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集錦

地方媽媽溫柔堅定的力量 雲林另類母親節防疫大作戰

隨全台疫情增溫,但給媽媽的愛不能少。週末全台各地仍有許多單位舉辦母親節慶祝活動,並在嚴格的防疫措施把關下,讓參與者安心、保持健康。雲林縣林內鄉婦女會特別於地方媽媽最愛逛的全聯福利中心前廣場戶外搭設帳棚,邀請親職名師林妙香帶來一場身心SPA的公益講座,近百位媽媽開心參與。雲林縣長張麗善服務團隊暨林內鄉婦女會會長高麗玲表示,現今的疫情為人民帶來不安及恐懼。此次特別結合防疫宣導,因為女性一直是家中穩定溫柔的力量,透過她們將防疫觀念帶回家,助大家一起度過這波疫情。 講師分享如何讓你自己與他人保持健康 林內鄉民代表高素棉則呼籲,只要隨時戴好口罩且勤洗手消毒,與人保持社交距離,還是可以安心生活。高表示當日活動很有意義,不僅過一個溫馨的母親節,還能得到更多防護措施和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真是一舉數得。活動主講人林妙香分享美國教育學家L.羅恩 賀伯特著作的「定位援助法」,並分享山達基志願牧師所提供之防疫手冊「如何讓你自己與他人保持健康」精華要點,冀望能讓更多民眾可以安心度過溫馨的節日。 林內婦女會與志願牧師準備出發分享溫馨情 林內婦女會及志願牧師大合照 從古至今瘟疫、病毒流行,大多數是因為防疫措施做得不夠徹底引起大爆發,唯有民眾自身落實防疫動作,疫情也才能更快消弭。為配合縣府防疫政策走入社區,高麗玲秘書在母親節慶祝活動後,更帶領現場與會者一同於社區內發放防疫手冊,同時也贈與康乃馨花束給女性鄉親,用具體的行動讓社會看見女性堅定且溫柔的力量,為母親節更增添溫情與意義。

