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集錦

為我遠征壯聲威——記遠征幾件鎮店之寶

作者:陳永新 來源:微信公眾號:遠征大酒店 / 尋找飄蕩的忠魂 吳緣大哥今天專程為遠征大酒店送來幾件寶貝。吳緣大哥的父親吳其軺是抗戰中著名的空軍戰鬥英雄,美國第十四航空隊(即俗稱援華抗戰之「飛虎隊」)中美混合聯隊第五大隊第29飛行中隊戰鬥機飛行員,抗戰中叱吒風雲、功勳卓著,88次升空作戰,擊落6架日軍戰機,自己也三次被日軍擊落,其中一次負重傷,大難不死,傷未痊癒便懇求醫生出具傷癒證明堅決重返藍天。吳大哥說:父親對這兩件證明他當年忠勇報國的原物視若珍寶,1949年以後,那條軍褲只在他兩個兒子(吳緣和他哥哥)結婚的婚禮上穿過,那只行李袋哪怕蒙冤坐牢時也一直帶在身邊。老伯去世前,讓吳緣推著輪椅去祭拜西湖邊的岳王廟,在「盡忠報國」的巨大牌匾前,念及自己當年血灑長空及此後坎坷半生,老人家熱淚長流……吳大哥今天將其父親當年駕機與日寇血戰長空時穿的馬褲呢軍褲及軍用行李袋贈送於我,遙想當年老伯穿著這條軍褲廝殺於藍天時的雄姿,心中景仰之情,無以言表。 這是吳老英雄1941年6月22日第一次在嘉陵江上被日軍擊落後死裡逃生,10月在都江堰二王廟空軍療養院療養時的照片 照片中吳老穿的軍褲今贈予諸暨遠征大酒店 第三樣寶貝是抗戰時期國軍海軍軍用呢大衣一件。這件海軍大衣主人是李世亨先生,抗戰時任海軍馬尾要塞司令部電臺台長。抗戰時期的中國海軍慘烈無比,幾乎全軍覆沒,所有艦艇全部打光。以至於後來在重慶慶祝抗戰勝利的遊行中,組織者竟然找不到一個完整的成建制海軍單位,最後只找到幾十名散落各地的原海軍人員和退役的海軍老兵。就這樣,這些殘留著大海印記,歷經九死一生的海軍人員滿含熱淚,互相攙扶,舉著一塊「中國海軍」的白布條幅,代表著已經打沒了的中國海軍,跟在已經打殘了的中國空軍後面,參加了這場令人聳然動容的大遊行。隊伍行進之處,沿街民眾無不潸然淚下……這件海軍軍衣的主人早已往生極樂,我多麼希望:這件當年為他抵擋侵略者淒風苦雨的軍大衣到了天堂仍能為他遮風擋雨。  第四、五件寶貝也是來頭不小,它是吳緣大哥從美國搜尋得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盟軍諾曼地登陸之日穿過的衝鋒衣。諾曼地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第。諾曼第戰役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徹底敲響了法西斯侵略者的喪鐘。 一下子收到五件如此厚重的禮物,我簡直有點不知所措。作為遠征大酒店這樣一家以宣傳抗戰為唯一開辦宗旨的酒店,是非常需要有這樣幾件鎮店之寶的。前年年底,中國駐印軍五十師師長潘裕昆將軍外孫晏歡兄已將珍貴的當年二戰中緬印戰區絲綢織物及軍用地圖、英漢軍語詞典贈送於我。去年五月,中國遠征軍(駐印軍)汽車駕駛連士兵,諸暨十二都人孟子昆的兒子孟久益先生將其父親在印度藍姆伽基地受訓時美方頒發的汽車駕駛合格證贈送給我。今年二月,中國遠征軍副司令長官黃琪翔將軍的外孫于峰大哥把他英勇外公黃將軍珍藏多年、在滇西反攻時繳獲的日本鬼子未經使用的軍用蚊帳贈送於我。今年年初,國內著名的民國物品及老照片收藏大家鄒德懷先生將當年中緬印戰區臂章贈送於我。連同今天這些珍貴無比的原物,它們將靜靜地躺在酒店大堂特製的玻璃櫃內供未忘恩義的後人瞻仰。文物是不會說話的,但它卻能傳遞出血與火的信息。作為這些代表著當年見證過正義戰勝邪惡的信物之最後落腳地,它們的到來並永久展出,為我遠征壯聲威,我小小遠征大酒店與有榮焉、幸甚至哉!特撰小文以記之!2022年7月8日

