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10月25日,「真青春·活出彩·書香為伴·夢想啟航」活動暨「溫暖的BaoBao·兩岸·青年書店」揭牌儀式在北京舉辦,這也是系列活動「識·光」兩岸青年閱 享會的開篇。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你的成長之路,有沒有被一本書深深影響過? 你心目中理想的書店是什麼模樣?一家美好的書店能戳中當下年輕人的關鍵,一方面是需要涵容豐富的書目,讓每個有求知欲的愛書人得以安放內心;另一方面,書店必須是一個文化交流的窗口,以 書為媒,讓本不相識的青年人相互聯結,激盪思想,彼此看見和理解。最近,在北京前門鬧中取靜之處,“真青春·活出彩·書香為伴·夢想啟航”活動暨“溫暖的BaoBao·兩岸·青年書店”揭牌儀式舉辦,這也是系列活動“識· 光」兩岸青年閱享會的開篇。 兩岸著名作家和多名奮發向上的青年一起,暢談閱讀之於個體成長、促進兩岸交流的感想。「溫暖的BaoBao·兩岸·青年書店」將成為一個動人的精神載體,讓愛書人找到踏實的歸宿感,並與天南海北的年輕面孔相遇,碰出思想的火花。兩岸書香滋養青年成長,好書做伴青春一路追光。閱讀能塑造自我,照顧自己,照亮未來一個青年,能透過閱讀尋找到怎樣的生命光亮?39歲的台灣青年李建勳分享,他從小在父親的教導下讀古典文學、名家著作,那時候尚不明確閱讀的意義,長大後他才深刻意識到:「原來這些幾千年前古人留下來 的詩詞文化,歷久不衰,不是沒有道理的。原來父親在我年幼之時,就將從小爺爺教育他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植'入我的血液。”父親去世後,李建勳感覺自己“瞬間長大了”,也覺醒了。 他把過去所讀的書籍內容,內化成了行動力。 是書籍,給了他改變的力量。90後台灣青年張瑋珊,分享了自己在書中意外尋找到祖國、轉變身分認同進而確立人生志向的經驗。張瑋珊說,「透過這一代代中國仁人誌士的精神與思想面貌,我逐漸了解到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應當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為天下大同共存共榮的理想、修身齊家治國平 天下的責任與使命」。閱讀能塑造和改變自我,也能傳遞愛心,照亮和溫暖人世間的其他人。中央戲劇學院戲劇管理系2020級本科生張曦月,分享了史鐵生先生的《我與地壇》。 張曦月說:“或許是在那堂語文課後,又或許是在這本書上的落灰被我再次擦拭乾淨以後,我便認為人這一生,一定是要為了什麼而活的。”2022年10月21日,張曦月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成功分離採集出含有造血幹細胞的200毫升懸浮液,造血幹細胞於當天下午被送往鄭州,輸入患者體內。在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四渡河村,90後駐村第一書記王天宇和同事們一起創辦了一個青年書吧。 書吧是開放的,村裡的小朋友、遊客等都可以來這裡看書。 除書吧外,村裡每週還會舉辦讀書活動,分享圖書內容,互相交流學習,營造良好閱讀氣氛。去年9月18日,北京首個「童心港灣」在四渡河村正式揭牌,村裡的孩子從此有了藝術教室。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漢語言學專業2020級本科生陳凱迪認為,我們不僅要讀文字的小書,更要讀生活、讀人生的大書。 「如果說文字的小書告訴我們那些情感、那些思想曾經存在,那麼人生的大書則能幫助我們解除個人與書本間的屏障,讓我們能夠在代代相承的文化厚土上去照見自己 ,照亮未來。”在讀書中確立人生志向,閱讀拉近兩岸距離「溫暖的BaoBao·兩岸·青年書店」既有年輕讀者們喜愛的大陸作家、學者著作,還有許多關於寶島台灣的書籍。 閱讀,能有效拉近兩岸同胞的思想距離。這次作為特別嘉賓出席活動的藍博洲,是來自台灣的知名作家。 李建勳小時候便讀過他的《幌馬車之歌》,張瑋珊也藉用了藍博洲的著作《尋找祖國三千里》作為她本次演講的標題。藍博洲坦言,他在高一休學時,整天與幾個準備重考高中的同學在街頭無所事事,「就在預知即將淪落不可抗拒的脫軌生活」的某天,在家無意發現一本名為《 北極風情畫》的書,很快便讀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