青年,正在用行動改變世界

■ 本報特約記者 姚立飛 百年風雲變幻,青年始終是改變國家、民族乃至世界最積極蓬勃的力量。今日青年,生活在飛速發展的時代,見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享受技術變革的成果,也直面社會發展的難題。無論鄉村還是城市,全球各個角落,總有一群胸懷社會、著眼未來的青年,分享知識技能,散播向上、向美、向善的理念,敢於夢想、敏而實踐,用行動一點一滴地改變世界。教育扶貧在洋溢熱帶海島風情的馬來西亞沙巴州,由一群大學生和志願者組成的「婆羅洲團結組織」發起開辦了三所漁村學校,為鄉村兒童及婦女開展掃盲扶貧。社會學在讀博士生娜琪芭·阿茲曼告訴新華社記者,當地漁村有不少兒童因為種種原因尚未獲得合法身份,未能接受公立教育,但這些孩子應當享有受教育的權利。2018年以來,她和「婆羅洲團結組織」的同伴一起教授基礎的讀、寫、算,以及烹飪、種植、繪畫等技能,幫助孩子們獲得一技之長,繼而有機會實現經濟獨立。學校現有150名學生。過去兩年,儘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每年仍有12人畢業。娜琪芭認為,「扶貧先扶智」這句話在各國一樣通用。幾年掃盲教育開展下來,改變在一點點發生。一些學生畢業後回到學校,幫助教授剛入學的孩子;還有一些學生把街上遇到的流浪兒童帶到學校接受教育。「教育是一種變革工具,是消除貧困之路,是促進經濟之路,是推動進步之路。」娜琪芭說。 4月12日,在馬來西亞沙巴州仙本那,「婆羅洲團結組織」的學生志願者為受火災影響的兒童發放食物。 創業向善清潔低碳,在鄉村需要一塊太陽能板,在城市則可以從「不浪費食物」做起。中國清華大學畢業的「95後」柳濟琛相信,改變消費方式,也能改變世界。一次偶然的就餐,讓柳濟琛萌生休學創業的靈感。借助人工智慧、大資料技術,他和團隊成員研發「光碟打卡」小程式,鼓勵人們在光碟後拍照,積累「正能量積分」,兌換公益商品。「光碟打卡」小程式目前已有遍佈全國高校、企事業單位的900萬用戶。2020年,柳濟琛成為第一位來自中國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青年領袖。今年,「光碟打卡」入選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的孵化器,獲得來自聯合國體系的資金和資源支援。柳濟琛希望提供標準化、開源的技術運營解決方案,幫助更多國家制止食物浪費。他還計畫建立一個綠色生活及消費的回饋機制,鼓勵衣食住行的低碳行為。柳濟琛說,技術創業不僅是實現個人價值的道路,也是宣導正能量、踐行新風尚的方式。「商業向善、科技向善將成為不可阻擋的大趨勢。這樣的大背景下,會有更多的年輕人選擇可持續發展作為自己終生的事業。」 重慶來福士的一家老火鍋餐廳拍攝的「光碟行動」宣傳標語。 改變自己強健體魄、陽光心態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前提,墨西哥跳水名將羅梅爾·帕切科對此有切身體會。他說,學會「克服恐懼」是改變自己的第一步。「每天站上10米跳台邊緣,就要克服巨大心理壓力,這也讓我學會以不同方式看待生活,讓我變得更強大。」他是一名擁有多重身份的「斜杠青年」:3歲起練體育,參軍、演講、出書、征戰奧運會……他不斷調整人生定位,攻讀了工商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學位,參與幫助墨西哥癌症兒童的慈善活動。去年征戰東京奧運會後,帕切科選擇退役,成功競選墨西哥國會眾議員,開啟人生新旅程。個人奮鬥的道路上,帕切科與中國結下深厚淵源。他17歲時結識中國援墨體育教練團的馬進指導,當了她18年的弟子。從這位「中國媽媽」身上,他學到了自律和勤奮等優秀品質。進入國會後,他加入中墨友好小組,繼續推動兩國人文交流。帕切科說:「年輕人,不要以出身等條件限制為藉口,不要被困難打敗,任何人經過奮鬥都能成功。」 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的泛美運動會上,男子跳水三米板比賽冠軍、墨西哥選手帕切科(左)和教練馬進(中)以及女子十米跳台賽冠軍、墨西哥選手埃斯皮諾薩(右)合影。 追夢不停阿爾卑斯山腳下,法國網路歌手戴亮最近創作了一首歌,叫《山的禮物》,希望以此告訴在中國的朋友他現在的情況。戴亮來自法國城市里昂,「亮」正是家鄉里昂的中文諧音。他同中國的緣分始於在北京學中文的經歷,也來自音樂這門「世界通用語言」。他在中國生活、創作並發行中文歌曲專輯,唱「在中國的法國人」。他也在法國開演唱會,講述他瞭解的中國故事。17歲在北京讀大學時,戴亮被老師派去採訪中國搖滾傳奇人物崔健,因而看到音樂世界的多種可能。他到過上百座中國城市,把它們寫進了歌裡。「這20年的時間,我一直特別忙……中國文化是無限的,法國文化也是無限的。兩種文化疊加起來,方向太多了。」他在法國和中國都開了公司。疫情困住了戴亮的腳步,他渴望重新自由穿梭於兩國之間。他說,儘管世界好像暫停了,但演出時遇到的不少年輕人總在聊著計畫和夢想。「年輕人需要夢想,」他說,「無論在法國還是中國,儘管世界局勢艱難,年輕人還是要繼續夢想,並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去實現它們。」 2020年5月28日,戴亮在其個人社交媒體帳戶發佈在阿爾卑斯山創作中文歌曲的照片。

