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見影

「還路於民」2.5萬人冒雨支持 民眾高喊2040行人死亡歸零

(圖/翻攝自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臉書粉專) 〔本報綜合報導〕路權團體「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發起的「還路於民大遊行」8月20日下午在凱達格蘭大道登場,儘管遊行前下起大雨,主辦單位估計仍有2萬5000名民眾參與,遊行隊伍沿路高喊2030行人死亡減半、2040行人死亡歸零等願景;交通部長王國材親自出席鞠躬致歉,坦言交安做不好,並強調短期到明年底前,會優先改善全國肇事最嚴重的600處路口。「還路於民大遊行」20日下午在凱道登場,現場放置5項訴求看板,包括:健全人行設施(例如道路瘦身減車速、提高市區人行空間占比)、改革駕訓和駕照考驗及駕駛人管理制度(例如加強違規記點及回訓)、執法捍衛行人路(例如全面取締不停讓行人的駕駛)、重建交通法制(儘速通過交通安全基本法)、推動零死亡願景。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表示,種種事故皆源自於國家制度的缺失,這就是交通暴力,今天遊行就是要大家用雙腳表達對現行人本交通工程缺乏的不滿;希望藉由此次遊行,強烈要求政府部門重建交通法制,加強交通3E,改善道路工程(Engineering)、交通教育(Education)及執法(Enforcement),提供台灣更優良的步行環境。交通部長王國材上台時遭民眾噓聲及怒喊「下台」,王國材說,行人交通路權是很重要的目標,過去幾年他做得不好,造成行人死傷嚴重,隨即鞠躬致歉。他提到,交通安全和行人路權需要跨部會合作,但過去中央和地方權責不清,現在推動交通安全基本法,將中央和部會的權責寫清楚,層級也提高到行政院開道安會報,由全國各部會、各級政府,一起把行人交通安全做好。有關行人設施改善部分,王國材說,有短中長期目標,短期最急迫的是全國有600處嚴重易肇事路口,現在開始到明年底會優先改善。他也認同路權團體的訴求,努力拚2030行人事故減半、2040年行人死亡歸零。當天遊行活動共有31個政黨及民間團體參加,藍綠白三黨參選人侯友宜、賴清德、柯文哲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等人都出席致詞,並簽署行人通行自由與平權之保障等六項內容的「台灣行人宣言」。行政院17日通過交通部擬具《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草案,將函請立法院審議。交通部強調,草案中明定各道路交通安全關係者的責任,確立人、車、路、汽車運輸業、教育宣導、執法、救護、保險、研究與發展等9大面向基本政策,計有「總則」、「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政策」、「道路交通安全計畫」、「道路交通安全會報」及「附則」共5章,計27條,將積極與立法院朝野各黨團溝通協調,盼早日完成立法程序。

北纜停建須賠2.3億 蔣萬安:工務局編預算因應

〔本報綜合報導〕爭議逾20年的北投纜車BOT案在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喊卡,今年5月仲裁結果出爐,判定北市府要付廠商2.3億元,柯文哲遭批「再次甩鍋給蔣萬安市府」。蔣萬安表示,這筆2.3億的款項,確定編在工務局新工處明年度的預算,月底就會送議會審查。北投空中纜車自1979年時任台北市長李登輝提出概念,1993年接任市長黃大洲拍板興建,前市長陳水扁任內決定以BOT方式開發,前市長馬英九在2005年與得標廠商儷山林公司簽約,2006年開工,未料就爆出時任內政部次長顏萬進收受廠商賄賂,導致開發案停擺。時至2015年,時任市長柯文哲宣布停建北投纜車,廠商的求償金額高達8.7億,經過多年協商後終於達成共識,求償上限為2.5億元,並經過仲裁程序後,今年5月確定北市府須賠償廠商2.3億元。針對藍綠議員批評北纜已是陳年老案,柯文哲宣布停建卻沒在任內解決,還是甩鍋蔣萬安市府,柯文哲回應,北投纜車在他上任就知道不可能蓋下去,他說,過去陽明山上有旅館區,財務是可以平衡,現在陽明山為特定保護區,也就不可能再蓋下去;貓空纜車15年虧18億,北纜還有硫磺問題,「蓋下去會賠更多」。蔣萬安則回應,北投纜車利息及仲裁費共2.3億,市府在7月24日的預算審查會議上,聽取相關報告確定編列預算,會放在113年度工務局新工處預算中,8月底會送議會審查。至於會不會覺得一上任就背了很多債務?蔣萬安說,就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會務實地克服各項挑戰,並確保市民的權益。