「中國複眼」開建!可實現千萬公里外小行星探測成像

〔本報綜合報導〕繼「中國天眼」之後,「中國複眼」又來了!7月8日,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與雲陽縣人民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建設「超大分佈孔徑雷達高解析度深空域主動觀測設施預研項目」。據悉,「超大分佈孔徑雷達高解析度深空域主動觀測設施」項目分為三期。一期為「分散式雷達天體成像測量儀驗證試驗場」,建設4部16米雷達,用於驗證技術可行性,具備觀測月球能力。目前已在兩江新區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正進行安裝調試。二期為「超大分佈孔徑雷達高解析度深空域主動觀測設施預研項目」,建設25部直徑20米雷達,實現千萬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測和成像,完成深空雷達探測與成像的演示驗證,為中國大陸近地小行星撞擊防禦和行星科學研究提供重要支撐。目前已在雲陽縣完成選址。三期為北京理工大學聯合重慶申報國家「十五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超大分佈孔徑雷達高解析度深空域主動觀測設施」,含400部20米雷達,預計探測距離達1.5億公里,具備內太陽系天體高精度主動觀測能力。

高雄岡山區長陳振坤挺身防疫 攜手民眾一同保持健康

具高傳播力的Omicron變異株更讓疫情再攀高峰,確診病例的速度增加,防疫措施也不斷在放鬆、緊縮中來回。COVID-19雖然不是人類歷史上造成最多死亡的傳染病,卻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高雄岡山區區長陳振坤挺身推防疫,日前假仁義里筧橋社區發展協會廣場前,與仁義里里長顏茂吉、社區理事長吳川城,聯合山達基教會共同舉行防疫宣導活動。 岡山區長陳振坤(左一)及里長顏茂吉(右一)上台致詞 疫情為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幾乎已成災害。岡山區區長陳振坤表示,希望社區的每一位民眾,在未來能健健康康的面對生活。為此,針對防疫來做宣導,就是冀望讓隨手做防疫,成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之一。講師張容甄本身是藥師同時也是山達基志願牧師的一員,她引述人道主義者L.羅恩 賀伯特一段話 ─「一盎司的預防等於一噸的治療」來呼籲民眾,我們不要小看自己隨手做防疫的力量,捍衛並保護自己及周遭人的健康,才能讓疫情不再擴大。 里長顏茂吉帶領志願牧師至社區商店發送手冊 仁義里里長顏茂吉說,疫情資訊更新迅速,有時讓長輩們對資訊更新較跟不上腳步。透過這次的防疫宣導,讓許多長輩們可以理解到如何將防疫措施做得更徹底。顏最後呼籲,歡迎長輩們善用里長的管道來請求協助,千萬不要因為擔心確診後隔離不便而不進行通報,成為防疫破口。期盼大家做好防疫,守護彼此的健康。 活動全體大合照

超過98%是橋樑和隧道!「地鐵式」的高鐵來了!

