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見影

2025紐乳零關稅 衝擊台灣酪農業

(圖/翻攝自Unsplash圖庫) 〔本報綜合報導〕紐西蘭乳品2025年進口將零關稅,打擊本土酪農業,酪農盼農委會協助解決乳源過剩問題,或提出離牧補償方案,但農委會卻以環保稽查、嚴查超養等方式迫酪農減產,專家認為,農委會賣牛奶不夠努力,若能找到特殊產品,也許可以有競爭力。台紐在WTO架構下,2013年以會員身分簽署《紐西蘭與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經濟合作協定》(ANZTEC),2025年紐西蘭進口的液態乳將零關稅。乳業協會祕書長方清泉說,台灣因地處亞熱帶,酪農生產成本遠高於溫帶的歐洲、北海道,我牛奶價格因而為歐洲的1.5倍,未來紐西蘭牛乳零關稅後,將更加衝擊本土牛乳競爭力。目前國內酪農約500戶,乳牛在養量約10多萬頭,每年生乳總生產量約46萬公噸,另外每年約進口7、8萬公噸;國內乳量過剩,農委會目標是國內年產生乳40公噸,等於要減產百分之15、6萬公噸生乳。方清泉說,酪農正受進口損害,乳業協會請農委會協助解決酪農可能過剩乳源的問題,過剩的牛乳可製成奶粉、做成煉乳,農委會卻一直迴避問題,不願意輔導做加工;農委會要酪農減少飼養規模、減少乳量生產的方式是加強環保稽查、要求各縣市政府查嚴查牛隻超養,「任由乳廠欺壓酪農」。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說,國內生乳生產成本高,若要製成各種加工品,成本更高,因此國內乳業消費仍以飲用鮮乳為主,加上國產鮮乳市場已趨近飽和,若不隨市場需求調整,2025年會面臨更大壓力,且過去10年國內生乳產量增加,但酪農飼養效率、乳品質都在退步,因應策略應在於乳牛的汰弱扶強,透過乳牛保險推動低產獎勵淘汰。

青海剛察再現「半河清水半河魚」奇觀

〔本報特約記者 才旦桑吾報導〕青海湖畔,六七月份恰是最美時節,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境內,成群結隊的湟魚沿著青海湖入湖河流逆流而上,到淡水河中產卵,再現「半河清水半河魚」的奇觀。湟魚,學名「青海湖裸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青海湖「水—鳥—魚」生態鏈中的核心物種。7月7日,青海湖裸鯉增殖放流暨觀魚節活動在藏城剛察湟魚家園拉開了帷幕。活動當天,現場放流100萬尾裸鯉苗種,到8月底將有1500萬尾裸鯉苗種陸續放流入湖。據悉,2023年,青海湖水體面積達到4557.95平方公里,比2012年增加了187.26平方公里,平均水位上升超過3米。湟魚蘊藏量從十多年前的3萬多噸,增長到去年的11.41萬噸。鸕鷀、漁鷗等以湟魚為食的百餘種水鳥數量也大幅增加,青海湖成為大陸候鳥種群最為集中的繁殖地之一。

第二十二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開幕

〔本報特約記者 楊啟紅 甘海瓊報導〕7月8日,2023「中國體育彩票」第二十二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以下簡稱「環湖賽」)在青海省西寧市開幕。本屆環湖賽是環湖賽正式回歸國際自行車聯盟職業系列賽的首秀,全程共8個賽段,共有四大洲的22支隊伍、154名運動員參賽,其中UCI職業隊5支、UCI洲際隊14支、國家隊3支。22年來,環湖賽以高海拔的賽段為運動員們爭奪榮耀之旅提供了非凡的挑戰和體驗。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國際性公路自行車賽事,環湖賽秉承綠色、人文、和諧、體驗的主題,傳承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堅持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定位,促進體育賽事與生態保護、文化旅遊、交流合作深度融合、相得益彰,向世人展示大美青海生態之美、發展之美、人文之美,傳播體育競技勇於超越的價值追求,不斷辦出新高度、賦予新內涵。

