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采風

兩岸手球交流賽暨線上論壇在福州舉行

〔本報特約記者 閆旭 陳婕報導〕四場勢均力敵的兩岸青年手球隊的交流表演賽,17日下午在福建師範大學體育館上演。逢甲大學中國大陸區校友會、上海八九人手球俱樂部、福州七中手球隊及在陸手球台青愛好者組成的競技團隊同場競技。精彩的比賽贏得了現場觀眾的歡呼,並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對外傳播,吸引了大陸及台灣的手球愛好者線上上即時觀看。這是正在福州舉行的第九屆海峽青年節「『手』望夢想」兩岸手球交流賽暨線上論壇的一個亮點活動。賽事承辦方之一、福州漢德堡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釗瑞表示,通過本次比賽,兩岸手球球員不僅提升了彼此的競技水準,也增進了相互間的瞭解與情誼。本次活動由福州市晉安區人民政府、福建省手球協會主辦,福州漢德堡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福建唯美客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逢甲大學大陸區校友會承辦。線上論壇集結了目前兩岸手球屆的權威專家團,從不同維度展開專題報告,探討兩岸手球運動發展與融合的未來路徑。台灣手球協會副理事長楊國煌就「台灣手球運動的推展現況與未來的發展方向」展開專題報告;台灣大專體總手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景星分享了「體教融合下台灣手球的發展」;中國手球協會聯賽辦主任李之文在論壇上進行了「中國男子手球超級聯賽的發展與展望」的專題報告;中國手球協會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姚蘇捷則從兩岸手球發展的角度,呼籲兩岸攜手共鑄手球夢。與此同時,活動還邀請了來自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等知名高校的在讀碩士、博士及在大陸就業創業的優秀台灣青年來榕參加活動。他們將進行在地遊學,參與兩岸手球論壇,觀看並現場體驗手球運動等,通過實地遊學加深對福州的瞭解。手球在台灣是廣受大眾青睞的運動項目之一。近年來,福建手球也在加速發展,並開始在大賽中嶄露頭角。張釗瑞表示,本次活動將手球作為兩岸交流的媒介,希望促進這項運動在競技中互相取長補短,推動手球運動產業共贏共榮,使手球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一個新的切入點。第九屆海峽青年節「『手』望夢想」兩岸手球交流賽暨線上論壇的舉辦,旨在促進兩岸手球從業者間的交流,系統性地開啟兩岸間在手球教學研討、人才培養、賽事推廣、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合作。

兩岸學者合著《台灣通史》(六卷本)在京首發

〔本報特約記者 趙博報導〕「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獨』分子極力推行『去中國化』,在歷史表述上炮製種種謊言以及貌似學術的歪門邪說。作為史學工作者,對台灣歷史正本清源,我們責無旁貸。」閩南師範大學教授陳支平的一番話,贏得熱烈掌聲。17日,由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策劃、陳支平主編的《台灣通史》(六卷本)在北京台灣會館舉行首發儀式。全書共計162萬餘字,是一部在廣泛吸收海峽兩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全景展示台灣從遠古到現代發展的通史性著作,2020年11月由福建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分為上古至明代卷、明鄭卷、清代上卷、清代下卷、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卷和現代卷,梳理了台灣地區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歷史,充分展現台灣的命運始終與祖國休戚相關的歷史過程,以確鑿證據證明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據介紹,《台灣通史》(六卷本)的編纂團隊中有5位台灣學者,包括曾任台灣大學歷史系主任的明清史專家徐泓、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所長劉益昌等。「這部著作的編寫過程恰是『兩岸一家親』真實寫照,體現了兩岸學者的歷史擔當。」首發儀式上,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致辭說,由衷希望兩岸雙方繼續推動「共用史料、共寫史書」,加強台灣史、兩岸史的研究、整理、教育與傳播,不斷鞏固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化解兩岸史觀歧異,促進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