350公里時速的高鐵,國人並不陌生。但沿著鄭渝高鐵一路向西,從中原大地穿越高山峽谷,列車忽而紮進隧道,忽而駛過橋樑,倏忽間一閃而過,車內光影斑駁流動,仿佛帶著乘客駛向了一個新世界。這是一條「地鐵式」的高鐵,這是一項令世界驚歎的工程奇蹟,也是一條貫穿中國的交通大動脈。這段高鐵從勘測設計到建設完成長達12年,建設工期長達6年。穿越三峽,蜀道不再難,鄭渝高鐵見證了一代科研人員的成長,見證了我國高鐵事業的飛速發展,也見證了中華民族走在偉大復興路上的堅實腳步。6月20日,鄭州至重慶高速鐵路襄陽東至萬州北段(以下簡稱鄭渝高鐵襄萬段)開通,我國西南地區外出的又一快速客運通道——鄭渝高鐵實現全線貫通運營。 動態檢測車駛過鄭渝高鐵大寧河特大橋 千年蜀道不再難光影流動的車頭內,駕駛鄭渝高鐵首發列車的重慶機務段動車組司機李甯雲按捺住心中的激動,為了這一刻,他反覆練習了幾個月。而作為重慶雲陽人,他也深刻瞭解三峽庫區人民對鐵路的渴求。中鐵二院重慶公司副總工程師、鄭渝高鐵副總體設計負責人肖強也是當日的乘客。在聯調聯試階段,車已坐過多次,一閃而過的光亮,足以讓他知曉身在何處,哪座崇山、哪個深谷。他見證了鄭渝高鐵從設計圖紙一步步變成現實,每一座橋樑、隧道,甚至每一個細微的資料,他都如數家珍,恍如昨日。從重慶北出發,列車飛馳,一路穿山越嶺,進入「高峽平湖」萬州後,隧道越發密集,還來不及仔細看一下三峽美景,就被飛馳的火車載入了長長的隧道中,忽然美景又出現在眼前,不過不等細品,就進入另一段隧道中。「小三峽隧道快到了吧?」肖強盤算著。18.954公里,3分40秒。高鐵列車就這樣穿過了小三峽隧道,穿越了這座亞洲最長單洞雙線時速350公里的高鐵隧道。而這條隧道,僅建設就用了三年半的時間。日月輪轉,曉箭頻催。多年以後,肖強仍然記得當年的驚心動魄。鄭渝高鐵,穿越了世界上地質條件最複雜的地區之一。線路走向,要避開廣泛分佈的滑坡、泥石流、崩塌、岩溶水等不良地質,從設計源頭降低鐵路施工和運營風險。團隊準備的線路設計和比選的各類方案,長度加起來超過8000公里。每一種方案涉及的線路,都需要設計人員一遍遍實地勘測。其中萬州至巫山段的設計選線,先後經歷了幾十次的踏勘、選線、評審、改線。上有萬仞山,下有千丈水;蒼蒼兩崖間,闊峽容一葦。2008年,智慧手機還未像現在這樣普及,肖強和同事們跑遍了沿線的山山水水,靠著地圖和等高線穿梭在峽谷中。為了搞清楚隧道在經過中垌河峽谷地段時,是做橋樑還是隧道,肖強帶著團隊在進行了大量研究後,進入縱深上千米的峽谷中實地查看。深山幽谷,千百年來不知曾有幾人踏足。「我們一行人貼著崖壁一步步挪動,沿著河谷崖壁前進,前方是掛在崖壁上的羊腸小路,腳下就是萬丈深淵……」回憶往事,肖強依然心有餘悸。經過實地查看他們發現,峽谷上方危岩聳立,如果讓高鐵在這裡架橋通過,容易因為自然災害造成安全事故。因此,他們最終決定高鐵在此下穿河谷,兩條隧道合為一條。這為後面線路方案的正確決策提供了支撐,小三峽隧道最終比原設計推測的工期提前約一年貫通。類似攻克建設技術難題的案例不勝枚舉。「我工作生涯三分之一都獻給了這條鐵路。」中鐵二院重慶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鐵二院重慶公司)總工程師、中鐵二院鄭渝高鐵總體設計負責人周定祥感慨地說。他為了鄭渝高鐵渝鄂段忙碌了12年,無數次前往三峽庫區及鄂西地區勘查線路,卻無暇去一次景點。隨著鄭渝鐵路的開通,他和團隊的成員們終於有機會坐上這條親手設計的高鐵,去三峽走一走,看一看。12年,對深山幽谷中的樹木不過是彈指一揮間;但當年開展專案規劃、設計時,那些20多歲的小夥子,如今已近不惑之年。正是他們的努力,才確保整個工程順利完工,也為我國鐵路建設積聚了極為寶貴的經驗,他們也成長為這個國家的棟樑之材。 試驗車通過鄭渝高鐵梅溪河大橋 破解東出巴蜀百年難題四川盆地群山環繞,富饒多姿,也造就了難於登天的「蜀道」。清嘉慶十五年,湖南人陶澍曾入蜀主持鄉試,他在《蜀輶日記》中記錄了入蜀的路徑:從北京繞行西安,再由成都、經宜賓至重慶,最後沿宜昌、過荊州、走樊城,從保定返回北京。陶澍的日記真實再現了千百年間,出川入蜀之路。走旱路只有翻越秦嶺,東出巴蜀,就只有長江水路。「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1200多年前,杜甫就想好了從成都經重慶回河南的最快道路,不過要沿著這條最快線路修建鐵路,打通這條西南到中原的大通道一直是難題。