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采風

中國共產黨在北京舉辦隆重儀式

將黨內最高榮譽「七一勳章」授予自基層一線29名普通共產黨員 ■ 本報特約記者 辛蘭春 「今天,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儀式,將黨內最高榮譽授予為黨和人民作出傑出貢獻的共產黨員。」6月29日上午10時,經中共中央批准,「七一勳章」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首次頒授「七一勳章」並發表重要講話。 21輛摩托車組成國賓護衛隊上午8時許,由21輛摩托車組成的國賓護衛隊以國家最高禮遇一路護送「七一勳章」獲得者、功勳黨員前往人民大會堂。按照慣例,國賓摩托車護衛隊是專門為外國元首或者政府首腦訪華而設立的最高禮遇。9時許,「七一勳章」獲得者抵達人民大會堂東門外,高擎紅旗的禮兵分列道路兩側,18名禮兵在臺階上持槍佇立,青少年熱情歡呼致意。三軍儀仗隊禮兵護送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授予「七一勳章」的決定》,授予29名同志「七一勳章」。記者注意到,這29人都來自基層、一線,來自踐行初心和使命的最前沿。在人民大會堂的東門大廳,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的相關領導同志迎接功勳人員的到來,並一一握手。步入會場在儀式開始之後,習近平和「七一勳章」獲得者一起步入會場。頒授儀式的主持人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甯,他也是「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主任」。儀式開始後,在主席臺前的6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的禮號手,和在會場一側的軍樂團一起共同奏響授勳號角,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的禮兵以正步護送「七一勳章」入場。全體起立鼓掌「七一勳章」獲得者中,有幾位百歲老人因為年歲過高、行動不便,沒能來到現場,他們分別是陸元九(1920年1月生,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開拓者之一)、辛育齡(1921年2月生,新中國胸外科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和瞿獨伊(1921年11月生,革命先烈後代)。另外,還有3位已故的「七一勳章」獲得者,他們分別是陳紅軍(「衛國戍邊英雄」)、柴雲振(是《誰是最可愛的人》原型之一)、黃文秀(在脫貧攻堅一線揮灑汗水、忘我奉獻的新時代青年黨員幹部的優秀代表)。在金色大廳現場前排座椅上,有「七一勳章」獲得者和陪同親屬的名字。幾位不能來到現場的獲得者,他們的親屬也在前排就座。

