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采風

心中的拉卜楞寺傳奇

■ 映丞 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大夏河岸邊的拉卜楞寺,是中國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也是整個藏傳佛教中的寶藏之地。這座壯麗的寺廟以其深厚的歷史、宗教價值和文化典藏,在藏族信徒和文化傳承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拉卜楞寺本名噶丹夏珠卜達吉益蘇奇貝琅,簡稱扎西奇寺,「拉卜楞」由「拉章」(嘉木樣佛宮)音變而來,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甘肅南部藏族地區最大的寺院,1982年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拉卜楞寺在歷史上號稱有108屬寺(其實要遠大於此數),是甘南地區的政教中心,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國最好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目前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樣呼圖克圖嘉木樣·洛桑久美·圖丹卻吉尼瑪,其他領導人包括四大賽赤(貢唐倉、薩木察倉、霍爾藏倉、德哇倉)、八大堪布。歷史和名稱拉卜楞寺原名噶丹夏珠卜達吉益蘇奇貝琅,簡稱扎西奇寺。「拉卜楞」一名來自「拉章」(嘉木樣佛宮)音變而來。寺廟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第一世嘉木樣活佛阿旺宋哲大師創建。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建立「拉章」,象徵著寺廟最高活佛府邸。拉卜楞寺在歷史上號稱擁有108個屬寺,是甘南地區的政教中心。宗派的光輝拉卜楞寺屬於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六大寺院之一,在整個佛教界中享有盛譽。作為藏地佛教的噶舉派(Kagyu派)教派的代表之一,拉卜楞寺在噶舉派的教義、實修和傳承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噶舉派以其密續實修和直接體驗佛性的教義而聞名,而拉卜楞寺則成為了噶舉派弟子學習和修行的寶貴場所。信仰的綻放拉卜楞寺是甘南南部藏族地區最大的寺廟,喇嘛人數曾多達3000餘人。寺內的銅鍋甚至能煮四頭大牛。寺內所保存的藏書數量驚人,藏有全國最豐富、最齊全的藏族文化典籍。從藏書樓的建立開始,拉卜楞寺不斷搜集、求購各類圖書,目前蒐藏書籍超過10萬多部,涵蓋醫藥、經典、密宗等多個領域。文化的承傳拉卜楞寺的歷世嘉木樣繼續發展藏書事業,使其成為全國藏傳佛教寺院中藏書最為豐富、齊全的之一。此外,拉卜楞寺創辦了藏醫學院「曼康」,致力於培養醫學人才,並成功開發出多種藥劑,其中部分已列入國家醫典。當代保護與修復為保護這片歷史文化寶地,拉卜楞寺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整體保護修繕工程,投資超過4億元。此工程涵蓋佛殿建築、油飾彩繪、壁畫、電路照明改造、安防、消防等多個方面,旨在保護和傳承拉卜楞寺的宗教和文化遺產。位於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區的高原上,拉卜楞寺猶如一顆閃亮的明珠,為藏地佛教的聖地之一,也是整個藏傳佛教中的重要中心。拉卜楞寺以其壯麗的建築、深厚的教義和文化底蘊,承載著信仰、智慧和精神的薪火。教派的璀璨作為藏地佛教的噶舉派(Kagyu派)教派的重要代表之一,拉卜楞寺在佛教世界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噶舉派強調密續實修和直接體驗佛性,被認為是藏傳佛教的四大主要教派之一。拉卜楞寺在噶舉派中的地位突顯了其在信仰和實修方面的價值,也使其成為噶舉派弟子前來學習和修行的聖地。在藏傳佛教的地位拉卜楞寺在藏傳佛教版圖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作為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寺廟,它不僅是噶舉派教派的代表,更是整個藏傳佛教教派之間的聖地之一。這裡是藏族人尋求靈性寄託的地方,也是他們與佛法智慧連結的場所。智慧的傳承拉卜楞寺內寶貴的經典、壁畫和雕刻蘊含著噶舉派教義的智慧。噶舉派著重個人修持的重要性,並強調實踐的價值,而這些資源為學習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佛法的契機。拉卜楞寺成為了噶舉派教義的活潑載體,引導著修行者走向心靈的深處。信仰的凝聚力拉卜楞寺不僅是學習和修行的場所,更是藏族信仰的核心。信徒在這裡虔誠地禮拜,與神聖的世界交流。寺廟成為了藏族社區聚會和慶典的場所,這些活動加強了社區凝聚力,使信仰成為人們共同的連結點。結語拉卜楞寺的存在不僅象徵著噶舉派的教義,更代表著整個藏地佛教的信仰和精神。它的建築壯麗,教義深邃,文化博大,宛如一座閃亮的明珠,照亮了信徒心靈的深處。在這片寧靜的高原上,拉卜楞寺的光芒繚繞,指引著人們的心靈前行,也成就了一段段關於信仰和智慧的傳奇。