社區聯合突破疫情 攜手共創美化地球

全球在疫情的影響之下,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型態,同時也為環境帶來了不同的樣貌。對抗疫情在此時此刻也成為全球人類首要目標,然而氣候變遷更是一大的危機。日前,山達基教會在高雄理想機構結合新福山社區與文賢社區處共同舉辦一場「全民環保,幸福永保」活動,讓長輩們在此疫情時代中依然可以響應環保。 新福山社區簡報分享 文賢社區簡報分享 由於疫情使人與人的距離變遠了,鼓勵社區長輩出門走動增加人際互動,同時充實健康和環境保護的知識,教會邀請大心生活顧問社創辦人賴克敏執行長為長輩們帶來身心樂活講座,同時也邀請新福山社區與文賢社區來進行環保議題交流,冀望長輩返回社區後能持續協助社區環境保護,同時亦達成活躍老化,預防失能、失智,再創銀髮族的活力價值。 高雄市政府陳市長機要秘書潘怡璋致詞 市長代表潘怡璋機要秘書表示,高雄市政府在這段疫情期間用心設置施打站來提升疫苗施打覆蓋率外,也積極推動環境保護及節能減碳愛護地球的政策。同時也促使高雄市的軟、硬體設施的完成,為的就是將青年留在高雄並帶動經濟蓬勃發展。 活動大合照-高雄市政府陳市長教要秘書潘怡璋(照片中間) 山達基教會人道計畫辦公室主任莊凱仲引述教會創始人L.羅恩 賀伯特先生著作《快樂之道》一書中說,「人對這個星球有一份責任;人能夠、也應該對照顧這個星球盡一份心力。」透過今天兩大社區的交流分享,讓我們一起來精進環境保護並付諸具體行動。善盡我們的社會義務,一起為愛護地球這目標永續努力。 發稿單位:山達基教會高雄機構聯絡人:彭玉玲連絡電話:0988-238651