大陸在京舉行盛大文藝演出《偉大征程》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 本報特約記者 馮一男 篳路藍縷創偉業,初心不忘再起航。2021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慶祝這一偉大節日,大陸6月28日晚在北京國家體育場盛大舉行文藝演出《偉大征程》,共同回顧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共同祝福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夜幕下的奧林匹克中心區流光溢彩、美輪美奐,喜慶的中國結燈飾、醒目的慶祝活動標識、多彩的盤龍式花柱,表達著對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喜慶祝福。金光映射中的國家體育場「鳥巢」,與深藍色的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遙相呼應。國家體育場內,燈光璀璨。中央舞臺的巨型螢幕上,金色黨徽在紅色幕布的襯托下熠熠生輝,兩側分別書寫著「1921」和「2021」金色字樣。舞臺最高處,100名禮號手身姿挺拔,兩側旋轉佈景中,戰士的群像巋然屹立。英姿勃發的青年手捧紅色花束,彙聚在舞臺中央。19時57分許,在歡快的樂曲聲中,習近平等領導同志走上主席臺,向大家揮手致意,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隨著激昂深情的歌聲響起,絢爛的焰火升騰出「100」的紀年,盛放在國家體育場上空。舞臺上,點點星火彙聚成黨徽的圖案,拉開演出帷幕。演出以大型情景史詩形式呈現,共分為四個篇章,綜合運用多種藝術手段,生動展現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壯美畫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昂首闊步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這個政黨一定能指引中國走向光明,讓中國人過上好日子……」戲劇與舞蹈《破曉》再現了近代以後,中華民族飽經磨難,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後繼尋找救國救民真理,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第一篇章「浴火前行」,以情景舞蹈《起義 起義》、歌舞《土地》、戲劇與舞蹈《長征》、情景大合唱《怒吼吧 黃河》、合唱與舞蹈《向前 向前 向前》等節目,生動展現在大革命的烽煙中,在艱險的長征路上,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沙場上,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淬火成鋼的偉大歷程。打破了一個舊世界的中國共產黨人,能否建設一個新世界?第二篇章「風雨無阻」以舞蹈《開國大典》開篇,回顧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年代。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情景合唱與舞蹈《戰旗美如畫》呈現抗美援朝的激戰場面,謳歌志願軍戰士保家衛國的熾熱情懷。在慷慨激昂的唱腔中,戲曲與舞蹈《激情歲月》生動描畫王進喜、史來賀、雷鋒、錢學森、焦裕祿等一批先鋒模範的奮鬥群像。帶領中國大陸人民站起來的中國共產黨,能不能帶領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作出改革開放的歷史性回答。在第三篇章「激流勇進」中,舞蹈《春潮澎湃》把春天的故事鋪展在希望的田野,歌舞《特區暢想曲》躍動著特區「先行先試」的時代脈搏,情景合唱與舞蹈《回歸時刻》歡慶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懷抱,詩朗誦與合唱《跨越》謳歌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北煤南運等重大國家工程。情景舞蹈《黨旗在我心中》表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人民勠力同心、眾志成城,取得抗擊「非典」、抗震救災的偉大勝利。合唱與舞蹈《行進的火炬》讓人們重溫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神舟七號飛船發射等激動人心的歷史場景。第四篇章「錦繡前程」展開一幅新時代的壯闊圖景。戲劇與歌舞《東方奇跡》講述閩寧鎮、十八洞村的脫貧攻堅故事,宣示中國共產黨人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全面小康的偉大勝利。情景交響歌舞《人民至上》再現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一場舉國動員、上下同心的全民戰「疫」。情景歌舞《強軍戰歌》通過多軍兵種一體化實戰演習的紀實表演,展現了人民軍隊闊步前進的豪邁姿態。鼓樂歌舞《新的天地》,一面直徑10米的巨型大鼓和一百面大鼓在空中鼓舞,百名號手奏響號角,大氣磅礴、煥然一新的畫面,展示了新時代民族復興的壯麗畫卷,描繪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巨變,感召中華兒女自信前行。器樂、童聲合唱與舞蹈《命運與共》彰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全球奏響的心靈和鳴。「領航!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伴隨著主題曲《領航》的旋律,高達16米的金色党徽莊嚴升起,光芒四射。歌聲、掌聲簇擁出10面巨型紅旗,迎風招展。「無論多遠,你都在我們身旁,信念永恆,初心不忘。人民就是江山,寫就你使命擔當……」燦爛的焰火又一次點亮夜空,將演出氣氛推向高潮。 Previous Next

澳台青年交流促進會赴福建漳州參訪

〔本報特約記者 張金川報導〕澳台青年交流促進會組織會員一行17人25日赴福建省漳州市開展「追尋歷史足跡」參訪交流活動。參訪團一行前往漳州古城瞭解人文歷史、漳州經濟社會發展、漳台交流合作等情況,隨後前往南靖雲水謠參訪,感受古村落和土樓文化的魅力。澳台青年交流促進會是愛國愛澳青年社團,於2018年經澳門特區政府批准成立,由台灣高校畢業澳生組成,致力於促進澳台青年交流合作,團結服務在台澳生群體。該協會成立以來,全力投入澳台青年交流工作,積極配合特區政府做好在澳台生就業等工作,加強澳台各界青年的交流聯誼,受到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好評。福建與台灣一水之隔,是台胞主要祖籍地。澳台青年交流促進會會長蔡文政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第一次率團來福建參訪,也希望通過這樣交流平臺,為澳門青年提供一次來福建尋找工作和創業的機會。「通過交流,感覺非常好!」蔡文政表示,明天還將前往龍岩市上杭縣古田會議舊址參訪,加深澳門青年對歷史的學習和認識,增進他們對祖國歷史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瞭解,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