續寫山水情 美麗橫山行 第三屆海峽兩岸同名鄉鎮「橫山」互動 協作會議在常州舉行

9月6日至8日,以「續寫山水情 美麗橫山行」為主題的第三屆海峽兩岸同名鄉鎮「橫山」互動協作會議在江蘇常州經開區橫山橋鎮舉行。來自台灣新竹縣橫山鄉、重慶市綦江區橫山鎮、廣東省廉江市橫山鎮、廣西壯族自治區陸川縣橫山鎮、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橫山鎮、陝西省榆林市橫山區、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橫山鎮、浙江省龍遊縣橫山鎮、江蘇常州經開區橫山橋鎮等海峽兩岸9個同名橫山區、鄉鎮(街道)的代表130餘人參加會議。海峽兩岸「橫山」因同根而相知,因同名而相聚,因同心而相約。開幕式上,常州經開區橫山橋鎮與台灣新竹縣橫山鄉締結友好鄉鎮。會議期間,舉行了鄉村振興主題演講,兩岸嘉賓共同分享鄉村發展經驗,探討助推鄉村發展的思路和舉措。與會嘉賓還前往橫山橋鎮芳茂山沐心園,共揭「同心石」,共栽「同心樹」;參觀了常州天寧寺、青果巷、常州大運河工業遺產展覽館;觀看了反映兩岸「橫山」鄉鎮近年發展成果的攝影作品展。這次會議是海峽兩岸互動交流合作的一件盛事,兩岸橫山鄉鎮可以藉助這座友誼與合作之橋,在產業發展上共享機遇、在經貿合作上共謀突破、在文旅交流上共創繁榮,使鄉鎮人民生活得越來越富足和美滿。

重大突破!鄭州發現商代早期最大水系遺存

〔本報綜合報導〕記者日前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鄭州商城遺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新發現迄今為止商代早期最大水系遺存,填補了對鄭州商城南部空間佈局認知的空白。距今3600多年的鄭州商城遺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老城區中心,總面積達25平方公里,被學界普遍認為是商代第一位君王湯所建的亳都,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商文明在這裡形成與發展起來。與同時期的偃師商城水系相比,新發現的鄭州商城水系規模更大、覆蓋範圍更廣。該大型水系兼具排水與城市區劃的功能,其發現改寫了以往對於鄭州商城整體佈局尤其是南部格局的認知,對於深入探索商代早期都城的規劃理念、功能分區等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考古博物館正式面向社會公眾開放

〔本報特約記者 王子銘 李賀報導〕9月15日,中國考古博物館正式面向社會公眾開放。中國考古博物館是中國歷史研究院下設的國家級專業考古博物館。地處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核心區,以考古出土文物和珍貴古籍文獻為依託,致力於展示與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和中華文化輝煌燦爛的中國故事,打造北京城市中軸線上的歷史文化客廳和展示中華文明的國家窗口。

杭州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全名單公佈

〔本報綜合報導〕9月12日,第十九屆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名單正式公佈。馬龍等老將再次出征亞運賽場;張雨霏等中堅力量向金牌衝擊,為明年的奧運會調整狀態;不少亞運新人將在本土迎來自己運動生涯的里程碑時刻。杭州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總人數1329人,其中運動員886人(女運動員437人,男運動員449人),包括36名奧運會冠軍,630人為首次參加亞運會。運動員平均年齡25歲,年齡最大的是橋牌運動員戴建明,60歲;年齡最小的是滑板運動員崔宸曦,13歲。參賽運動員中有來自回族、蒙古族、壯族、苗族、滿族、維吾爾族、藏族等19個民族的71名少數民族運動員。代表團將參加除卡巴迪、板球以外的38個大項、407個小項的比賽。中國體育代表團參賽的總體目標是取得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