兩岸專家福建德化研討生物多樣性與生態修復

〔本報特約記者 孫虹報導〕第十一屆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護文化研討會16日在福建省德化縣舉辦。兩岸多個院校(機構)的70多名專家學者以「生物多樣性與生態修復」為主題,圍繞自然恢復、人工修復、系統治理等展開研討。德化戴雲山脈與台灣山脈遙相呼應,在生態系統、植被類型、動植物區系特徵、動植物種類和群落分佈等許多方面,有著較高的一致性。2009年,兩岸各界人士共同發起,舉辦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護文化研討會,「一年一屆一主題」,並輪流在福建、台灣舉辦。「來大陸20多年,見證和參與了兩岸民間交流、經貿往來的發展與變化。兩岸合作空間廣闊,大有可為。」出席本次研討會的台灣代表劉光榮告訴記者,台海雙方聯合互動、輪流舉辦的這個研討會就是最好的例證之一,深受兩岸院校、機構、民間組織歡迎,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作為「海峽論壇·海峽科技專家論壇」系列活動之一,兩岸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護文化研討會每屆的主題雖不同,但主旨和核心始終不變,都是以生態保護和生態文化的研究交流為載體,不斷推進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共謀兩岸福祉。「研討會舉辦的這十多年來兩岸收穫都很大,彼此間借鑒交流讓生態環境更加健康、有序。目前我們所追求的低碳或者零碳技術,依然是兩岸可以共同努力的目標。」福建工程學院台灣籍教授陳顗鈞如是說。會議期間,與會的兩岸專家學者還將參觀考察安娜茶油文化產業園、唐寨山森林公園嶺頭修復區、戴雲山生態博物館、臻峰陶瓷文創園,實地感受德化縣自然生態環境,以及蓬勃發展的陶瓷產業和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蘊。此外,在閩台商、台籍專家團隊還將與德化縣上湧鎮曾阪「藝術家村」、赤水鎮東里「蘭花穀」、九仙山森林康養專案、戴雲山蛾類多樣性調查與研究項目等開展對接合作。

兩岸記者參訪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圓仔」找伴侶受關注

〔本報特約記者 周曉航報導〕 「海峽兩岸記者川渝行」聯合採訪團14日來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大陸贈台大熊貓「團團」和「圓圓」所產首胎「圓仔」能否從該基地找到伴侶,受到媒體關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建於1987年,最初只有6隻大熊貓,發展至今已有217隻,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大熊貓人工圈養種群。本月6日,台北市立動物園為「圓仔」慶祝8歲生日時,準備的6個象徵生日願望的竹筒中,包括「找到好伴侶」。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能否達其所願,成為兩岸記者關注的一個話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吳永勝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大熊貓配對有嚴格要求,研究基地會按大陸有關部門的要求積極行動,只要有需要,就積極來做。台灣東森電視臺記者黃圓媛第一次在四川看大熊貓。她表示,這裡的大熊貓距遊客較近、數量很多,感覺很親近,很可愛,「蠻過癮的」。「『圓仔』年齡換算為人類年齡跟我差不多,所以我希望牠也趕快找到男朋友。」對於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一事,吳永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證明大陸在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大熊貓受威脅程度「降級」並不等於降低保護力度,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把保護工作做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團當天參訪了大熊貓博物館、大熊貓月亮產房等景點。

兩岸師生共揚岳飛精神、傳承忠孝文化

〔本報特約記者 劉恩黎報導〕第五屆「弘揚岳飛精神 傳承忠孝文化」海峽兩岸岳飛文化夏令營集中活動13日在重慶舉行。一段娓娓動聽的合唱表演拉開了兩岸「小岳飛」集中交流活動的序幕。在渝台商青年代表、台籍學生以及重慶中小學師生等120餘人在曾家岩小學參加了此次活動,海峽兩岸的「小岳飛」們同奏歡迎曲、同誦岳飛贊、同唱傳統戲、同唱滿江紅,現場掌聲陣陣、氣氛熱烈。台灣泰安旌忠文教公益基金會董事長殷世熙表示,此次活動全體營員以岳飛文化為契合點,始終致力於學習、繼承、弘揚中華民族璀璨優秀的文化傳統,相親相愛、攜手同行。他希望能將忠義精神烙印在心中,也能將岳武穆王忠義精神推廣到世界各地。夏令營集中活動後,部分師生和台胞、台籍學生100餘人前往重慶關岳廟,向岳飛像敬獻花籃。據瞭解,本次活動由重慶市岳飛文化交流協會與台灣泰安旌忠文教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自2017年首次舉辦海峽兩岸岳飛文化夏令營以來,共吸引兩岸師生數千人次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