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台青年歡喜迎元宵 共同傳承元宵民俗文化
〔本報特約記者 陶祖婧 李立宇報導〕2月15日至17日,2022年閩台青年元宵民俗文化研習營活動在福建舉辦。 本次活動以「兩岸一家親·上元尚團圓」為主題,由中華文化聯誼會指導,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福建省閩台文化交流中心承辦,廈門建發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廈門萬千研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執行,邀請了來自台灣的30名青年與來自福建的10多名青年在泉州市、漳州市歡度元宵佳節,研習元宵民俗文化,親身感受濃濃福建年味。在為期三天的活動中,兩岸青年及媒體朋友共同參與傳統民俗展演及互動、文化參訪、非遺展演等活動,進一步促進兩岸學子更好地瞭解元宵民俗文化,體驗中華民俗魅力,增進台灣青年對祖國大陸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2月15日,閩台青年元宵民俗文化研習營交流活動在泉州市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開營。開營儀式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甲戲《迎春送福鬧元宵》節目拉開序幕。歡樂逗趣的丑行表演讓現場瞬間「解凍」,台下喝彩聲此起彼伏。兩岸慶團圓,花燈祈祥瑞。花燈點亮元宵之夜,點亮兩岸友誼之橋,兩岸青年共同見證了元宵開燈儀式,共同祝願本次研習營活動順利進行。同時,現場還進行了授旗儀式以及特色展演。 大陸學生許妍欣和台籍學生劉天財作為營員代表發言。他們表示,兩岸一家親,閩台青年朋友能共度上元佳節,很開心!在這裡共同感受歡樂喜慶的節日氛圍和溫暖,大家將以本次研習營為起點,共同守護以元宵節為代表的中華文化瑰寶。 活動期間,兩岸青年將參訪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感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民居建築奇葩」,在百年龍昌土樓中瞭解中國龍文化及舞龍文化,親手製作舞龍燈並參與遊街活動;前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古城體驗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漳台元宵民俗文化,並在漳州木偶藝術展覽館欣賞元宵經典非遺布袋木偶戲表演。還將在泉州五店市蘇廷玉故居、新門街、文廟等地開展逛燈會、猜燈謎、賞析非遺戲曲、製作無骨花燈和元宵圓等傳統活動,體驗濃厚的元宵節慶氛圍。
元宵燈謎熱越海峽
〔本報特約記者 張金川 廖珍妹報導〕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鬧元宵……為中國春節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連日來,在福建省多地開展一場場熱鬧非凡的元宵燈謎展,兩岸同胞共同體驗元宵節的歡快氛圍。 2月14日晚,漳州市薌城區基層燈謎線下競猜活動在漳州古城開猜,吸引社會各界人士參與。 燈謎是中國民間傳統文化藝術,是元宵節特色活動,古時有「春燈」「文虎」等雅稱,因此猜謎也稱作「商燈」「射虎」。在元宵節前夕,一場以「福連兩岸」為主題的元宵燈謎文化活動在位於漳州古城內的漳州燈謎藝術博物館舉行,以「雲端」直播的方式,同步向對方的謎友出題,漳台兩地主持人現場即時解析,備受海內外關注。這場以「福連兩岸」為主題的元宵燈謎文化活動,吸引不少漳台謎友參與,切磋謎藝,其中不乏猜謎高手。「太驚喜,太意外了,原來如此。」在漳台主持人的引導下,兩岸謎友很快就猜中了對方的謎底。「漳州出了12條謎語給台灣猜,台灣出了10條謎語給漳州猜。每次猜中,都會鳴鼓慶祝。」漳州市薌城區文旅局副局長蔡智慶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疫情下,通過「雲端」猜燈謎鬧元宵是漳台燈謎交流的第一次創新嘗試,兩岸謎友都很歡喜這樣的創新。