【話山論見】勞保可能會在未來幾年破產?不可信 維護好自身權益就能過上安心的退休生活

■ 映丞 近年來,勞保破產的議題牽動著大眾的關注,引起人們對於自身退休金安全的疑慮。然而,當我們關注保障制度的完善同時,我們也不應忽略自身權益的保護。最近的一宗案例引起了我們對於勞保制度的深思,更凸顯了我們在計劃未來退休生活時應有的謹慎和認知。該案例中,一名勞工突然離職,卻離符合領取退休金的年限還差一年。然而,意外的身故卻使得他的家屬無法領取勞保年金,因他未達到請領的資格。這個故事呼籲我們必須正視自身權益的保障,並提醒我們在面對突發情況時,可能產生的不確定性。勞保制度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不少人可能因為對於勞保規則的不瞭解,錯失了自己的權益。在此,勞動專家的建議顯得尤為寶貴。他們指出,在達到請領資格之前,不應輕易中斷勞保的繳納,即使失業,仍可繼續加入職業工會或國民年金保險,確保自身的保障完整。退休金的準備同樣是我們必須謹慎思考的議題。在選擇參加勞保或是否中斷繳納時,我們應留意請領資格的門檻。如果未達到請領資格,則之前的繳納可能化為泡影。請領退休金的資格要求包括保險年資達標,並年滿特定年齡。為確保資格的達成,我們需保持繳納,以免無法享受應有的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勞工退休金在整體退休規劃中具有重要地位。相對於勞保制度的不確定性,勞退金提供了更為穩定的退休金方案,不受破產風險影響,且可透過自提方式獲得更豐厚的退休金金額。然而,我們同樣應建立全面的理財規劃,包括保險、投資等,以確保未來退休生活的資金需求得到充分滿足。這起案例提醒我們,權益保障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除了關注保障制度的健全,我們更應關注自身權益的保護和了解,以確保在退休生活中能夠享有應有的權益。讓我們一同在這個議題上,共同追求更加明智、穩健的選擇,建立一個更為安心的退休未來。勞保是勞工的重要權益,但是近年來,勞保的財務狀況卻不斷惡化,引發了許多人對於勞保的未來感到憂心。有些人甚至認為,勞保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內破產,所以想要提早領取勞保退休金,或者是退保,以免損失自己的權益。然而,這種做法其實是非常不明智的。首先,勞保的破產風險並不像一些媒體或政客所說的那麼高。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推估,即使不做任何改革,勞保基金也可以支撐到2031年。而且,政府也已經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例如調整勞保費率、延後領取退休金的年齡、採用平均工資計算退休金等,目的就是要延長勞保基金的壽命,並提高勞工的退休福利。其次,如果沒有達到一次請領資格,就想要退保,其實是非常划不來的。一次請領資格是指累積繳交勞保費15年以上,且年滿60歲以上的人。如果沒有達到這個條件,就想要退保,那麼只能拿回自己所繳交的本金,而不能拿回政府或雇主所補助的部分。這樣一來,就相當於放棄了自己的權益,而且也失去了未來領取退休金或其他福利的機會。因此,我們建議勞工們不要因為對勞保感到憂心,就輕易地放棄自己的權益。勞保是我們辛苦工作所換來的成果,我們應該珍惜它,並且積極參與勞保改革的討論,爭取更好的福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退休後享受安心和尊嚴的生活。