海峽青年驛站在福州三坊七巷揭牌啟用

〔本報特約記者 閆旭報導〕海峽青年驛站26日下午於福州三坊七巷黃巷75、77號正式啟用,作為服務兩岸台灣青年的展示視窗,將主要作用於促進兩岸青年交流發展。海峽青年驛站內,設有海峽青年節成果展示平臺、海青驛站服務能力展示平臺、海峽兩岸青年交流活動區三大功能板塊。記者在驛站內看到,一台觸屏一體機,全方位展示了海峽青年節永久性會址——海峽青年交流營地的全景全貌,歷屆海峽青年節的舉辦以及兩岸青年交流的足跡。海青驛站服務能力展示平臺充分展示了惠及台青政策及實施成果、保障台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海峽兩岸青年交流活動區結合傳統木藝設計風格,投入兩岸非遺文化、文旅主題專欄、專案洽談區等多元化元素。「台灣媳婦」康桂箖在福建平潭開了一間結合民間彩繪的燈籠體驗館,把台灣光遠燈籠工廠製作的中國傳統燈籠帶回大陸。如今,她的嵐台傳統燈籠進駐海峽青年驛站進行展示。「我們的燈籠技藝傳承於福州,通過進駐驛站,希望把傳統燈籠技藝展示給各地的遊客。」康桂箖說。福建省政府台港澳事務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峽青年驛站的設立將對促進海峽兩岸青年在閩交往、交流、交心、交融起到重要意義。

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漆藝傳承和發展論壇在榕開幕

〔本報特約記者 閆旭報導〕為迎接即將在福州舉行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福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三屆海峽論壇·第二屆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漆藝傳承和發展論壇,26日在福州開幕。兩岸70多名漆藝藝術家、學者、青年學生、漆藝從業人員及愛好者參與本次論壇。本次論壇還線上上同步進行,台灣當代漆藝協會理事長楊靜芬發來賀詞,台灣漆藝家廖勝文也通過連線進行發言,來自台灣地區的漆藝領域專家學者、漆藝從業人員及愛好者近百人線上參與了本次論壇。來自台灣的漆藝名家代表黃寶賢、閩江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鄭頻、漆藝企業「潤坊」創始人周潤達現場簽署了海峽兩岸產學研合作協定,未來三方將在兩岸漆藝人才培養、漆藝技藝研究以及漆藝漆器外貿出口等產業化方面達成深度合作,共同攜手推動海峽兩岸大漆產業融合發展。主辦方表示,論壇舉辦期間,面向台灣大學生、台灣就業創業青年舉辦為期三天的漆藝研學營,讓台灣青年通過參觀沈紹安漆藝博物館,探尋福州漆藝的發展歷史與漆藝文化;走進台灣漆藝家黃寶賢在福州的漆藝工作室,近距離瞭解漆藝家的藝術創作,全方位深度感受獨具特色的漆藝文化。漆藝是閩台共同的重要文化資源。近年來,兩岸間漆藝交流頻繁,激發兩地創作者的創作靈感,也進一步促進了漆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漆藝傳承和發展論壇通過漆藝搭建兩岸文化交流的平臺,促進兩岸非遺文化共融創新、共同發展。「兩岸漆藝藝術家的想法不同,彼此碰撞、交流想法,能蹦出一些火花來。」台灣漆藝家蔡樹康常探訪大陸的窯址,看看古人留下來的遺跡,觸摸傳統文化,汲取創作靈感。他認為,兩岸漆藝家應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讓漆藝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