「這次謎題有『福』文化主題,還有時下最火的冬奧會主題。相同的文化和歷史傳承,雙方猜謎互動無障礙,都猜中了」。蔡智慶說。台南市文化協會創會會長鄭道聰作為台灣方的主持人,他在活動當天坦言:「漳台的燈謎活動沿襲同一個傳統,謎面的規格一樣,且猜中了也是敲三次鼓。」漳州市燈謎歷史悠久,始於唐、盛於明清。一直以來,漳台兩地民間燈謎交流頻繁、深入,你來我往,親上加親,兩岸燈謎交流熱度持續升溫,見證了兩岸一家親。漳州燈謎協會原會長莊榮坤參加了此次「福連兩岸」活動,他以大陸主持人的身份和台灣謎友互動。在莊榮坤看來,在兩岸燈謎交流中,漳州燈謎藝術博物館發揮了重要作用。 資料圖為位於漳州古城的漳州燈謎藝術博物館,被海內外謎友稱為「中華燈謎第一館」。 「這幅長3米、寬1.5米,展現華夏謎史故事的『春燈源流圖』石雕,正是由高雄市謎學研究會捐贈。」莊榮坤對這塊石雕記憶猶新。「燈謎館誕生後,燈謎有一個家,謎友也就有了歸宿,海內外謎友都很高興。」據莊榮坤介紹,1992年,「燈謎藝術館」就是在漳州誕生,之後更名為「漳州燈謎藝術博物館」,館內收藏古籍、謎箋、書畫、印章、碑刻等燈謎文物,被海內外謎友稱為「中華燈謎第一館」。 資料圖為漳州燈謎藝術博物館內收藏的一幅由高雄市謎學研究會捐贈的「春燈源流圖」石雕。 而對於現年75歲的莊榮坤來說,他見證了漳台燈謎交流高光時刻。線上互動猜謎雖好,但他還是念念不忘漳台線下互訪時,雙方謎友惺惺相惜,熱情互動一幕。原來,早在1989年,薌城區舉辦「漳州首屆中華燈謎藝術節」,台灣謎友首次組團赴漳參加燈謎現場交流,開啟兩岸及海內外燈謎文化交流先河。「這是兩岸燈謎交流的破冰之旅」,莊榮坤說。之後,大陸和台灣實現了燈謎交流的互訪:1994年,漳州謎家與水仙花少兒藝術團訪問台灣。莊榮坤回憶道,此後,台灣謎友有來大陸其他地方參加燈謎活動,經常會順路到漳州交流互動。「漳州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也是閩南文化重要發祥地,漳台同根、同祖、同源,具有共同的民間信仰和文化習俗。」莊榮坤感慨道,「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機會跟台灣的謎友進行謎藝切磋與交流」。
給別人倒茶時,對方敲幾下桌子是什麼意思?很多人不清楚,看完長知識了
■養生小達人 「爺爺,您回手,別燙著」;「老同學,別客氣,先喝碗茶,一會咱們不醉不歸」!大家發現沒有,正月期間無論是在家待客,還是外出聚會,在給對方添茶時,無論老少都會用手敲下桌子,以便感謝! 不過,細心的朋友應該都發現了吧,就是長輩們在用手敲桌子時,往往就是用食指點一下,而咱們在給小輩們倒茶時,敲桌子的手勢卻是不一樣的! 眾所周知,中國是最早發現以及利用茶的國家,茶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而用手敲桌子,其實就是喝茶時的叩指禮!所以,老於今天就和大家說說,喝茶的叩指禮!什麼是叩指禮?顧名思義,叩指禮指的就是主人在給客人斟茶時,客人用手指敲桌子,作為回禮,這就是叩指禮!但是,不同輩分的人,行叩指禮時是不同的!晚輩向長輩行叩指禮 當長輩給我們添茶時,作為晚輩向長輩行叩指禮,需要五指併攏握成拳形,拳心朝下,同時用五個手指連續敲擊桌面三次即可!五指握成拳形敲桌子,取意先長輩行五體投地的跪拜禮,表示對長輩的尊重。平輩之間行叩指禮 當平輩之間添茶倒水時,只需要食指和中指併攏,同樣敲擊桌面三次即可。平輩之間這麼做,取意雙手抱拳作揖的意思。長輩向晚輩行叩指禮 如果是晚輩向長輩斟茶,作為長輩只需要用食指連續敲擊桌面一次即可,取點頭示意的意思。如果比較欣賞倒茶的這位晚輩,可以連續敲擊桌面三次。小貼士:指就是手的意思,而手又與首同音,喝茶的叩指禮是從叩首禮中繁衍出來的,表示對添茶的主人,以示隆重感謝!以上就是過年期間,無論是我們身為主人給貴客添茶,還是作為客人受對方斟茶時,所要知道的叩指禮!畢竟,禮多人不怪,才能彰顯我們彬彬有禮。喝茶時的5大基本禮儀茶滿欺人,酒滿敬人 過年的時候,不少朋友在給人倒茶時,認為給客人把茶水倒得滿滿的,就是表示最大的誠意。殊不知,弄巧成拙!老話說得好:茶滿欺人!要知道,茶水很燙,如果添得太滿,會燙到客人,所以,切記茶滿欺人!