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沒有米其林,冤嗎?
■媒體人 單厚之 前一陣子,米其林餐盤公布,就有一堆朋友歡天喜地,還好自己的私房餐廳沒入榜,不用面對漲價和人擠人之苦。台南人的私廚,就是每個人街頭巷尾的小店。這句話說得在理。誰家的飯菜比自己媽媽做得好。但台南的美食平均水準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隨著觀光客越來越多,台南的小吃越來越貴,人潮卻越來越多。台南人想吃一口古早味也不可得,只能卑微的期望,自己街頭巷尾的小店,不要不小心成為網紅店。不可憐嗎?台南還是那個舉手投足皆有古意、席間皆有文風的那個古都嗎?承認吧!台南早已變樣,我們只能在犄角旮旯裡,尋找幼時的回憶。那個遍地美食的府城,早已回不去了。回過頭來,談談米其林。庶民美食都崩壞至此,高檔美食能好到哪裡?台南,就是中國蘇杭的縮影。有錢,才吃的起糖,食物才能甜死螞蟻。有錢人,講的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跟平民美食沒有半毛錢關係。米其林也是同樣的標準。回頭想想,台南可以達到這八個字的餐廳有幾家?米其林的標準是,一顆星,一個人、一餐,100鎂,按照這樣的預算,你會推薦哪個朋友去台南一餐花3000?米其林沒星,冤嗎?阿霞如果賣一個人3000,即便有李安的加持,你花得下去嗎?同樣是海產、吃肉,花大價錢,到高雄吃菜包李、吃岡山羊肉不好嗎?海產、牛羊肉、燒烤、火鍋、西餐、日本料理,台南是哪一樣真能贏過其他5都?米其林一星的明福,說是台菜,其實是高檔海鮮。其實就是媒體的過度吹捧,網民的一窩蜂,讓台南的飲食文化不進反退。所有沒有爆紅的店,都能被認為是保留古早味、保留住文化。那些網紅店,說不上難吃,但就是兩個字,離譜。城市土包子掌握了台南美食的詮釋權,網紅的虱目魚腸,只有苦和焦,沒有香甜,蝦仁飯也不是記憶中的那個樣。放棄掙扎的路邊小攤,反而能吃到正常的味道,有點意外的驚喜。然後他又變成網紅店,進入下一個惡性循環。當然,你可以說,台南人有錢,也不想賺更多,反正天天都爆滿,並不在乎星不星的。我也同樣懷念那個遍地都有蝦仁飯、虱目魚排包便當的日子。但認真的想想,我們都只是擔心記憶的味道消失,何曾有朋友說過哪家的味道變得更好、服務更好、更高級?米其林本來就是城市發達的象徵,台南的人均本來就是六都之末。台南沒星,真的意外嗎?(轉載自單厚之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