多國家,已經更嚴格的執行超級街廓(小巷弄無車化)、增加徒步區、市中心無車化等方案。另外在實體人行道、標線、自行車專用道等建設上,也都有更好的規格。而日本也知道不足,近年持續繼續改善人行環境。也就是說,以現有台灣城市的架構,要做到日本那樣是至少不用打掉重練的。而我們在鳳山文中街的新聞下方,也看到一大片「笑死」、「趕快長大趕快北漂」、「Who care」、「劃標線人行道給車停」、「抗中保台比這個重要多了」的酸言酸語(以上均為PTT實際留言),都希望政府趕快做事。當然,也有很多比較有營養的社群,會提出規劃建議,或是要求實體人行道的建設。但是,「行人地獄」這個問題,絕不只是硬體設施不足的問題,也不只是「工程、執法、教育的交通3E」問題,而涉及整個城市規劃。這其中,牽涉了市民對車輛的依存程度、車輛的取得成本與普及率、大眾運輸的便利性、通勤位置與住宅的交通可及性等問題。但如果要改善其他方面,網路的風向馬上就變了。例如,如果我們要把車道撥給大眾運輸改成輕軌,同樣在PTT上,也會有同一群人酸「笑死」、「製造交通問題」、「沒用的建設」、「腦殘建設」。要蓋捷運、同一群人會酸:「給猴子搭」、「載空氣」、「繼續增加負債」。要增加購置或持有車輛成本,同一群人會酸「台灣人被當盤子」、「民主價值」、「智商稅」。要加強執法:同樣會酸:「自己選的暖」、「搶錢」、「把人民當印鈔機」、「白痴道路設計逼人違規」(以上都是去爬PTT的實際推文)總之,怎樣都是你政府的問題,你看日本多好你台灣多爛,但要比照日本做就是擾民。以上是網路酸民,還有另一群是真心覺得「違停方便、車輛優先、真心覺得高雄人都沒在走路,不需要行人空間」的實體酸民,他們會理直氣壯的違停路邊、佔用騎樓、騎乘人行道,覺得一直都這樣沒什麼不可以。要人行道實體化、甚至外推、設置庇護島,就會有里長議員出來抗議,這些實體酸民,戰力比網路酸民還高。就算真的要做實體化,另一個問題是經費,我們舉例而言,台南東區中華東路2.7公里、永康區中華路3.5公里今年爭取改善經費,其中,中華東路經費為8840萬元、中華路為9000萬元,每公里為2811萬元。以高雄市道路長度約12,814公里,而全國市區人行道普及率約4成來看(郊區更低)。全高雄市道路都要有實體人行道,經費大約在2500億左右。當然實際需要多少,是值得精算一下的。如果我們真的要解決「行人地獄」的問題,涉及整個城市價值的改變,由車本走向人本,不是「機車和汽車平權」,而是「行人權優先」,我們會面臨都市計畫、交通建設長期的改革與投資比重改變,不只人行道,而是從交通、都市使用分區、商業規劃……都要以人為優先。另外,我們也要接受合理的成本支出,以及逐漸改善的過程。例如很多人罵標線型人行道,但誰有辦法想出立即拿出千億,或花十年每年編數百億公務預算改善人行道的財政方案?要拿這麼多錢,更多人會想拿去鋪馬路吧!只有夠多人能堅持人本優先的價值,也願意付出代價,以上很多衝突,才會有一條可解決的路徑。(圖文轉載自高雄好過日臉書)

當Google遇到ChatGPT

■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特聘教授 盧希鵬 (圖/翻攝自Unsplash圖庫) 人類要與機器聊天,有兩項技術要解決:讓機器懂人類語言(Language to Data),讓機器講人類語言(Data to Language)。語言技術已經發展了數十年,最近因為深度學習演算法與巨量數據,有了巨幅的進步。Open AI公司的ChatGPT橫空出世,讓人驚艷AI對於人類語言多重意圖與隱含意圖的理解,以及自然語言生成模型(NLG, 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的成熟。過去,語言生成模型包含了各類文本,簡單如健檢數據轉換成醫師口吻的文本,企業財報資料轉變成報紙文本的財經新聞,小說與偶像劇也有劇本文本(如英雄總是在第七集接吻,最後一集絕地反攻),情書大全也是一種文本。有了這些文本,ChatGPT就可以幫人寫劇本與情書,只要把人名與情境詞彙重組就好。當機器懂人類說甚麼,人類也懂機器在說甚麼,ChatGPT就把這技術用來做聊天。但,人類語言的文本何其多。Chat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預先幫人類閱讀巨量資料,再以深度學習演算法產生巨量文本結構情境詞句與知識庫。譬如,請它幫我準備電子商務結構洞應用的演講大綱,幫我用金庸小說風格寫出十集影集大綱,並請它為台灣科大設計招生文案。請它幽默一點,具體一點,煽情一點……都有驚豔的表現(結果都放在我臉書上)。上周有學生問我:「影響信任的因素有那些?」 若問Google大神,會得到上百種不同的連結,同學要慢慢讀。若問ChatGPT相同問題,它會在事先閱讀與整理過的知識庫中,產生人類看得懂的文字,就會說:「通常得到他人信任的因素有以下六項……」。如果你不喜歡這項答案,也可以換一種敘述文本。ChatGPT不僅可以像人類一樣交談,知識庫包山包海, 同時對於自己不懂的事物,也有一些推論文本(譬如說幹話),雖然不是這麼精準,還是非常有趣。Google害怕嗎?搜尋引擎是幫人找(Search)資訊,請人自己讀。ChatGPT不是搜尋引擎,是語言模型,在閱讀(Read)整合好的知識庫中,用人類看得懂的自然語言表達出來。網路上數據愈來愈多,一個幫人閱讀又產生整理過的自然語言生成模型,是否將會改變這個世界?任何創新,一旦成了大家都知道的事 ,勢必引來大量的模仿者。當微軟投資100億美元在ChatGPT,讓自家搜尋引擎Bing有了自然語言生成模型,接下來應該所有搜尋引擎都會有類似的功能。這場戰爭,不只是技術之爭(me too),更是生態系之爭。ChatGPT只是一種人機介面,決勝的關鍵在結構洞所串聯的多重網路,如同iPhone贏的,不只是易用的人機介面,更是串聯背後強大的生態網絡。我幻想,當Google把自然語言生成模型放到自駕車時,車子將會開始跟我聊車況、路況甚至是新聞?而我在手機、車子,客廳,辦公室都在跟同一套Google系統聊天時,Google會不會成為世界上最瞭解我的人,進而成為我可信任的理專與購物專家?這場戰爭,先是技術之爭,未來更是搶占網路結構洞之爭,這才是Google的關鍵策略點。(轉載自盧希鵬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