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采風

中國太空人從太空發回奧運會觀賽感受

〔本報綜合報導〕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瞭解到,中國太空人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自6月17日進入天和核心艙以來,已在軌工作生活了52天。在奧運會比賽期間,地面的電視轉播信號通過衛星傳輸到空間站核心艙,讓太空人們可以即時收看到奧運比賽。8月8日,東京奧運會閉幕。這兩天,奧運會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在空間站,我們的三位太空人也成為了奧運會的熱心觀眾,他們從太空給大家發來了觀看奧運會的感受。神舟十二太空人湯洪波說:雖然我們的太空生活很忙,但我們也會在每天休息的時候,通過電視收看奧運會。這也為我們的太空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神舟十二太空人劉伯明說:奧運會的比賽都很精彩,特別是有中國人的比賽,我們都很關注,中國運動健兒挑戰自我,取得了很多優異的成績。創造了很多新的紀錄,振奮了國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我們由衷為他們高興。神舟十二太空人聶海勝說:這次奧運會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新格言。有競爭,有交流,有拼搏,有奮鬥,有歡笑,有淚水,這是奧林匹克的魅力。運動員的精彩表現,也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每個人都要在自己的崗位上拼搏、努力,才能書寫更加精彩的人生,做最好的自己。

兩岸大學生角逐實體建構大賽 台高校代表隊獲銀、銅獎

〔本報特約記者 林春茵報導〕「有如樹屋,可緣木而上,在『亭』頂談天說地」,來自台灣銘傳大學的楊可興這樣向記者詮釋團隊設計作品《屋頂樹梢間》,「想為熬夜做設計後的學子們提供一方紓壓的『救贖』空間。」第八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3日在福州落幕。成功大學、台北科技大學、銘傳大學等3所台灣高校,以及西南交通大學、華僑大學等9所大陸高校的代表隊,一起角逐總決賽。此次大賽以「構·亭」為主題,通過雲端路演,隔空交鋒,最後7支高校隊伍獲獎。其中,台灣銘傳大學的作品《屋頂樹梢間》、台北科技大學的作品《氵·木》分別獲得銀獎和銅獎,而中國礦業大學的作品《荷築》摘金。 金獎作品:中國礦業大學《荷築》 主辦方稱,獲獎作品的嶄新創意、人文關懷,令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彰顯出獨特的青春風采和創造活力。記者注意到,中華傳統建築之美洋溢在作品中。台灣銘傳大學的《屋頂樹梢間》有中華傳統民居圍屋之妙;太原理工大學的《織蔭》以蝶翼紋理駐留光影;瀋陽建築大學的《鏡·亭》通過對傳統大殿斗拱的演繹,運用有機玻璃,營造出人與古建互動的藝術氛圍。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林向武受訪時表示,舉辦本屆大賽,期許助力兩岸建築行業發展和人才交流,活躍兩岸建築學術氛圍。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創辦於2014年,迄今已是第八屆,旨在展示兩岸大學生獨特的建築設計創意,為兩岸建築專業的大學生打造夢想舞台。本屆大賽的總決賽成果將在海峽兩岸青年節期間進行集中展示。

東莞台博會全新升級促進兩岸產業融合

〔本報特約記者 李映民 李純報導〕第十二屆東莞台灣名品博覽會4日舉行首次新聞發佈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本屆東莞台博會由市級展會升級為省級展會,搭建台企產業合作融合平台。東莞台博會自2010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十一屆,共吸引了269.4萬人次參觀採購,總交易金額達281.45億元人民幣,成為在兩岸具有影響力的產業合作平台。第十二屆東莞台博會將於今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舉辦,目前已有316家企業報名參展,占招展目標數量90%。其中包括英業達集團、友達光電、淩群電腦、台達電子、維升電子等5G、半導體企業,以及廣聲玩具、明門幼童、運時通傢俱、徐福記等行業龍頭企業。據主辦方介紹,本屆東莞台博會將由市級展會升級為省級展會,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廣東省商務廳、東莞市人民政府、全國台企聯、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聯合主辦。展會展覽面積擴大至3萬平方米,預設展位1200個,邀請參展商約400家。本屆東莞台博會將設置海峽兩岸電子產業合作專區、海峽兩岸特色專區、採購商對接行銷專區共三大專區,重點呈現5G、物聯網、半導體、智慧生活、電子資訊產業生態圈,為各地台商台企搭建拓展市場、採購對接的專業平台,為海峽兩岸搭建產業合作、融合發展的廣闊舞台。東莞市台港澳事務局局長黃慧紅表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進入了黃金髮展期,東莞也將邁進萬億GDP、千萬人口城市的新發展階段,這也為台商台企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嶄新機遇。東莞作為大陸與台灣合作最活躍、聯繫最緊密的城市之一,將發揮在推動台企轉型升級、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方面的優勢和實力,促進兩岸產業融合發展。

