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見影

世界「慰安婦」紀念日 民眾走進南京慰安所舊址感受「無聲的控訴」

〔本報特約記者 泱波報導〕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民眾走進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參觀,感受「無聲的控訴」。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分館,這處舊址由八棟歷史建築組成。1937年底,侵華日軍佔領南京後,將利濟巷2號和18號分別改造為「東雲慰安所」「故鄉樓慰安所」。2014年11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對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進行了修繕保護和陳列布展工作,並命名為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2015年12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陸首個「全國生態日」來了!

〔本報綜合報導〕8月15日,大陸首個「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在浙江湖州舉辦。活動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題,舉辦了主場活動開幕式、生態文明重要成果發佈會、生態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及綠色低碳創新大會等活動。近十年來,中國大陸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域性變化,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成就。大陸率先提出和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推動建設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近十年全球增加的森林面積四分之一來自大陸;大陸以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海上風電裝機規模高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產業正成為中國製造新名片……實踐證明,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全國生態日」將更好喚起我們建設美麗中國的成就感、自豪感。

王仁和:拼搏人生,不負青春

■京彩台灣 http://www.newstw.org/wp-content/uploads/2023/08/mda-phe36iyjucb0ztxw-1.mp4我的名字叫王仁和,現在是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我的研究方向是公共政策,主要關注環境保護領域。來到大陸求學是非常的一個輾轉離奇的過程,我第一次長期來到大陸,是去到廣州的暨南大學這樣的一個交換學生。當時的生活條件交通對我來講都是非常新奇的,也是因為那次求學經歷,我也決定在第二個學期前往陝西的陝西師範大學。第一次到西安,看到唐朝遺留下來的城牆,這個城牆實際上是非常打破我的想像,因為我的想像城牆可能是只夠兩三個人並排,我在西安第一次看到了有可以在上面騎腳踏車這樣的一個非常大的空間。這些回憶我覺得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事情。這個歸屬感可能會促使你選擇這個地方成家立業,然後落地生根。所以我認為每個青年在不斷的成長過程裡面,你們都要不斷的去拼搏,無論這個城市你待得下去或待不下去,但是至少你在這邊,你有這邊的朋友,你有這邊的回憶,每當看到這邊的相關的資訊,你可能就會有一個心靈上的觸動。這樣的地方我認為就是你的一個心安之處。過去我也參加過非常多的兩岸交流活動,還有鄉村振興項目。鄉村振興實際上在這個工作裡面,我是從清華大學一個求學的過程中,然後也漸漸了解到它是一個比較需要我們親身去投入的一件事情。所以經由這個樣子的一個想法,我參與到了清華鄉村工作站這樣的一個項目裡面,然後即將前往山東聊城的一個縣進行鄉村振興工作。我認為鄉村振興工作它不僅是擴大脫貧攻堅的一個成果,它也是幫助地方的公共服務進行一個提升的非常重要的一個途徑。所以我認為這項工作是值得我們臺灣青年或者兩岸青年學子們未來都能夠積極投身的一個事業。心安之處即是家,願兩岸青年都能找到自己的心安之處,拼搏人生不負青春。