先客後主,先尊後卑很多朋友添茶時比較隨意,其實這樣很容易得罪人,或者是被人看作不知禮數。添茶切記要先客後主,就是先給客人倒茶,再給自己;其次,要先尊後卑,就是先給輩分大的人,一般是酒席上的長輩長者,再給小輩年紀小的人添茶。喝茶忌皺眉 喝茶時切記不要皺眉頭,這樣會被主人家誤認為你是在嫌棄茶水不好!要知道,家家戶戶的條件不一樣,而且準備的茶葉也不一樣,無論是走親戚還是朋友聚會,不要因為茶水不合自己的口味就皺眉頭,這樣無形中會給自己樹立一個「嘚瑟」的形象。來新客換新茶我們常說一個人的情商越高,朋友就越多!過年期間,你來我往的,家中常有客人坐下沒一會,又來新客的情況!很多朋友覺得大家都是親戚,或者是很好的朋友,坐下後就直接給客人倒舊茶。 切記!只要是來新客,坐下後一定要記得換新茶,這樣才能讓新客感覺到你在重視對方!如果用舊茶,哪怕你是剛沖泡的也不行,因為對方不知道啊!再說,換新茶先來的客人也會暗暗誇你會辦事!最忌茶無色無論什麼茶,都是有沖泡次數的限制!切記不要,一壺茶喝到底,喝到最後連茶色都沒有!因為,這樣等於主人對客人冷淡,會讓客人感覺到不受重視。所以,切記不要因為一壺茶讓自己的印象變差了,得不償失! 都說喝茶修身養性,都說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其實,老于覺得,自己喝茶隨心所欲!但是與他人喝茶,喝的不是茶,而是人情世故!如今恰逢新年,切記不要在喝茶這件事上惹出笑話!(轉載自健康養生大百科網站)
2022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在福州開幕
〔本報特約記者 閆旭報導〕2022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12日在福州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啟幕。 此次活動以「民俗心·兩岸福」為主題,內容涉及上百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項目,現場設置十福迎賓、兩岸民俗展示館、街頭藝術集萃等6大功能區模組,展現兩岸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民俗文化。同時,此次活動在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選出7座已經修繕好的古民居,作為福州6區6縣、高新區以及台灣的展示館,使民俗展示融入村落,還原民俗生活原貌。啟動儀式上,有關嘉賓為福州市第五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代表授牌。台灣手藝人黃守堃以「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項目」入選《福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當天也獲授牌。「年年寶島處處兩岸情,歲歲榕城滿滿同袍心。」走近此次民俗文化節的台灣展示館,凸顯榕台情的楹聯格外醒目,營造出節日的喜慶氛圍。館內集中展示食鶴拳、風獅爺、剪紙等台灣特色民俗、手工藝品,並推介旅遊、開展直播帶貨。黃守堃帶來一件還未完成的作品。在他手中,一塊舊門板被設計成乾泡茶台,主體部分進行填漆、推光,呈現出如鏡光亮和豔麗色澤,他用漆藝寫上各種字體的紅色「福」字;原本用來嵌置門栓的兩個平行凹槽內鑲嵌軟木,從而成為一件軟木畫、漆藝與福文化相結合的裝置藝術品。2017年,黃守堃從台灣來到福州,成立福建木石戀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開展大漆藝品修復與綜合材料創作,同時在兩岸開展授課、收徒等傳承工作。「希望整合兩岸的非遺手藝人,在福州打造一個『非遺文創手藝村』。」黃守堃表示,身為福州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要更努力去落實「傳承」的責任。「兩岸一家親」閩台兩岸歌曲專場音樂會、兩岸同讀一本書主題閱讀活動等,讓海峽情、榕台緣成為貫穿這場民俗盛會的主線。此次民俗文化節還設立了馬祖分會場,通過連線「雲端」展演《擺瞑》《白馬尊者》《田都元帥》等馬祖特色民俗節目。