卜契風華甲骨文藝術展 為台灣民眾與華夏文化接枝連根

■特派記者/游宏琦 屏東六堆客文化園區 採訪 中華殷商甲骨文 以活潑又貼近生活的方式羅列在前 2022年五月一號星期日,是台灣的五一勞動節;中華甲骨文藝術協會於屏東縣內埔鄉,「六堆客家文化園區」集合了十三位藝術創作者,共同聯展。展場中有近五十幅以甲骨文為基底的各式作品。有書法、有油畫、有窯燒、有漆器、有在瓦片上的創作。這一群創作者,皆以恢弘華夏文化為矢志,希望從作品中,為民眾傳遞文化之美。 六堆文化園區展覽廳 策展人,胡興華老師親自帶隊;每位創作者都戴上口罩穿梭展場,站在作品前向每位來參觀的民眾,一一介紹甲骨文作品的構圖與意象。生動的講解,數千年前的龜甲上的卜辭與銅器上的銘文有哪些不同?風雨山川、日月星辰、時間的串流與人鬼生死、古人的生活及哲學精神……等。儼然是一場穿梭歷史,連氣接根的文化藝術饗宴。 雅,人中龍鳳卻也曖曖含光 重,軍人傲骨中有儒俠情懷 此次展覽的邀訪,是來自軍中高階校級退役軍官,李力行。對李長官的印象是,律己甚嚴、辭嚴厲色、不苟言笑;認識李長官的時候是他正於工兵群擔任中校,士官兵只要遠遠看他從操場彼端走來,空氣都會頓時凝固。是軍中有名的鬼見愁。最後由陸軍後勤司令部,官拜上校軍階光榮退役。這次展覽中亦有多幅李上校的作品展出。 李力行老師作品/生命之歌 作品名稱:【生命之歌】創作者:李力行材質:宣紙 墨尺寸/年代:70×34公分  2021李上校力行表示:這幅作品是以時間來作創作的意涵;整幅畫作以天干、地支,鋪滿畫作來表現殷商對於天地的崇敬並且寓意時間不斷在空間中的流動。留白為空間、天干地支為時間,互相交織成宇宙。人一出生就開始奔向死亡,中間墨色的乾、濕、濃、淡來表現出一個人在一生當中發光發熱的各種表現。而各種努力也都需要時間的累積與堆疊。那為何用「鬼」這個字來作創作?因為殷人尚鬼,在殷商時期當時的時空背景對於未知事物無不卜卦。而畫作中兩兩相倚,是象徵倫理與關係的交互作用。側面的人帶了面具是鬼,正面的人帶了面具是異,異於常人;都不是人。到底生活在時間流中的我們,是人是鬼?李上校對於這幅生命之歌的介紹,一直伴隨著他豪邁爽朗的笑聲,但是卻讓周圍參觀者都陷入一陣沉思。上校說:「是人也好未來是鬼也罷;面具下的那個靈魂,才是在天地間,真實不滅的存在」。這時記者,彷彿又在這位創作者眼中看見了那雙軍人堅毅深邃的眼神!附註:殷人尚鬼,語出於禮記/表記:子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文而不慚,賊而蔽。」 李力行上校介紹作品 在整個展場中有一幅畫作因為用色鮮明對比強烈,主視覺卻又非常和諧,宛如有三位靈動飄逸的女子,深深吸引著我。創作者是鍾秀枝老師,本身是任教於屏東縣九如鄉惠農國小的美術老師(藝術深耕教師),執教美術資歷已經有二十年,目前也是台南市藝術家協會的總幹事。 鍾秀枝老師與其作品 鍾老師表示,雖然認識甲骨文年資尚淺,但是我覺得以甲骨文來指導孩子美術,甲骨文是一個學習美術很好的養分。因為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日月為朝,日上有草就是太陽隱沒入山中為暮;在文字結構中已經有了許多意象。緊接著,鍾老師開始介紹這幅創作:這幅作品是以油畫畫布來作表現,以一個 「若」來作創作發揮。若,象徵一位女孩子正在梳頭髮,用頭髮向上飄飛來衍伸女子的婦德柔順。西方繪畫中有三美神,這是我開始創作時的一個圖像,我選用水性顏料中的壓克力彩來作創作,並用版畫的滾筒打底、加上撒鹽,在水彩上撒鹽,再加上敲打上色作成背景。以三個「若」字作圓形環繞來詮釋東方女性的柔順之美及婦德。整幅畫作,雖以西方素材來作創作,但是因為鍾老師內在豐厚的文化底蘊,相較於西方以以女體來作創作,這幅「若」字圖,讓畫作在飄逸中更溢顯出一份屬於東方含蓄的靈動之美。 鍾秀枝老師作品/長髮姑娘 鍾老師,非常謙虛的表示甲骨文的領域他資歷尚淺,很榮幸能夠加入這個協會,領略中國文化之美。然而鍾老師歷年來策展經驗無數也榮獲無數次各類藝術比賽的獎項。現任屏東翠光畫會 常務理事台南市藝術家協會 總幹事屏東青溪新文藝學會員台南市文藝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書畫家聯盟會員 記者專訪 鍾老師表示;在創作的領域是自由的,但是卻又是很個人的。她鍾情於創作,更樂於將這一份美學傳承給孩子。所以她未來仍會繼續創作並且繼續從事教學! 文化就是時間的堆疊與血脈的傳承 是歷史、是國家、是民族也是生活 專訪硬頸的策展人 胡興華老師此次展覽策展人,中華甲骨文藝術協會副理事長,胡老師,在接受記者專訪被要求介紹自己的創作時,胡老師好幾次總是引領記者走到其他老師的畫作旁,他的言辭讓記者從心中暖起;胡老師開口說:「這是指導我甲骨文創作的老師,鹿鶴松老師的心經節錄,融匯了甲骨文的骨幹與鐘鼎銅器上金銘文的寬體變化,整體結構完整呈現出文字之美。這是我的軍中學長,李力行老師他的創作,饒富趣味引人深思。這幅畫作的作者鍾老師,她待會就到;您一定要聽聽她的介紹,她創意無限是一位很有想法的老師。」 鹿鶴松老師作品/心經節錄 指導老師鹿鶴松說明展覽過程及甲骨文法的創作理念 還沒有聽他介紹自己的創作時,就已經被他謙和有禮及彬彬文人的不爭風範所折服。他表示:他也是軍人退伍,曾經在海軍擔任中校。身為軍人的他退伍後,寄情於藝術創作,讓他的熱情又有了一塊可以耕作的園地。 胡興華老師作品/佛詩一首 作品名稱【佛詩一首】材質:宣紙 墨尺寸/年代 135×35 公分  2019作品內容:世人開口說神仙,眼見何人上九天?不是仙家盡虛妄,從來難得道心堅。這幅創作內容源自於道家的一個有名的故事,「張道陵七試趙昇」。此書法曾經遠渡日本參與重要展覽,並且蒙獲評審青睞得到銅牌賞。胡老師,以甲骨文字形書寫此一道詩,胡老師表示:其實甲骨文發現時有明確字體的約有五千字,但是經過學者專家研究比對,目前大約有一千五百字清楚了解字的涵義。而這幅書法,是他臨摹甲骨字形,參考了許多字帖後,將自己經歷與心情以書法呈現於此。他一生戎馬,中校退休;心裏有的就是泱泱中華與腳上這塊土地,不管人生最後是否能如趙昇,可以得到正一龍虎山道長張道陵的盟證飛昇,一切都盡其在我,但求不愧於天地。 胡興華老師作品/左一 佛詩一首 右一 硬頸精神 另外一幅小品,【硬頸精神】更是將胡老師的精神表露無遺。他的夫人,蔡思佳老師的作品:【一枝草一點露】,也以漆器作素材,為甲骨藝術的呈現注入了許多活潑的雅趣。也在此次展覽中一起展出。策展人胡興華老師為此次展覽寫下了以下的展辭:《卜契風華》緣:   一場甲骨文研習活動,加之甲骨文1899年發現後的120週年時刻,鹿鶴松老師串集南北書友成立了「中華甲骨文藝術協會」。被推舉為創會理事長的鹿鶴松老師,積極推廣這個有趣的古文字,走南走北不辭辛勞、無私奉獻培育師資的契機下,邀請鹿鶴松老師南來屏東開課,成立屏甲師聯盟,始有此次的創作展覽作品集。聚:在高雄、屏東各界的書友熱情相挺下,於屏東成立了甲骨文師資聯盟,鹿鶴松老師每月南下授課乙次,課中大夥豎耳傾聽、專心學習,伴著生動活潑有趣的課程內容,在歡樂聲中學習成長,一年多來已卓然有成,小有成績,仍在持續學習中。呈:此次展覽作品,係利用經專家學者研析考究知道其意的「甲骨文」文字,為藝術創作之核心,透過各種形式與不同媒材(宣紙、木、瓦片、天然漆、油畫等),將詩詞、諺語、勵志文辭、歌謠融入,讓更多人得以親近與領略甲骨文文字之美及傳統文化,進而探究古文字的奧妙。迴:運用這次甲骨文學習成果的展示,期盼藝文愛好者蒞臨參觀,不吝指導。也在優質的互動中,傳遞甲骨文的古拙美。更衷心希望疫情得到一定控制後,我們屏甲師聯盟將會策劃認識甲骨文的推廣活動,屆時再請各位參與支持。 與會參觀者熱烈討論 連簽到都饒富雅趣 所有展者合影 展覽邀請函 後記: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為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成熟文字。商代文字上承原始刻符號,下啟西周文字,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現成熟的今文字或說楷書即由商代文字漸漸演變而來。除了甲骨文,商代文字也包括商代金文,是通常比甲骨文更正式的書體。一般認為,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十萬塊。此外,在河南其他地方也有例如狩獵旅行、獻祭、戰爭或其他事件的記錄。這些甲骨文年代被確定為從商晚期武丁在位開始(約前1250-前1200年)延續到春秋。甲骨文的發現,促進了各國學者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等領域的深入研究,並開創了一門嶄新學科——甲骨學。(出處:維基百科)

