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茶道
(抒情散文)■李鈞善 茶,產於我國滇西南,最早種植並飲用茶的,是古巴蜀國,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就物質而言,它具足一切植物無法齊備的色香味。以精神而論,它又宛如葉中精靈,恬淡、靜謐、優雅、深遠。雍容大度,以海納百川之量,奉獻一切。歷經悠悠歲月的考驗,它跨出國門,傳播到天之涯,海之角。千百年過去,在眾多飲品爭相鬥妍的大舞台上,它始終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這位置,不是靠爭能得到的,而是本質使然。它蘊藏著深道,無愧於茶道之美譽。與它為伴,將時時給人以清新雋永的享受。它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只有勤勞質樸的民族,才能培育出高潔的自然之友。讚美它,就是讚美高尚,讚美聖結。所謂茶道,也許有兩層含義,一是道理,一是境界。道理,具足茶本身的物質內容。凡屬性、作用、生長規律,以及人們依其不同屬性分別炮製出的紅、白、黑、黃、綠等種類,將其內在作用盡情彰顯。隨著時間的推移,認識的深化,道理亦愈見清晰。從境界講,則靠人們不斷摸索,才能在物與神的交融中,悟出茶的真味。茶之三昧,實則已提升為藝術,成為能夠陶冶人們性情的深刻文化現象。無論濃淡,俗雅,茶之道,均蘊含其間。這道,只能體悟,無法說出,更無法窮盡,即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凡能用語言表達的,均為表象,屬第二義的東西。儒、道、釋諸家從自己的理性思考出發闡釋的精論,對人們當然會是有啟迪作用的。佛家禪宗認為,茶道與禪相通,茶禪一體,其含義在於說明茶的清靜平和與禪宗的明心見性息息相通。道家的清靜無為與茶的自然隨和在本質上相一致。而儒家精髓的仁者愛人、中庸平和,恰與茶的與人為善的博大胸襟相契合,具足悟性者,品茗時,若能心無旁騖,物我兩忘,融儒、道、釋三家精華於一爐,都能得其精髓。茶具萬象,又萬象一宗。它對於任何人,無論男女老少,工農兵學商,均以平等之態,平常之心待之。居高位者,它不會給你增添更多的馥郁,處市井者,它也不會減去分毫固有的清香。它資質超凡,卻不事張揚,無論人們怎樣妝扮它,它的本質是不變的。茶與人一樣,都有鮮活的生命。隨著人類的進化,原始人開始用樹葉獸皮蔽體,這是初始的裝扮。到今天,高科技時代將人們妝扮得五花八門、千姿百態,即使如此,人的本質依然不會改變。茶也同理,上千元一兩的國字茶,據說是台灣專為高層炮製的,喝了也未覺得就精妙到天上去。而四川老家幾毛錢一兩的老陰茶,夏日喝來,卻別具一番消暑解渴的滋味。這就是萬象一宗的茶品。茶的三六九等,是人為而非茶的本源,揣想它也並不十分喜歡如此包裝。記得在五七幹校時期,「五七戰士」們自製的清茶,從採摘、晾曬、殺青到揉碾,都不添加任何作料,一律保持茶葉的天性,稱得上是地道的原生態產品,格外的甘淳。回京後再品嘗其它茶飲,已覺與茶的真味相去甚遠了。成都人把喝茶叫做「談茶」,一個談字,包容了茶的無盡深意,只有細細品來,娓娓道來,茶之精神才能彰顯一二。陸羽《茶經》所論,就接近茶的本質,茶的真性情,用許多作料去輔佐它,茶飲也就不成其為茶飲了。當然,這絲毫不意味著否定人們在認識其本質後所炮製的不同茶飲的重要價值,越接近茶葉本質的研究,將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正如一切自然規律只能發現而不能發明一樣,人類炮製出的所有茶飲,做的正是發現的工作,僅此而已。茶道包容了宏觀,微觀的無極境界,與人的多彩性情息息相通。不同人,不同心境,品嘗它,茶的形色、風骨和神韻可以大相徑庭。心情煩躁時,會視清茶為一杯苦水,興味索然。一旦歡愉襲來,茶就成了可以直抒胸臆的密友。此刻,為文者,凝神舉杯,心如瀚海,倏忽間,清麗小詩、雅致畫卷,如映眼前。夜闌之時,天地一派寂寥,讀罷警世賢文,或獨自品味,或邀得三兩知己,促膝而坐。對朗月清風,捧清茗一盞,盡興交流所思所悟。碧濤漣漣,宛如無聲精論,由唇而及於舌間,而溢滿口之四方,順暢而下,浸潤於心。古聖先賢的睿智神思,頓覺了然貫通,似相識已久,又成熟在胸,激動之情不能自已。也許,長時間醞釀的錦繡文章,會突地顯現,不揮毫疾書,不足以慰藉心靈。而一身豪氣的為武者,當步入品茗殿堂時,常會有一種神聖感油然而生,心境豁然開朗,英武中頓時透出平和大度,於是,步履更加從容,儒將風範彰顯,令人肅然起敬。與之舉杯共飲,定有別一種滋味。 上世紀四十年代,川南一些中小城市,在民間還形成了一種解決問題的通用辦法,稱之為「吃茶」。當矛盾糾紛即將激化時,就會請有身份的人做仲介,相邀雙方代表到茶館吃茶,實際上是借助茶館親和的氣氛以及茶的清心順氣功效,於不知不覺中使人們繃緊的神經鬆弛下來,再加以勸解,最終化干戈為玉帛,甚至握手言和。這不僅令人佩服古巴蜀國後裔的聰慧,更為他們對茶的精神了然於心而嘆服。如果把這種場合搬到酒店去,那不打起來才怪。酗酒能亂性,品茶能養性,當是一種共識。茶是人類的摯友,它只知奉獻,從不希求回報。農人耕耘勞作的間歇,小坐田頭,家人送來一壺香香的清茶,遞將過去,就是帶來了一份清涼。仰面痛飲,咕咕聲大作後,一身的疲憊頓然消失,又笑聲朗朗地幹起活來。辛勞在工地、廠房的人,喝一杯香氣四溢的清茶,寒暑煎熬的一切不適也會悄然而去,留下的,是滿心歡喜。這一切,無不是茶所給予的饋贈。當然,崇敬茶的精神,並不意味著人們不可以對茶的色、香、味做出不損害其神韻的深加工,誠如天下酒類形形色色,皆出一宗,而酒也不改其神一般。世間萬象,都是鮮活的生靈,與人類沒有兩樣,如今,高科技深入到各個領域,正在改變著經濟方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不久,機器人也將進入千家萬戶,人們的生活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但是,無論如何,機器人不可能有思想感情,有真實的生命,因而就絕不是人。製茶也同理,即使附加再多的作料,也絕不是原始意義上的茶,不僅如此,它還會破壞茶的固有品性,隨著時間的推移,終將被歷史所淘汰。智者,當然不會違反大自然的真性情的。願中國茶越做越純,越做越精,越做越接近本原。四海飄香,全球共用,不亦樂乎。品外之人,談品內之事,似有弄斧之嫌。不過想一想,大抵可以說說,也就姑妄說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