首屆兩岸融合特教人才研學營福州開營

〔本報特約記者 閆旭報導〕隨著心智障礙青年李懿釗演奏薩克斯樂曲《回家》開場,首屆「心無礙,教有方」兩岸融合特教人才研學營18日在福州開營,海峽兩岸特教界60余位青年代表共同參與。台灣中華身心障礙者職業技藝協會理事長陳宇璿表示,海峽兩岸特殊教育者均希望以各種方式讓特殊的孩子們可以融入校園,融入社會,更好地在這個社會中生存。「這次研學營可以讓海峽兩岸特教方法和心得共融共學」。開營式上,兩岸特教人共同發佈《鼓嶺宣言》,倡議「不放棄任何一個殘障學生,確保每一個殘障學生享有公平優質教育」,滿足殘障學生的特殊教育需求,加強兩岸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通過交流互通培養更多特教人才。福建師範大學教授連榕致辭時表示,看到海峽兩岸這麼多青年人士關注特殊教育事業,十分感動,「我們應當挺膺擔當,通過特教等領域的良性互動,持續鞏固兩岸融合紐帶,不斷共創同胞福祉」。《現代特殊教育》雜誌主編顧明珠回憶起自己在台灣參訪的經歷,鼓勵海峽兩岸特教工作者以本次活動為新的起點,攜手同行,造福更多特殊兒童及其家庭。她說,本次研學營為兩岸青年特教人提供難得的互學互鑒平台。在活動現場,營員們喊出「心無礙,教有方」的活動口號,共同點亮「星星燈」,祝福「星星的孩子」健康成長。海峽兩岸四位特教專家獲頒兩岸特教融合大使聘書,以鼓勵更多特教人才為兩岸特殊群體發聲,推動特殊群體與社會交流、融合。本屆兩岸融合特教研學營為期五天,包含學術交流研討會、兩岸家校協同工作融合交流、兩岸夜話等活動,推動兩岸特教領域增進瞭解、擴大交流、深化合作。其中,大陸方面將分享特殊兒童家庭支援系統、家校協同等內容,台灣方面將帶來以桌遊實操為主題的特教工作坊。此外,主辦方還將組織台胞瞭解惠台政策,走進福州社區,遊覽福州城市景點,吸引台灣特教從業者「登陸」就業、創業。

群山環抱、錦繡天成,兩岸媒體人與台青共同走進多彩貴州

〔本報特約記者 高嘉鴻報導〕多彩貴州,一城一「色」!其中的一抹亮色——畢節,位於烏蒙山腹地,川、滇、黔之鎖鑰,扼滇楚之咽喉,控巴蜀之門戶,匯烏江、北盤江、赤水河之源流,多民族聚居、歷史文化燦爛。大山深處神秘的民族文化,也讓人有著無限的遐想。8月18日,由貴州省台辦主辦、畢節市台辦承辦的「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之看畢節」活動正式啟動,來自兩岸的媒體人和在陸在黔台青20人齊聚貴陽,將在未來一周內共同欣賞多彩貴州的人文風情和旖旎風光,體驗獨特的畢節色彩。面對眼前的好山好水,暨南大學台生林卓萱不禁感歎,「祖國的大好河山讓我很震撼,真的很美!我是第一次來貴陽,這裡讓人感覺很舒服、很閒適。拍了照片就趕緊和家人朋友們分享,他們讓我下次一定帶他們過來!」暨南大學台生彭翊如表示,「之前對貴州的印象可能是沒有那麼發達,而現在來到這裡第一眼就覺得與眾不同。實際感受到貴州別致的美食、美景和文化,這份『獨特』在其它城市體驗不到。」秀麗山水孕育出能歌善舞的苗家兒女和獨具特色的苗族文化。苗繡、蠟染、手工黃粑……是這裡的神秘寶藏。誰也想不到,幾年前的國家級深度貧困村,如今通過勤勞致富,走上一條以苗繡蠟染、經果林種植、鄉村旅遊等組合的多產融合發展之路。午飯過後,女孩子們換上苗服,「歪梳苗頭」,欣賞當地特色的歌舞表演,還和當地熱情的老鄉們圍在一起跳起了蘆笙舞。彭翊如表示,「以前鄉村振興對我來說只是一個名詞概念,我沒有實際體驗過什麼叫鄉村振興。如今發現貴州畢節交通便利,百姓安穩,我不太能想像得出這裡曾經貧窮和落後,現在完全是高端、漂亮,我想拍照打卡。」常駐遵義的醒獅新農人賴翊凡向當地的師傅學了一段苗鼓。「鼓,可以表達人的情緒,像人的心跳一樣,鼓點能夠振奮人心。今天學的苗鼓,和我們漢族打的戰鼓不太一樣,我之前打鼓都是定點式的,很少舞蹈或配合步伐,他們邊打邊跳,輕重緩急,鼓聲和感受碰撞、交融所產生的韻律和意境,這是最難學的。」廈門衛視主持人劉倩伶表示,「苗族服飾講述苗族故事,也把中國地圖繡在了衣服裡。穿上之後沉甸甸的,走起路來叮叮咚咚的響聲讓人心情很好。」在京台青李顏如表示,「苗族的服飾很得女生喜歡,華麗,工藝精巧,希望苗族的衣服受到更多人喜愛。」未來5天,兩岸媒體人和台青將繼續走進畢節,進一步體驗貴州畢節的美麗風景和現代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