國際數學奧賽中國選手全員摘金 團體總分五連冠

〔本報特約記者 錢錚報導〕7月12日於日本千葉縣結束的第64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來自中國的6名選手全員獲得金牌,中國隊以240分的總分實現團體總分五連冠。根據比賽規則,每個國家或地區可派不超過6名學生參賽,參賽選手要在連續兩天內解答6道題,滿分為42分。據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官網資料,本屆比賽金牌線為32分,共54人獲得金牌。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是面向高中生的一項世界性數學賽事,每年舉行一次。本屆比賽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名選手參加。下屆比賽將移師英國舉行。

南瓜藤兒攀牆來

(抒情散文)■方華 清晨,推開窗戶,一朵金黃的花朵躍入眼簾。原來,樓下不知誰載的一棵南瓜秧兒,竟沿牆攀了上來。看著這朵黃豔的花兒,感覺一股清新的鄉情撲面而來。在鄉下,南瓜是很隨性的一種植物,幾乎家家都會在地頭坡邊、籬旁牆下種上幾株。松了土,埋下上年留下的瓜種,施上一點肥,澆上一些水,就很少有人去打理它。頂多是在連日驕陽後,得閒給它兩瓢清水。在我幼時,鄉下每戶人家都有個挨個的幾個伢兒,就像一根南瓜藤兒,結著一串青澀的小瓜。物資匱乏的年代,誰也不把、也不能把自個的伢兒金貴地養著,真的像房前屋後栽種的南瓜兒呢。也就在不經意的時光裡,那瓜秧兒就扯了藤,一路攀爬著開著花、結著鈕。那鈕兒越來越大,有時恍然驚覺,這瓜兒咋一夜間就長得這麼大了呢?如同我經年以後一次回鄉,那原先在一起光腚戲水的小夥伴兒,已一個個出落成壯實的大小夥、俊俏的大姑娘兒。可也別輕視了這看不上眼的南瓜,在那溫飽都難解決的年代,也填飽了不少饑腸呢。南瓜粥是農家人碗中常見的主食,蒸南瓜也是當時孩子們手中的一道美食。家中若有巧婦,這不起眼的南瓜兒也能翻出新鮮的花樣。記得母親會將花托短、不結鈕的雄花兒采下,用當年榨出的菜籽油兒一煎,盛入盤中,是一道既好看又清香撲鼻的佳餚。青青的南瓜藤兒,在母親的手裡也是一道美食。見母親一條條地撕去藤兒外面的皮,留下裡面青嫩的芯兒,剪成段,配上紅辣椒絲兒在鍋中一炒,是一道清爽可口的下飯菜兒。有時家中來客,又一時不及採摘新鮮的蔬菜,母親會拎起牆角堆放的一隻南瓜,剖開,切成絲,在大火上暴炒。那脆甜的味道,對於我有一種特別的感覺,似乎裡面隱含著那個年代的味道,以及母愛的味道。大熱的夏天,母親會將南瓜切成月牙兒形狀,抓上一把綠豆,熬一銚的南瓜綠豆湯,涼著,解渴又降暑兒。南瓜瓤兒,母親用來喂豬。南瓜籽兒,母親會在塘中洗淨,曬乾,炒熟了,成為大人小孩口中嗑著的香噴噴零食。那時的鄉下,衛生狀況很差,小孩子的臉上都有蟲疤。城裡的孩子用寶塔糖(當時的一種驅蟲糖藥)驅蛔蟲,鄉下孩子驅蟲就是吃生南瓜。生南瓜難吃,母親會將南瓜搗爛,加上一點糖,這樣,我們就不會食之難以下嚥了。生南瓜驅蟲很靈,現在來看,還可以稱得上是一種環保綠色的新潮藥品呢。「一條大青龍,爬上院牆頭,生下一窩蛋兒,個個大麻球呀。」看著眼前這攀上窗沿的南瓜藤,看著這朵黃燦燦的南瓜花,忽然記起兒時母親唱給我們的這首南瓜謠。歌聲裡,那鄉情的藤蔓從心口裡長出,盤盤繞繞纏纏綿綿;而母親的笑容就宛如藤上的那朵花兒,明媚而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