高市新灣區國際經貿發展協會成立 凝聚「產官學」資源創商機

高雄市新灣區國際經貿發展協會,假國立中山大學西子灣海灘會舘,舉行成立大會,現場有高盈集團雷祖綱總裁、雷科股份有限公司鄭再興董事長、越南勇源基金會冼文舉執行長等擔任榮譽顧問,結合跨國企業,產官學界出席,熱鬧非凡。新灣區國際經貿發展協會,目的和精神希望把高雄的企業帶入國際化,特別是針對東南亞的部分,由高苑科技大學趙必孝校長多年的奔走下,終於開花結果。結合高雄市的產官學界力量,搭上台灣的高科技浪潮,讓台灣的軟實力從高雄出發,得到更蓬勃的發展,拓展到國際。 新灣區國際經貿發展協會力拚新南向政策,在籌備過程中,獲得越南勇源基金會執行長冼文舉先生肯定,受邀擔任高雄新灣區國際經貿協會駐越南代表,負責推動台越農業經濟發展暨教育交流合作框架橋樑的海外義工,促進協會成功的開始!新灣區國際經貿協會成立之後,將會陸續辦理論壇、名人講座、跨國的商務交流會,將高雄的優勢科技產業,讓國際市場看到,同時也把東南亞與國際商機帶回來高雄投資。期盼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促成台灣產業的再升級,讓高雄這塊土地能夠得到更蓬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