《寶島一村》經典版15周年巡演登陸北京

〔本報特約記者 劉歡 許曉青報導〕熱騰騰的天津包子作為話劇《寶島一村》的結尾「彩蛋」,給北京觀眾帶來暖心回憶。10日至13日,《寶島一村》經典版15周年巡演登陸北京,在天橋藝術中心連演4場,累計吸引6000多名觀眾觀看。《寶島一村》由台灣著名話劇導演賴聲川和節目製作人王偉忠聯合編導。故事從「趙家」「朱家」「周家」三個1949年赴台落戶的眷村家庭講起,呈現半個多世紀縈繞海峽兩岸的鄉愁。2008年12月,《寶島一村》在台北首演,並於2010年初開啟首次大陸巡演。15年來,台灣表演工作坊出品的《寶島一村》經典版上演超過300場,覆蓋海峽兩岸和香港、澳門以及海外地區。2023年7月,《寶島一村》經典版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開啟15周年大陸巡演。此次巡演將依次走過上海、深圳、杭州、北京、西安五座城市,歷時一個多月,最終回到上海的上劇場。「眷村」指1949年後台灣當局為安置上百萬大陸赴台軍人和家眷所建立的聚落。隨時代變遷,台灣各地800多處眷村逐漸消失,僅有個別眷村得到保存。「演員跟我說,即使眷村被拆光,但還會剩下一個,叫『寶島一村』。」賴聲川告訴記者,《寶島一村》主要取材自王偉忠在眷村的成長經歷,「在眷村生活過的人看了覺得過癮,認為它真實反映了眷村生活,這部戲就是成功的,就對得起眷村的人。」整部劇三個多小時,沒有特別驚心動魄的情節,呈現給觀眾的是簡單而又真實的家居、鄰里生活。「看完演出後,我感受最深的是那濃得化不開的鄉愁。」首次觀看這部話劇的張先生說,劇中最打動他的是「探親」「重逢」這兩場戲,身邊很多人看完後跟他一樣淚流滿面。特意從天津趕到北京觀看演出的李女士說:「劇中『老趙』寫給兒子的信非常動人。」信裡說,願你此生不像我們一樣顛沛流離,願你此生不知道什麼叫戰爭,願你此生一切平安。「當前台海形勢比較緊張,希望兩岸關係儘快回溫,兩岸同胞共用和平、共同過上好日子。 」「我們需要更多交流和相互瞭解。」賴聲川說,《寶島一村》第一次到大陸演出時,大家都沒把握,因為不知道大陸觀眾是否對眷村題材感興趣。但這部戲演到今天,已去過大約40個大陸城市,所到之處都是熱情觀眾,很多人看完後起立鼓掌。「這種感動,也是兩岸一種深度的交流。」

【台灣首宗氣候訴訟正式開庭】 經濟部用電大戶條款成效不彰,公民團體盼司法落實氣候正義

■轉載自臉書/環境法律人協會 2021年初,環境法律人協會、綠色和平與四名氣候災難的潛在受害者發起台灣第一起氣候訴訟對經濟部提告,主張現行的「用電大戶條款」對企業的再生能源設置要求過低、忽略其減碳義務,違反環境基本法,侵害人民基本生存權利。起訴至今超過兩年的時間,台灣第一起氣候訴訟終於迎來正式開庭的程序,訴訟的結果也將對台灣未來各界發展產生極大影響。➤環境法律人協會秘書長郭鴻儀表示:「用電大戶條款」是依據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12條第4項所規定,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自行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或採購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目的在透過法規要求用電大戶能源轉型。「經濟部」制訂的條款細則根本無法達成用電大戶裝置再生能源之目的,造成台灣能源轉型進度上嚴重落後;更重要的是,在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後,如此落後的條款要求根本無法讓台灣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近幾年用電量和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減反增,經濟部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下,主責再生能源發展、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及節約用電,以及製造部門溫室氣體減量事項等三項工作,但經濟部目前顯然無法切實達成目標。❝ 本件訴訟的重要意義,在於透過司法喚起社會對於行政機關應積極落實立法要求面對氣候變遷的義務,而非流於口號卻毫無實質改善。❞➤委任律師簡凱倫表示:政府能源轉型和淨零目標帶來許多再生能源開發壓力,尤其是太陽光電。然而,地面型光電因對土地利用的需求,導致農民、漁民爭議不斷,產生嚴峻的承租戶生存與工作權維護課題。用電大戶條款必須要能有效地督使用電大戶開發對環境侵害相對較小的屋頂型光電,將開發責任轉到大戶自身資產的屋頂上,包括廠房、辦公室、停車場空間等。這起氣候訴訟的核心目的,正是藉由重新界定用電大戶門檻和義務,讓更多真正的排碳大戶、用電大戶承擔起能源轉型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