兩岸專家福州共談音樂教育與音樂產業發展新路

〔本報特約記者 林春茵報導〕「2021年兩岸音樂教育·音樂產業發展論壇」日前在福州舉行。該論壇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福建藝術職業學院、台灣藝術家音樂交流協會、福建省閩台文化交流中心主辦。 作為「2021年兩岸(福州)藝術青年鋼琴音樂節」的重要活動之一,與會專家、學者從音樂教育服務音樂產業發展、高校音樂產業人才培養、中國音樂海外傳播等各個層面展開了廣泛研討。原福建省政協副主席、原福建省音樂家協會主席、福建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耀華多維度論述音樂文化產業視域下的中國音樂海外傳播策略,談及中國音樂海外傳播文化產業化的必要性,認為應培養傳播前的觀眾培養,需精心組織受眾,創設溫馨的傳播情境,還需以情感人,以文化人,擴大和深化傳播效果。原福建省文聯副主席、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章紹同認為,同母語音樂文化在兩岸擁有廣大的民眾基礎,因地制宜建立和加強兩岸同母語音樂文化的互動,勢必更加增進兩岸民眾密切交流和共同發展的良好願望。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常務理事、廈門鼓浪嶼鋼琴藝術研究會會長、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李未明教授指出,音樂教育的發展最根本是人才發展,創新創意型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在藝術教育實踐中,教師要善於啟迪明智,引導學生主動探尋藝術生涯的自我覺醒意識。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中國音協鋼琴學會副會長、施坦威全球藝術家韋丹文指出,作為世界鋼琴大國,中國的鋼琴教育還面臨挑戰,鋼琴教育應當破除實用主義的傳統觀念,著力通過鋼琴教育強化大眾的藝術審美,讓大眾熱愛音樂。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教授趙志安指出,音樂產業包含核心層、關聯層、拓展層等不同層次,人才是音樂產業的核心驅動力,高校應當建立「產學研用」一體化人才培養機制,提升音樂產業的社會適應性。由福建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唐文忠院長指出,音樂專業人才的供給側與需求側的不平衡相脫節,制約了音樂產業的健康發展,音樂教育應當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產教融合,為音樂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台灣「微風樂集」創辦人、「音樂廈門」計畫發起人楊慕先生表示,教育界與產業界需要更好地對接,為音樂產業結構優化培養更多的人才,兩岸更多地交流和融合發展,將對行業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論壇上,華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台籍學者謝承峯教授的《台籍音樂教師在大陸高校任教所面臨的挑戰》、孫礫院長的《從校園到社會——青年藝術家的職業規劃和身份轉換》、陳光群副教授的《跨時代的教育理念——醫學科技和演奏教學的重要性》、張晉教授的《如何為鋼琴專業的學生打好堅實基礎——成才的途徑》、于仁道博士的《兩岸音樂教育——音樂產業發展之我見》、楊弋夫先生的《音情交融靜待花開——音樂產業發展的美育之路》、魏辰運先生的《福州藝術教育的市場前景以及台灣青年藝術人才如何快速接軌及適應》等報告和相關專家的經驗分享,為深化兩岸音樂交流合作提供了寬視野、多維度的啟發與建議。

2021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北京開幕

〔本報特約記者 張晨霖報導〕8月2日,2021全球數字經濟大會開幕式及主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大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設置以會、論、賽為主體的「1+3+N」內容設計,包括一個開幕式和主論壇,三大特色活動:數位經濟體驗周、全球數字經濟創新大賽和企業家座談會,以及20餘場平行論壇和成果發佈會。大會以「創新引領·資料驅動——建設全球數位經濟標杆城市」為主題,圍繞數位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和數位化轉型對各領域的重大影響進行交流探討,旨在推動跨學科、跨行業、跨地域的交流互鑒,著力打造引領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國際合作交流新平臺。主會場發佈了《北京市關於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的實施方案》《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北京宣言》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