周定祥打開地圖指給記者看:襄陽至萬州段正好位於我國地形的第三階梯向第二階梯地勢急劇過渡地段。這條線先後經過南襄盆地、大巴山山脈、四川盆地三種地貌,跨越了漢江、神農溪、大寧河、梅溪河、湯溪河、彭溪河等多條長江一級支流。不僅如此,地表之上,長江的幹流和支流,將崇山峻嶺深切成長江三峽和大大小小的峽谷;地表之下,石灰岩經過地下億萬年的溶解,成為千奇百怪、高深莫測的洞穴。日月其邁,歲律更新。歷史的擔子兜兜轉轉,又回到了這一代鐵路人的肩上。隨著中國高鐵技術迅猛發展,曾經的夢想,不再是奢望。看看這條剛剛通車的高鐵吧!在鄭渝高鐵貫通前,重慶北上至北京的鐵路通道有寶成、西成、襄渝等可供選擇。其中最快的借道西成高鐵,線路經成渝高鐵—西成高鐵—鄭西高鐵—京廣高鐵,全程2176公里,單程執行時間為11小時20分;而鄭渝高鐵全線貫通運營後,北京至重慶最快6小時46分即可抵達。 鄭渝高鐵線路圖 有人說這是一條「地鐵式」高鐵,鄭渝高鐵襄萬段橋樑和隧道的占比(橋隧比)達97%。其中,萬州到巫山段更達到全國罕見:該線路段共設橋樑32座,共計10.8公里,占線路長度的5.9%;隧道27.5座,共計169.7公里,占線路長度的92.3%;橋隧總長180.355公里,橋隧比高達98.34%!簡言之,對於乘客來說,超過92%的路程都是在隧道裡,大多數時間,列車都在隧洞內通行,就像城市的地鐵。科技創新擦亮強國底色難,是圍繞在鄭渝鐵路建設全過程中的關鍵字。毫無疑問,這裡曾被視為修築鐵路的禁區。三峽地區山高谷深,地質結構極為複雜。夔門天下雄。夔門古稱瞿塘關。自古就有「西南四道之咽喉,吳楚萬里之襟帶」之稱。兩岸高山凌江夾峙,是長江從四川盆地進入三峽的大門。在這裡,三峽相連,壁立峭削,連亙七百里,絕頂檉柏綿密無際,懸泉飛瀑,水石相激,噴薄如吐沫,天下奇險盡在其間。蜀道難,但擋不住一代代建設者「敢教日月換新天」。1952年,新中國第一條自主設計建造的鐵路——成渝鐵路建成通車;1958年,重慶開通到北京直達列車;1965年10月,川黔鐵路交付運營,並於1991年末實現全線電氣化;1978年,襄渝鐵路全線開通。成為直轄市後,重慶鐵路建設進入大投入、大建設和大發展階段。2000年末,渝懷鐵路開工建設,2007年全線開通。之後,重慶相繼建成了遂渝鐵路、襄渝鐵路複線、達萬鐵路、成渝客專、渝萬城際等鐵路。黨的十九大以來,重慶全面鋪開「米」字形高鐵網建設,鐵路建設掀起新高潮,先後建成重慶西站、沙坪壩站、渝貴鐵路等高鐵樞紐和鐵路線路,歷史性開工渝湘高鐵重慶至黔江段、渝昆、渝萬、成達萬和成渝中線等高鐵。到2021年底,重慶鐵路營運總里程達到2394公里。如今,中國已經是舉世聞名的「基建狂魔」,一項項新技術、新設備的湧現,擦亮了強國底色。乘坐這列時速350公里的高鐵穿越三峽,可以切身感受到李白詩中「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速度不是誇張的修辭手法。這是由一個個技術創新、一項項新設備的突破彙聚成的中國高鐵速度。

「積厚流廣——國家博物館考古成果展」見證國博考古歷程

秦子鎛 〔本報綜合報導〕今年是國家博物館創建110周年,其考古工作也已走過百餘年春秋。作為110周年館慶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7月2日起,「積厚流廣——國家博物館考古成果展」,正式對公眾開放。國家博物館策展人介紹,本次展覽分為「初期草創」「篳路藍縷」「與時俱進」「時代新章」4個部分,精選240多件考古出土的代表性文物,涵蓋國家博物館百餘年來主持或參與的約70個考古發掘和調查專案,內容涉及從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到清代水下沉船發掘,時間跨度大,展品數量豐富,全方位展示國家博物館考古發展歷程。展覽中,山西垣曲商城出土的研究商代前期禮儀制度的青銅鼎,甘肅禮縣大堡子山遺址出土的反映秦國早期禮樂制度的秦子鎛,钜鹿宋城出土的宋代青白瓷瓜棱式執壺,「南海一號」「華光礁一號」「碗礁一號」等沉船出水的外銷瓷器,以及距今約180萬年、迄今所見地球歷史上最大的駱駝——金遠洞巨副駝的骨架等,集中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